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进化史
作者 | 隔壁老邢
公募基金系列文章一共两篇。第一篇讲述了公募基金从90年代末开始至今激情澎湃的发展历程。用几个镜头角度展开,简明扼要地展现了公募基金的里程碑事件。在第二篇中,笔者探究了美国、日本公募基金行业现状,结合中国公募最近几年发展出的特点,提出了能够决定中国公募未来的三个变量。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数百年后的历史学者如果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公募基金历史论文的话,想必可能会把1998年当作一个起点。如果从基金经理角度写这段历史,今天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基金经理很多人在1998年时候很可能都在读中小学。
那年,他们都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年,他们肯定无法预料到公募基金会如此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进程。1998年春季,中国证券投资市场开启了基金时代。从3月5日到4月9日,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三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即便很多当年的投资者还不太关注这个消息,但初次相遇开始,基金这个名词便镌刻进了中国社会里。
1998年对很多热爱动漫的小伙伴来说也是激情澎湃的一年。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在当年首播随即就成为青少年之间的热门话题。校园里的篮球架下挤满了自诩为“樱木花道”的男生和“赤木晴子”式的女生,青春与荷尔蒙交织在一起,所带来的篮球热将影响到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
不知道1998年的少年基金经理们除了刻苦学习有没有自诩为“流川枫”在篮球场上耍过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年那群沉浸于篮球热的青葱少年中会有人在20多年后的今天成为基金业的中流砥柱基金经理。还有更多人会在今天成为基民中的一员。
灌篮高手的影响在今天早就微乎其微,但基金却从与人们相遇那一刻起就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财富走向。
一、初识基金
几处早茑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和中国证券市场其他许多新事物一样,这三只基金在开始阶段就吸引到一批具有投资眼光高段位散户的注意力,在一个投资者小圈子内产生了爆款效应。
比如南方基金当年的发行规模仅仅是20亿元,却吸引到了创纪录的1600多亿元的申购资金,只能用摇号的方式抽签决定份额归属。
随着基金被获准上市交易,它们的价格也爆发式地增长。良好的市场反应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导致更多基金顺利发行。
即使当时大多数散户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系统的基金投资知识,这并不妨碍在一个较小的投资者圈子中,基金投资逐渐受到认可。
不得不说,最初那代基金经理人的成长是得益于2000年初的几波股市行情的。比如,当年的“5.19”行情就让一批基金经理崭露头角,这就像几十年后人们常提到的“站风口”是一个意思。
随后几年公募基金市场稳步扩大,随之配套的政策法规也慢慢开始完善,行业逐步规范,诸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基金法”等法律法规一一出台,投资人对基金产品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公募基金从最初的三只基金逐步发展成为受到投资人认可、市场制度较完善、内外资协同发展、销售渠道逐步健全的新理财方式。
时间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中国进入到世贸组织,金融市场也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力度,国内的基金行业吸引到了第一批外资投行和资管机构的布局。
这些外资机构主要是通过与国内金融机构成立合资基金公司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一批有实力的优质基金公司开始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
洋炮来了,土炮也没闲着。易方达、汇添富等目前排名前列的头部基金许多都在21世纪初创立并慢慢壮大。
那几年对基金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要数开放式基金制度的确立。开放式基金能显著增加流动性,这样就能吸引到更广泛的投资者,也促使了基金销售被延伸到更细分的场外交易平台。
银行网点逐渐成为基金零售的主要渠道,这对天生就拥有众多网点,拥有众多零售客户的各大国有银行来说绝对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妙机遇。而对基金公司来说,这也是一笔绝对划算的买卖,因为花费比例较低的代销费用就能大大提高基金规模。
银行和基金这对好兄弟就此结下激情良缘,日后紧密联动,成为我国基金销售领域的一大特色。
二、时代浪尖
21世纪的头二十年是中国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关键时间段。时代红利是决定公募基金前20年发展的第一因素,其中股市和互联网技术的贡献非常明显。
和许多中国其他产业一样,很多基金人抓住了时代红利和政策红利窗口期,从一拨又一拨的“大小行情”中获利颇丰。
特别是每当特大牛市来临的时候,日基金募集金额都可能达到数百亿甚至上千亿规模。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和基金收益情况也往往是水涨船高。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每当熊市来临,基金的日子也都不会好过。
