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难点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三发布古代文学。发布时间分别为7:00、9:00。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请投票)您希望星期几几点钟发布公众号内容

——以上内容非正文——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第二章 正始之音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 两晋诗坛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写更细腻。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名词解释: 永明文学 
  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 
  艺术: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就十分细致而生动。创作者因为有感于物而引起创作冲动。 
  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如其“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力图用儒家思想观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潮主流。 
  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教》《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 
  二、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 
   
  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其诗评主要目的是探讨作家与作品的流别,分其优劣,论述文学的进化现象,也论各家源出得失,而且建立起历史法的批评。 
  一、在文学理论上,钟嵘阐述了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 
  二、钟嵘在书中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如《诗品·总论》开篇就论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将心物交感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就比人与自然论大进了一步,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开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 
  三、钟嵘还提出自然美说。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四、钟嵘又提出风力华采说。他要求诗歌当具备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 
  五、从以上可见,钟嵘对五言诗进行专项研究,并别其来源,开了专体诗研究的先河。作者在《诗品》中对汉魏六朝五言诗所作的总结品评,全面而系统。

(0)

相关推荐

  • 建安文学

    肖旭 建安文学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是魏晋南北朝的第一大重点,其中又以曹植为最重要的作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曹操在建安文学的领导地位,他在文学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以及他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来 ...

  •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肖旭 这部分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要把历史概貌学习一下,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及阶级关系状况,这对我们深入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学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 ...

  • 汉朝诗歌平平无奇,曹操却以此诗引领了建安文风

    诗歌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战国时兴起的楚辞,是第一个文学高峰.然而,在秦汉时期诗歌艺术却陷入了长期的低谷.秦朝毕竟国祚较短,两汉时期诗歌艺术平平无奇.令人难以忘怀的,竟然还只有汉高祖还乡时所唱的< ...

  • 魏晋南北朝文学重点作家陶渊明

    肖旭 这是魏晋南北朝继曹植之后的第二位重点作家.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独创了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陶的田园诗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表现农村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

    朱剑心著作集:乐府诗选注 作者:朱剑心 当当 乐府学(第九辑) 作者:吴相洲 当当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民歌又一次大放异彩的时代.由于南北朝的长期对峙,南北政治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南北朝小说 中国的小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秦汉时期的<说苑>.<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南北朝时期,骈文受到帝王和贵族的重视,加上音韵学的发展和它在文学创作上的运用,形成了骈文畸形发展的局面.但在一部分历史.地理之类的学术性著作里,散文也还有一定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七:南北朝诗歌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七:南北朝诗歌 西晋末年以来,黄河流域兵荒马乱,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士大夫大多数集中在较安定的江南一隅,因此,整个南北朝时期,江南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南北朝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六:陶渊明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六:陶渊明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老庄玄言的风气比西晋更盛.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刘琨.郭璞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玄言文学风靡文坛,没有出现真正有成就的大家.直到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反清谈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五:太康文学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五:太康文学 西晋初期,全国统一,政局比较稳定.晋武帝太康(公元280-289 年)年间,社会呈现出暂时的繁荣景象," 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业而乐其事".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四:正始文学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四:正始文学 继建安文学之后是正始文学.正始(公元240-249 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这一时期,曹魏政权逐渐削弱,代表士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集团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与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