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隐者孙犁

更多好文,尽在“衲曰”“衲读”

衲曰

----------
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02年7月11日,孙犁去世
图为1951年,孙犁在天津

原载:《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1期

作者:黄薇

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的身影称得上“异数”。他一生好静,为人为文,每每游离于主流之外。“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红色隐逸论”,是评论界多数人对他的共识。他视从政为畏途,对浮名避之不及,到了晚年,越发清寂刻骨。作家舒乙说:“孙犁从不出席各种热闹场合,甚至害怕照相。他是真正的深居简出。”老人择坐冷清一隅,自喻为自织罗网的蜘蛛,宁可“闭门谢客,面壁南窗,展吐余丝,织补过往”。

与其孤独避世相应的,是孙犁晚年臻于圆融的艺术境界。他生前从未大红大紫,身后作品却赢得越来越多持久的关注与敬意。冯骥才写道:“他给文坛留下的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性格。”贾平凹预言:“将来要写这时代的文学史,别的作家可能只配得上'×××和他的《×××》’这样的标题,而写到孙犁,一定是'孙犁和他的艺术’。”将孙犁称为现代“大隐”的莫言,也许看得分明:“那种寂寞冷清的状态是他(孙犁)自己造成的,也是他所期盼的。”

抗战带来新生路

1913年5月15日,孙犁降生于河北安平县的一个小村庄,今年是他诞辰百年。孙犁原名孙树勋,虽出身农家,他从小却对文艺亲近有加。说书艺人走村串户讲评书,借来快翻烂了的《红楼梦》《西游记》,构成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孙犁还爱好美术,“人天生就是喜欢美的”,即使在以后“生活最不安定的时候”,他也习惯于在书箱案头贴上从杂志里剪下的画片。

长到十三岁,孙犁被父亲送到保定读中学。风起云涌的北伐革命,席卷过这座城市,孙犁由此接触到各种革命进步的读物,其中他最爱读左翼作家的文学作品。大孙犁近十岁的丁玲,曾是他的文学偶像。晚年在给丁玲的信里,他承认:“我那时崇拜您到了狂热的程度,我曾通过报刊杂志,注视您的生活和遭遇,作品的出版,还保存了杂志上登载的您的照片、手迹。在照片中,印象最深的,是登在《现代》上的,您去纱厂工作前对镜梳妆,打扮成一个青年女工模样的那一张,明眸皓腕,庄严肃穆,至今清晰如在目前。”

而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莫过于鲁迅。他一生奉鲁迅为师,战争年代的行军途中,书包里常放着鲁迅的《呐喊》、《彷徨》等集子,晚年集书藏书,照着《鲁迅日记》中所有提到的书目,立志一本本收全,痴气十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局动荡,24岁的孙犁也随即面临人生选择。中学毕业后,他到北平做过两年小公务员、会计,郁郁不得志。愤而辞职后,他一度想以写稿为生,但没能成功。最后由老同学介绍,到了白洋淀的同口镇小学当教师,闲时“摊书苦读,每至深夜”,倒也过得颇有兴致。

抗战烽烟四起,小学停课,校舍被毁,何去何从是个问题。其时京津两地的文化名人纷纷南下,孙犁“苦无路费,并无头绪”。这时他收到一封同事的来信,劝说他去肃宁参加抗日工作。孙犁一贯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入党参军,于是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他后来回忆道,“说起来也许很偶然,要不是抗战,我也许一直就在同口镇呆下去。那时年轻,有一点理想,想找一条出路,可那是多么难啊。当然这也并非偶然,抗战给一切要求生路的人们指出了生路,也包括我自己。”

(0)

相关推荐

  • 【作家专栏】甘茂华|​​散文学艺人枕边笔记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散文学艺人枕边笔记 每日睡前,随意翻书.多为精短散文,亦有大家的笔谈散文.触动心思,便抄录笔记.现略加整理数则,与散文爱好者和写作者共同分享,所谓开卷有益也.故名 ...

  • 周瓒:《铁木前传》看人的改造

    孙犁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完成于1956年初夏,这部曾被后来的论者称为的"半部杰作"因为作家彼时的健康状况而匆促结尾,而更未能续写"铁木后传",似乎 ...

  • 长假窝家好读书

    这个春节,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离京,加上疫情的影响,出门和访友都受到严格约束,在家时间多了. 虽然每天将码字量扩大到一倍,每天窝家的时间还是足够充沛.于是,便想读读书. 记得年前问过陈博士读书的话题, ...

  • 纪念孙犁去世15周年||文彦群:​作家孙犁的文人意义

    纪念孙犁去世15周年    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作家孙犁的文人意义 □文彦群 新世纪到来第二年的七月,作家孙犁去世,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在孙犁去世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得到了不少后来者的怀念,敬仰他的文学,怀 ...

  • 作家孙犁“书衣文录”全编首次面世

    书衣在说话--作家孙犁"书衣文录"全编首次面世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9-09 02:51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作家孙犁一生爱书.藏书.惜书,每有中意的书必购 ...

  • 【大家美文】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 平凹同志: 今天上午收到你十二日热情来信,甚为感谢. 我很早就注意到你的勤奋的,有成效的劳作,但我因为身体不行,读你的作品很少,一直在心中愧疚. "五一"节 ...

  •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 孙犁

    ​追忆往昔 对战争年代的追忆,贯穿着孙犁晚年的创作.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生死存亡亦是朝不保夕之事,然而这却是孙犁最怀念的日子之一.继一系列的怀人之作后,孙犁又陆续创作了一批由生活琐事等触动的关于战争岁月 ...

  •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白洋淀记事之一》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荷花淀>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河北安平县人.12岁在安国县(今安国市)上高小,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开始在< ...

  • 孙犁读书的“秘诀”

    孙犁"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爱书.读书.买书.藏书.包书.写书,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特别爱好书,书就成了生死与 ...

  • 孙犁《战士》《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阅读答案

    文本一: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 ...

  • 孙犁:母亲的记忆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 ...

  • 读孙犁《亡人逸事》

    1970年4月15日,一个61岁的女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男人和孩子陪伴在身边.女人几乎说不了话,男人和孩子们伤心欲绝说不出话. 可从女人蠕动的嘴唇,男人感知到她还想说点什么.他憋着泪,表情木讷地鼓励女 ...

  • 【赏析】《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主题思想.构思特点: <黄鹂>一文写于1962年4月,却一直到1979年才将其发表,同年收入<晚年集>.作者通过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