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胃脘痛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李雯
初诊:2019年6月8日。吴某某,34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嗳气、泛酸反复发作近9年就诊。
患者9年前(2010年8月)产褥期时,因天气炎热,经常在空调房里就餐,随后逐渐出现上腹部胀痛,尤其在进食寒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时,疼痛常在饥饿时加重,以胀痛为主,伴嗳气、泛酸,口气重。平素常饮食不规律,形体偏瘦,夜寐可,二便调。发病以来,经常在当地医院服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上腹部喜热敷。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腹诊:腹软,剑突下触及拳头大小块状物,有抵触感,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胃脘痛。
治则:益气和胃、降逆抑酸。
方药:旋覆代赭汤加味。
旋覆花10g 代赭石20g 半夏12g 炙甘草6g 党参12g 生姜三片 红枣5枚 煅瓦楞子50g 甘松10g 苏梗15g,7剂。
二诊:2019年6月15日。上腹部胀痛、嗳气、泛酸症状皆消失。舌脉同前。
中药守上方,加降香5 g ,7剂。
三诊:2019年6月22日。现一般情况可,无胃痛,无嗳气泛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仍旋覆代赭汤加降香5g、甘松g,7剂。
按语:辨证分析
平素常饮食不规律:易损伤脾胃;
病史9余年,体型偏瘦,上腹部喜热敷:病情迁延日久,肝郁脾虚偏寒;
9年前(产褥期时),因天气炎热,经常在空调房里就餐:冷热不均,寒温失调,易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症状;
上腹部胀痛,尤其在进食寒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时,疼痛常在饥饿时加重,以胀痛为主:情志失调,肝气郁滞,肝木横逆乘土,脾胃虚运化失司,致生痰饮,痰气交阻心下,令气机痞塞,故上腹胀痛;
嗳气、泛酸,口气重:肝胃不和,肝气、胃气上逆;
剑突下触及拳头大小块状物,有抵触感,无压痛:痰气交阻心下,气机痞塞,故触诊有抵触感;
舌淡红,苔薄白,与脾胃虚相符。脉细,为主虚,痰饮。
辩证总结病变部位在胃;病变病机是脾胃虚弱,痰饮痞阻,肝胃气逆,病证表现是上腹胀痛,嗳气,泛酸,腹部喜热敷。治疗选方旋覆代赭汤加味。
三、相关经方
旋覆代赭汤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伤寒论》第161条)
组成与用法: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灸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补中和胃,降逆化饮
四、选方分析
本方降逆消痰和益气补虚之品同用,标本兼治,镇降逆气不伤胃,益气补中不助痰。本方中旋覆花降逆止噫,消痰除痞,为君药。辅以代赭石质重沉降,坠痰止呕;善镇冲逆,但因本证兼胃虚,故其用量应为主药的1/3,生姜散寒止呕,和胃化痰,半夏散结除痞,燥湿化痰。人参补脾益胃,固护中焦;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和中,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之。诸药配伍,标本兼治,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使胃气复,气逆降,痰浊消,则痞满、嗳气、呕呃诸症自愈。
五、处方解析
本案以旋复代赭汤益气和胃,降逆化饮。其中赭石有降逆气,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之功。因为患者气逆较重,故代赭石用量增加为20克,并且增加瓦楞子、甘松、苏梗,以制酸行气止痛,可见药随症施,量因症变。
二诊:症状消失,因为久病多瘀,久病多入络,为巩固疗效,故加降香以化瘀,理气止痛降气。
三诊:药已起效,原方巩固。
方证对应,故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