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王成:一碗豆子稀饭
一碗豆子稀饭
文/王成
小时候,家里总是豆子稀饭。自己家里产着豇豆,大锅熬饭熬到火候。一切都是完美,甚至燃料都是植物杆:棉花杆、玉米杆,有时也用干花生壳。北方人不大吃米,那时也没有售大米的。大米也不顶饿,吃了总觉得没饱,心突突跳。既然是这样的情况,稀饭,对于我们当地来讲,就是豆子稀饭。因为玉米糁子稀饭常用做稠饭,冬天馨享的。养成了这样的胃口,饮食习惯,生活理念,注定豆子稀饭伴随一生了。
一 酸的豆子稀饭
两个阶段喝过豆子稀饭,是“酸”的。一个阶段,记得是某年,家里有了渭河边的新土地:那是因为前边一年涨过了水,渭河向南走了一大段,新出了一大片土地。时间紧,冬天没种成小麦,就种了豇豆,真正的豇豆,总共七亩。土壤墒情好,土质肥,为了更多的丰收,施了好些化肥,人工锄地费了三四个人五六天时间,更关键的是,河滩地距离家里有八九里路,从家里到田间地头来来回回一趟相当辛苦,眼看收获在望,渭河又一场大水灌灭了豆子收获的希望。那一年,由于豆子作为种子,撒了七亩地,家里剩的豆子能数的清,所以喝豇豆稀饭成了泡影,心里的酸说不出来。
还有一段,由于带初三毕业班,领好了饭,没有及时吃,等到下午学生上自习去了,这时想喝饭,才发现稀饭已经发酸了。豇豆稀饭竟然都不敢舔一口。
二 甜的稀饭
我在许多地方喝过甜的稀饭。有的地方是水质太差,比不上我家乡门口水井的水味道。有的是叫做另一个名字“红豆稀饭”,然而中国人都知道的,中国的市场上的稀饭都稀得不成样子,你说稀一点也就罢了,水多,关键是碗底才可能见到一两颗豆子作为溶质,要把这不饱和溶液喝掉是考察勇气的。有的地方稍微狡猾,把那装扮成“枣沫糊”,偏偏我的家乡是产枣的,你加没加红枣我一眼便知,正因为没有枣,却放了色素,添了白糖调动味蕾,早已不是稀饭。偷换概念、缺少主料、里边兑水、可怜的白糖水装作豆子稀饭,把肚子骗骗而已。
三 苦的稀饭
这辈子喝过最苦的稀饭,是在浙江桐乡。况且我们不是去打工的。然而,阳历八月的天气很热,我们的旅游团队冒着高温酷暑和长途颠簸,终于到了茅盾的家乡。鲁迅郭沫若茅盾,这些是课本中多么高大的人物,他们的家乡一定绝美。然而,本来炎热的天气,我们去景点前临时调整顺序,游人太多,先吃饭,等一会再去景区,欣赏的是很好的古宅,也有这位茅盾(又名沈雁冰)大作家小时候的书院,古街、戏楼。那一天,去饭店路过一段公路,加注沥青,我们走过,我中暑了。平生第一次没多大吃饭,嘴里感觉特别苦,所以在茅盾的家乡就那条漫长的著名的古街,有都能走到迷失方向的感觉,世界上最难喝的稀饭就在茅盾的家乡。我知道,我调侃,我对同行的高级语文老师田老师说,我今天终于知道了茅盾为什么要下苦写文章了?因为他小时候发现家里饭差不多,出去到大城市,经过对比,发现家里饭最难吃。就一辈子不想回家乡了,争取在外边扎根,因此发奋学习、苦练写作、从而成就了中国第三号大作家“茅盾”!他就不用再喝“苦稀饭”了。
四 辣的稀饭
不知什么原因,我不大喜欢吃辣。不过,世界上的好饭常有辣椒。辣子鸡、辣味鱼、新疆拌面、火锅,诸如此类许多川菜、湘菜,中华菜,都是以辣著称。通常我会要一碗稀饭,把有辣的菜料往稀饭里涮一下,辣味减轻,稍微能入口。被染成辣味的稀饭,大多时候直接喝下去,像醉了一样。有时候直接就倒掉了。
五 真的红豆稀饭
真的红豆稀饭,就只能是家里的稀饭。豇豆稀饭,一是浓香淡香都有,二是原味爽口。非常的踏实,健胃,止渴。即便是大城市里的“外婆家”饭店,也不过是讨心情、取巧于人们的思乡心意。人生路上,年幼时喝稀饭喝到无聊,不知道珍惜。抱怨总是稀饭、还是稀饭,没有花样。年龄大了,才明白外边的世界很热闹、外边的稀饭很虚假、外边的稀饭很难下咽。所以,当你在家时,请珍惜这碗稀饭,请珍爱家乡的原味豇豆。当你离开家时,你再想念那碗稀饭,毕竟终究只能在梦中了。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稀饭里照出的,不是人影,是对故乡回忆中的心疼,月影绰绰,豇豆好多,稀饭达到了家乡籍稀饭水准,那就是豆子笑、人心舒、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纯真、质朴、绵长、幽远、深邃的豆子稀饭的味道!
作者介绍:王成,渭南市大荔县英语教师。现实主义生活,浪漫主义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