那个时代,市场上的基金投资者和股市散户基本是重合的一群人,他们中间很多人投资基金的理念也非常类似炒股票,也是希望利用基金管理人的智慧以及基金的规模效应来赚取他们个人不容易赚到的那部分利润。
所以每当大盘行情低落时,市场上大量的公募基金由于其天然的做多性和追求Beta收益属性,很少能保持盈利。
即便这种损失跑赢了对照指数,但对普通散户投资者来说,既然要在熊市中全身而退又何必还持有基金仓位呢。每逢熊市,公募基金无法避免地会面临较大规模的赎回。
然而,从宏观来说,那些年大时代和大环境的红利依然可以让基金拥有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对冲掉这些不利因素。比如,2010年左右火起来的QDII产品就能募集国内资金来投资国外的证券产品规避国内证券市场的不利因素。
还比如,2010年左右国内股市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开始爆发增长,这些业务给中国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得随后几年大盘经历了好几个大牛市。公募基金经理虽然无法在股票投资上加杠杆和做空,但股市的大牛行情却能让基金行业的规模猛增。
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更多配套细分业务领域开始在基金界中崭露头角,如诺亚财富和天天基金这样的基金销售公司等开始活跃于市场并呈现出和传统银行网点等渠道分庭抗礼的趋势。这便使得投资者可以从更多渠道购买到费率更低的基金产品。
除了股票型基金的快速发展,货币和债券型基金也在这段时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扩张。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些基金产品第一次有了进入更年轻、更广泛客户层面的机会,购买基金已经不再是股民散户和退休阿姨的特别专利,更广泛的投资者开始和基金打起了交道。
一个明显例子就是支付宝在2013年让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做到了行业第一的规模。基民这个概念就是在那时候逐渐出现在中国金融界的大舞台上。
三、渐入佳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近些年公募基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和老百姓的收入升级。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的各项数据都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行业特点呈现出马太效应。
尽管经历了2015年股灾,整个基金行业发展没有受到较大的打击,继续享有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红利。沪港通、一带一路、内循环、科创板等等一系列国内经济的大政方针都润泽过整个基金行业。
2015年以来,A股市场又经历了连绵起伏的大小熊市,公募基金规模却依然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超过14万亿,产品数量超过6000支,从2010年到2019年公募基金规模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
2020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接近20万亿整数关口,较2019年底有接近35%的增长。这些数据体现出公募基金已经从一项较为专业的金融投资品类逐步转化成了一项类似柴米油盐的生活花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基民,并把投资公募基金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财手段来有效率地实现财富增值和对抗通货膨胀。
到2020年底,从公募基金分类比例上来讲,我国封闭式基金数量1143只,占比14.4%,开放式基金数量6770只,占比85.6%。
货币型基金依然占据最大份额,占据公募基金总规模的一半左右。债券型基金保持第二位,占据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三的是混合型基金。最受股民关注的股票型基金排在了总规模的第四位。
来自基金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新增16家发行公募基金的机构,持牌公募总数达到156家。其中股票型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上的总流通市值达到5.19万亿元,占总市值约7%。
从趋势上来看,从2016年到2020年,债券型基金的新发数量增加最快,2019年甚至占据了所有新增基金数量的48%。紧随其后的是混合型基金产品,近几年的新发数量占比也达到了30%以上。
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往往受到牛熊市交替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一般来说股票或者偏股型基金牛市期间可以暴增到占所有新发基金数量25%以上,相对在熊市期间却只能占比低于10%。
反差比较大的是目前占据最大份额的货币型基金在最近5年来每年增发数量的比例反而是最低的。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个体公募基金的盈利表现也呈现出行业普遍增长和头部基金优势扩大的格局。
整个2020年,80%以上的公募基金实现了利润净增长,公募基金实现净利润接近2万亿人民币且较2019年增加接近7成。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增长率考虑到2020年疫情使得很多行业出现一定幅度的衰退或者停滞。
从利润集中度上来看,公募基金行业显示出了明显的马太效应,2020年基金公司利润排名前十的公司依次为: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夏、富国、嘉实、南方、兴证全球、中欧以及景顺长城,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基金产品占到全行业净利润的46%。
基金经理都是学霸吗?MBA学历在中国资管行业管不管用?
