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大佬是如何“割韭菜”的?互联网新手小白防割指南!
现在的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项目和招式,不信,你去5118搜“项目”,去淘宝搜“项目”,去知乎搜“赚钱项目”,微信上搜“赚钱项目”,或者去贴吧,微博,天涯论坛,或者多加几个q群,多进几个豆瓣小组......
到处都是项目。
再说招式,还按照上面的方法,搜索“引流”“变现”“裂变”“私域”“个人品牌”“成交”“吸粉”“社群”等等。
到处都是招式。
在互联网里,凡是割韭菜的人,身上有劲儿的人,都能作出成绩,没有成绩的人,大多是身上没劲儿的人,没劲儿的人,谁也帮助不了他。脑子开窍,人就有劲儿。精神劲儿,不是蛮力。
知道了割韭菜的套路,我们能学习借鉴到什么?
细分领域赚钱,特别是服务类,主要靠内容破冰,通过不断创造内容,树立专业度、个性化。
如何专业?专业不起来嘛。如何个性化?没有办法个性化。
那就学习嘛!
学什么呢?
很多人建议:学习同行。现在学习同行仿佛成为了万能的解药,遇事不决学习同行。
啥也不懂的人,也可以逼逼:学习同行。
学习同行错了嘛?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怎么学习,大多数人所谓的学习同行,只是学习一些皮毛而已,根本没有触及到核心。
1、如何发现同行?
2、如何筛选同行?
3、如何研究同行之上中下?
4、研究完之后该干什么?
5、如何差异化与超越?
在上面挑条最核心的聊:研究同行之(下),也就是怎么研究背后的核心。
背后的核心,应当从同行的思维主张开始挖掘。从思维主张去往下剖析,线条会越来越清晰。
很多人忙碌一下之后,就觉得自己非常努力。自己非常努力,而没有结果,这时候就会怀疑人生。
甚至撂挑子不干。
是否努力,由不得自我感动。
应该和更多的人对比,创业者和更多的创业者对比,和更厉害的创业者对比,对比个50人、100人,一切自然明了了。
很多人见识的人太少,见识的信息太少,经常按照自己想象的标准来比较,对比结果容易严重失真。
专业点来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
可以这样说,凡是割韭菜赚钱的人,除了思维走偏外,其他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这些套路,通过我的分享,你都知道了,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创造我们的内容,唯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本着确实能为粉丝提供价值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否则必不长久。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心里,多少都有答案。
但我作为跨行进入,总觉得应该有更系统的模型,能回答。
经过 3 年一些摸爬,以及和内容大牛深入交流后,我认为好像找到了,也就是下面的「内容质量模型」。
一共就 2 个维度,需要 4 种能力。
1、先说内容深度
这里借用吴晓波老师,对内容的分类来说明:
他把内容分为 5 类,从八卦到价值观,由浅入深。
八卦类内容,是人最浅层最本能的需求,据说人类发明语言,最初就是为了分享信息聊八卦,需求量至今巨大。
但八卦的有效期很短,今天的瓜,隔几天再吃就不香了。
八卦之后,是新闻、资讯,内容逐渐变得有观点、有态度、负责任。
再之后,这些有观点的信息,慢慢沉淀,变成知识,最后上升到价值观。
不难发现,越往后,内容的稳定性越强,比如佛家属于价值观类,能几千年不带变。
但要挖到这样的内容深度,对思考能力的要求极高——内容创作者需要穿越一层层流动的信息,挖到底层不变的内容价值。
好在,正因为价值观、知识不易改变,厉害的内容创作者只需要连线就好。
连什么线呢?
把新鲜出炉的八卦,和某个已经存在多年的价值观、知识,做连线。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是从读者喜闻乐见的八卦切入,最后落到某个价值观上,比如:女权。
咪蒙老师不就是这么干的嘛。
但想连好线,一点都不容易。
这需要有大量的知识、观念的储备,以及能从八卦、新闻里挖出内核的洞察力。
2、内容体验
说完怎么挖内容价值,咱们再说怎么把价值,用读者爽的体验交付。
我也做了张和内容深度类似的图:
首先是纯文字,它的阅读体验,一定不如有画面、还能动的视频好。
一部 120 分钟的特效大片,和一本同样内容但 20w 字的小说,你更愿意看哪个呢?
一定是电影对吧。
除了文字和视频,中间还夹着另外几种形式。比如去年大热的条漫,还有一年必然会刷几次屏的 H5。
不难发现,条漫其实就是 文字+画,H5 则是条漫 + 动效 + 音乐。
可以说,每一种内容形式,都是上一种的升级。
而且升级的方向只有一个,让读者更爽——越符合人性越爽。
所以才会出现那种,特效极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爆米花电影,不需要内涵,爽就是内容的核心价值。
但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人类的爽,是没有尽头的。
今天能让人爽的,明天可能就无效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H5 刷屏总是一波一波的,很难持续,因为新鲜感太容易过期。
而要获得这种让读者爽的能力,则需要极强的用户感知力,以及创新能力。
至于怎么训练,目前我接触到的方法,是对笑点、泪点进行搜集和拆解——分析自己的情绪,并找到能制造这种情绪的技巧。
都得下苦功夫,笨办法。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能挖出至少 2 个内容机会:
1、提升已有深度内容的读者体验;
2、提升体验已经很好的内容深度。
说来容易做着难,光要提升内容深度,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信息的强大洞察;
而提升体验更麻烦,除了对用户的感知,还要想办法创新,刺激那些口味刁钻的读者。
但好消息是,你难他也难。
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准,就是从业者都在核心价值上,下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