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精品黄公望字画鉴赏!
黄公望前半生颠沛流离,饱受生活之苦,年近半百才开始习画,居然也能取得如此大成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生活水平,那样的平均寿命才60以内,黄公望能活到80多岁,本身就是奇迹,何况还画出这样的传世佳作呢?他的经历,听起来怎能不叫人热血沸腾,要说励志,这就是最 大的大励志君。
黄公望被列为元四家之首,是四人中最年长者,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黄公望在年轻时就怀有大志,想干番大事业。黄公望多才多艺,除绘画之外,还能填词谱曲,通音律,对人生的态度也很洒脱,被称为“奇士”。他天资聪颖,勤学苦读,掌握了相当广泛的学识和技艺。
黄公望“淡墨枯笔皴”中的“揭笔”的收笔要领是这样的。1、断尾,用挫笔写出来,也就是在快速拉线条的过程中,突然衄挫收笔,出现断尾。2、圆尾,用顿笔写出来,也就是在行笔过程收笔大力往下一顿,把笔锋往回顶以下收笔。3、尖尾,用中侧锋直接拖出,露出小尖。这种收笔,比较容易出现甩笔的现象,导致难看的鼠尾。如何避免?关键是在收笔的时候,要平心静气,手腕放松,同时紧握笔杆,笔力送到笔线的尾部。
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 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 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甚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犹如此,人何以堪。
由黄公望创立的浅绛山水,在元代渐为流行,它与唐代的青绿重彩山水及从中脱胎而出的五代、两宋之水墨山水各放异彩,此后则三管齐下,形成中国山水画的三大重要表现形式。
清代 “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曾在其画作上题写:“大痴《秋山》,余从未之见。先大父(时敏)云于京口张子修羽家曾寓目,为子久生平第 一。数十年,时移物换,此画不可复睹;艺苑论画,亦不传其名也。癸巳九秋,风高木落,气候萧森,拱宸将南归。余正值悲秋之际,有动于中,因名之曰:仿大痴《秋山》。不知当年真虎笔墨何如?神韵何如?但以余之笔写余之意,中间不无悠然以远,悄然以思,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麓台题画稿》)。”这位倾其一生为皇 室尽忠的画家对于没能见到黄子久的《秋山招隐图》遗憾不已,只好凭想象而模拟。
据传黄公望的本名叫陆坚,幼年时因父母双亡而被族人们过继给永嘉府平阳县黄氏为子。改姓"黄",名公望,自称"平阳黄公望"。黄公望曾一度以卖卜为生,后来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由于常年浪迹于山川之中,黄公望逐渐更深地领略到了江河山川之美。当他居于某地时,对此地山水的观察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的很多绘画时的素材都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当年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黄公望就隐居于富春山北边的大岭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