从基金经理数据上讲,截止至2020年,市面上总共有超过2400位基金经理,他们的工作年限以3-5年最为广泛而以年限超过10年的占比为最低。按照毕业院校统计,全行业基金经理毕业院校人数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北京大学(119人),复旦大学(108人),以及清华大学(106人);毕业院校管理基金规模排名前三依次为北京大学(1.4万亿),清华大学(1.36万亿),以及复旦大学(1.2万亿)。
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硕士学历为占比最大的最高学历,最高学历为博士的排名第二。按照基金经理的学科专业背景来划分,可以清楚的发现理工科(特别是金融工程、经济学和数学)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我们列举几位基金经理的背景: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张坤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妥妥的学霸;中欧基金的葛兰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兴证全球的董承非拥有上海交大数学硕士学历;广发基金的刘格菘为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博士毕业;汇添富的劳杰男毕业于复旦大学并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大数据还显示,对比美国很多对冲基金经理无论第一学历是理工科还是社会科学等,大多都拥有一个MBA学历来看,显然我国的基金公司不太看重这个在欧美金融圈比较流行的最高学历。
2020年是股票型基金经理出圈的一年。随着这些基金经理的出圈,“大消费”、“赛道”、“抱团股”、“硬科技”等专业名词也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比如,易方达的基金经理张坤犹如是偶像明星一般被广大老百姓所熟悉。他多年来的优异业绩以及他重仓白酒股票的鲜明投资特点成为很多人的谈资。
2021年第一季度,从他所管理的基金可以看出白酒依然占据较大份额。
很多人会议论明星基金经理这些年的优秀成绩和股市热门行业变化有很大关联度。比如,相对于白酒板块在2020年到2021年第一季的大幅增长,公司基本面也很不错的高科技股即使吸引了外国投资者的青眯,也还是逊色不少。导致重仓这些股票的基金成绩明显弱于重仓消费赛道的基金。
板块轮动也确实会对股票型基金业绩有很大作用,大约10年前的热门板块诸如煤炭、有色、钢铁、基建和房地产等到了这两年就显得格外低迷。专攻这些行业的基金经理即便业务能力很强,这两年的业绩也不会很优秀。
再来关注一下抱团股这个现象。举个例子,如果仔细研读2021年季报,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偏重大消费赛道的头部基金经理的重仓名单中看到相同的白酒股票。
两只基金可以是互相是毫不相干的,基金经理也完全可以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但很显然这些白酒股票可能就是所谓的机构抱团股。
四、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总结完以上公募基金的历史和现状,在强调公募基金的良好成绩的同时笔者也必须对公募基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
(1)公募基金经理团队研究能力还需要提升。量化投资作为目前全世界头部资管机构最夯的一项前沿投资策略在中国公募基金界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比如,超高频交易就可以在一个较少收益率前提下,通过自动化的超高频次交易算法实现盈利。我国的量化投资研究特别是在计算机算法技术领域还有待突破,在公募领域还没有一家具备较完善的超高频交易实力的机构。
(2)公募基金还没有很完善的一套“买方代理”的投资顾问模式。所谓“买方代理”说白了就是基金公司采用投资顾问的财富管理模式来对接基民客户而不是目前通过第三方代销机构对接客户。与目前基金销售模式不同点在于投资顾问是长久地服务其客户,注重长期价值收益从而避免了客户短期一窝蜂地去购买已经在高位的基金成为接盘侠。
(3)投资者宣传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募基金应该也必须成为基民接受投资者教育的领路人。目前市场上各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的基金投资文章汗牛充栋,在各个网络平台被大量阅读与转发。但作者一般都是自媒体和新媒体大号而很少有资管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的主流大号。笔者绝不是diss这些自媒体和个人作者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平。但如果公募基金没有冲在最前面,没有承担起教育投资者理性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的义务,那么难免会造成信息紊乱,隐患无穷。
读完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对中国公募的历史和现状有个大致上的了解。正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公募行业数十年来是在曲折中前进。历史会重演但也绝不会一成不变,基民对基金行业未来的期许是可以想见的。那基民们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来尝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