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人挑战你的极限

之前在《健身目标就要这么定》里说了大话,要在今年10月底增重12.6公斤;前几天又补立了一个flag,要同时做到连续20个标准引体向上。

我自己也觉得难度有点大,所以昨天请了一个健身教练。

前几年一直在大非洲,实在感觉当地的教练不太专业,所以几年来我都是自己摸索。作为一个坚持运动健身4年的人,昨天是我第一次跟着教练训练。没想到,被虐惨了。

练完之后,扶着墙出来(真的是扶着墙),我认真地思考了3个问题。

1、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多数人是根本不知道;而剩下的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以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他们还是不知道。

拿健身来说。多数人是不具备基本健身知识的,所以新手常犯的错误是,不懂得感受肌肉的发力,不懂得控制强度,上来就猛练一通。

我们在健身房里经常看到,一些人卧推恐怕推空杆就够呛了,但偏偏要一边加上一个10公斤的杠铃片。最后,歪歪扭扭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杆推上去。

每次看到这种场景,我都憋住不笑出来。我怕笑出来人家一走神,杆就掉下来砸了肋骨。

但我没想到的是,真正的牛人也在旁边笑话我呢。

我自己读过不少健身方面的东西,可以说也算有一点专业知识了。拿深蹲来说,我以为自己“知道”深蹲的基本要领,我“知道”在深蹲上还做得不够标准,我“知道”是因为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准确发力。

也就是说,我以为自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但昨天一上深蹲架,教练就给我挑出了一大堆问题。别的且不说,我们说深蹲深蹲,但我一直做的其实只能叫“浅蹲”。

为了挽回一点面子,我还是得说:半年没练,力量退化严重,所以动作确实做不好。

但自己心里也暗暗吃惊:原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2、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

以前身边的同事大多不是健身爱好者,所以我用的重量一直都算周围人里比较大的。我在潜意识里就觉得:现在这个强度挺不错了啊,你看体重比我大的人强度都没我大呢。

回国以后,我还是保持一贯的训练强度,每次也感觉“精疲力尽”,应该是到了自己的“极限”。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怎么出汗。

我跟别人说:我从小到大都这样,运动都不怎么出汗的。

结果你猜怎么着?

昨天跟着教练,练到一半的时候,全身上下湿透了。我能感觉到身上的汗一滴一滴流下去。

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认为的“到极限了”,其实根本就差得远。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该怎么办?

3、我们不知道目标有多困难

之前我在《创建一份“反向年度计划”》里也提到过,自己有个目标,是要在2019年底前练出健身教练级别的身材。

我是那种不管行不行先把牛吹出去的人。我一贯属于乐观派,通常都相信:如果事情没搞定,那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事情就可以搞定。

但这次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定出一个目标时,我们通常不知道它实际上有多困难,我们往往倾向于低估任务的难度。

就像之前读到的一个项目管理的理论: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实际执行总是会比原计划用掉更多的时间。

当然,我绝对不是想说,我们往往低估目标的难度,所以我们要定一个更容易的目标。

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设定了目标却没法看清它的真正难度,那就很容易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我们不知道目标有多困难,该怎么办?

-------

我问了自己三个“该怎么办”,那到底该怎么办?

通过这次健身,我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找一个人来挑战你的极限。

找一个比你更强的人,逼你更进一步。

因为Ta比你更强,所以Ta能让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因为Ta可以逼你,所以你就能被迫更加接近自己的真实极限;当你看清自己欠缺什么,看清更强的人是什么样子,你也就对自己心里的目标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这个方法用在什么地方最有效?我觉得,在“运动”这件事上会很管用,但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可能道理也一样。

-------

昨天练完之后,教练和我说:

很多原本健身的人,在一段时间不练之后重新捡起来,会感到很挫败和沮丧,觉得自己怎么连这点重量都搞不定了?然后东西一丢,不练了。

我发现,自己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转变:我不太会因为自己“弱”而沮丧,反而会因为看到自己的“弱”而兴奋。因为弱意味着可以通过努力变得远比现在更强——而努力正好又是我最不害怕的事情。

今天正好有个小妹子问我:

学长啊,最近一次英语考试,我遭遇了高中最大的一次打击,这是错得最多的一次。

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转变,可能是从上学时就开始了。

我和她说:

这很正常啊。看看那些错了的题,为什么错了,下次不要再错就好了。

顺便庆幸一下这不是高考。


上一篇:

开始10000小时计划

相关文章:

健身目标就要这么定

创建一份“反向年度计划”

长按识别下方赞赏码,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