特许经营领域下开展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融资
特许经营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意指在政府规定的特许经营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以PPP形式合作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PPP项目融资模式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PPP融资模式的主要参与者有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包括私人资本、金融机构)、PPP项目公司等。PPP项目各参与方的合作逻辑为:投资方通过资金入股与政府方共同成立PPP项目公司,PPP项目公司与项目建设承接方进行项目合作并组织实施,项目的收益由PPP项目公司掌握,PPP项目公司通过股份收益和分红的形式回流投资方。
特许经营PPP项目融资模式及运作分析
特许经营范畴的公用基础设施PPP项目,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授权给予PPP项目公司在一定期限内,拥有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一定期限内的运营管理权,此举有利于项目公司在运营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权限,可最大程度挖掘基础设施的服务价值和潜在效能。
特许经营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关键问题分析
特许经营项目一般具有公益性高,投资大,建设和运用周期长等特点。由于项目合作各方角色不同、立场不同、对项目的追求或诉求不同,因此,清晰的权责界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有效的风险分担、科学的绩效评价等机制设计,是保障项目成功的关键。
参与各方的责权利
实践中,很多PPP项目正是由于各方职责不够明确进而导致项目停摆甚至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有效界定三方的责权利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
(1)政府方。作为PPP项目一方参与人和责任主体,政府的初衷是为公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公共服务。同时作为项目的牵头发起人,其承担着对社会资本的出资和履约监管,对项目建设质量、过程规范进行监督,制定财政补贴资金预算安排计划,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对工程质量安全、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等进行绩效考评,处置特殊或突发事件等等。
(2)社会投资人。社会投资人承担项目建设中除政府提供的资金之外的其他全部资金,其投资回报根据相关协议,在项目建成或投入运用后,获取在经营期限内项目运营的特许经营权收益。
(3)项目实施机构。实施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在政府授权范围内,负责项目准备(包括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政府批准),项目采购,项目合同签订,项目监管(包括在项目前期敦促社会资本按时足额出资,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在项目融资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债务转移;在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监督社会资本、项目公司履行合同义务)、项目移交(包括代表政府收回项目合同约定的项目资产)等工作。
特许经营授权投资回报
经济效益的测算是做好PPP项目的核心工作之一。无论政府做物有所值评价、实施方案评价还是社会资本对项目的影响评价,都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测算和相关评价指标的科学设计。实践中,一些项目的政府方因财务分析测算专业性不足,导致在预估项目收益时,容易将关注点放在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上,而对项目整体投资测算和运营管理关注不够。相反,社会投资人通常聘请或组织专业的团队,采用多方位测算,财务分析、投资回报分析有时会更加精细。因此政府方在做PPP项目相关分析时,也可以通过中介的力量协同做好财务分析,在方案设置以及谈判中确保社会投资人能够实现盈利但不暴利。
PPP项目融资合同体系
PPP项目中涉及的投资、管理和运营机构众多,项目融资合同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职责权利,需要通过相关协议或合同予以明确。一般而言,特许经营权下需要构建的合同体系需关注几个重点:一是通过招投标选定社会投资人后,项目实施机构与社会投资人按竞争时设定的框架草案签订《投资框架协议》;二是社会投资人按要求注入相应资本金,依法组建PPP项目公司,社会投资人与PPP项目公司之间需签订股权协议;三是PPP项目公司还需进行债权融资,为此社会投资人与银行签订担保合同、融资合同,才能保证PPP项目公司实现债权融资,并通过与银行签订融资协议,以及资金监管协议,保证资金用于项目运作;四是项目实施机构作为政府代表,与PPP项目公司签订包括特许经营内容的PPP项目协议以及施工承包合同等协议。
综上所述,合理的融资模式是实现特许经营公用基础设施PPP项目成功的关键,为此,在明确项目参与各方权责、义务的同时,重点做好项目投融资体系设计,以及政府在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协调、监督、引领作用。此外,政府应按照兼顾公平和有效平衡好各方利益的思维,研究制定可行的投资回报方案,吸引社会投资人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更多符合使用要求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服务于民、施惠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