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学故事:万户飞月亮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I2MTcvMjE2NDE2NjAxXzJfMjAyMTAyMjYwNTUyNDU1MjE=.jpg)
张冲 文 张裕元 图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一天,年轻的陶广义风尘仆仆地来到军营,嚷嚷着要把一样东西送给班背将军。
班背将军拿过来一看,只见一支细长的竹筒上刻着“火器神陶广义制”七个大字,不由得大笑起来:“我这里早就造出了铁火铳,比你这竹筒强多了。”
不过,他看小伙子对火器很有兴趣,就拿出自己写的《火箭书》递给他说:“你要是造出比这还有用的武器,你才是真正的火器神哩!”
就这样,陶广义被留在军营造火器。
要知道,那时可是冷兵器时代,打仗用的是大刀长矛,很少有人见过火器,更不要说自己能造了。
陶广义按照《火箭书》设计的样式,制成了各种各样的火器,有二虎追羊箭、九龙箭、一窝蜂火箭等等。
因为这些火器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陶广义被皇帝朱元璋封赏为“万户”。
后来,陶广义离开了军营。他回到家乡,潜心研究起《火箭书》最后一个能飞天的火箭。
他想飞到月亮上去。
乡亲们一听议论开了。
有的人说:“梦话吧,月亮那么高,怎么飞得上去?”
还有人说:“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个啥?到头来摔死了,连个人影也找不到。”
可是,陶广义的决心已下,他整天忙着制作“神火飞鹰”。
“神火飞鹰”制成了。飞鹰的背上装着一把椅子,那是陶广义的座位,椅子下方装着47支火药筒。飞鹰的尾部也装了20多支火药筒,上面还有两架风筝。
陶广义派人将“神火飞鹰”拾到山顶上。
等到满月那天晚上,圆圆的月亮已经偏西了。陶广义手握风筝线,慢慢地登上了“神火飞鹰”。
乡亲们都来到山头观望。可仆人们都非常担心,不敢上前去点火。
陶广义回过头慢悠悠地说:“飞天,那可是我一生追求的愿望。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闯出一条上天的道路来。”
陶广义望着天边的月亮,心里想着班背将军的期望,随即大喝一声:“点火!”
仆人颤抖着双手,点燃了引线。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神火飞鹰”喷着火焰向着月亮飞去。
陶广义在空中又点燃了飞鹰尾后的火药筒,“神火飞鹰”张着翅膀飞得更高了。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看见过陶广义。
他是真的飞到月亮上去了,还是飞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
知识窗: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基姆写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的书出版了。
书中介绍说:“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Wan Hoo’,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上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
基姆把陶广义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