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道德经》精讲(4)我们平常如何用心
第一讲:道门里有无穷的妙
这里对“道”先铺张了一下,神说一通。大家对“道”到底有怎样的感受?出家人讲解脱道,要出离生死苦海,要涅槃羽化。在家人讲成功之道、仕途之道。《道德经》讲不讲这些?现在社会上很多讲《道德经》的都在讲成功学,《道德经》学会、学懂了就会成功。《道德经》确是人成功的一种武器,而且是最高武功,很了不起。但《道德经》也不仅仅是在权谋上用,你要说搞权谋,两位道长可能就有意见了,我们是与世无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学道就是要出尘出世。学《道德经》的人一只脚可以出世,另一只脚可以入世。古代人说学好了《道德经》可以为“王者师”,为“帝王师”,中国几千年来也就是这么一回事。《道德经》学好了也可以横跨儒、释、道三界。道教的历代祖师也好,包括佛教很多祖师也好,他们对《道德经》都懂,都花了不少功夫。他们学这个并不是在仕途、成功学上用,也不是要为帝王师,不是的,他们是通过《道德经》达到一种人生的解脱,达到一种人生的自在,精神的自在。
《道德经》的第一章,几年前我讲的时候,讲了三堂课都没有讲完,以后又反复讲过多次,前前后后不下几十个小时在谈“道可道,非常道”。刚才是在破题,所以散讲一番,好让大家从多角度去思维,多空间去感受道。我们平常在学《道德经》的路上,是怎么感觉这个道的?各人自己去定位,道在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
《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我把“道”进行了分类,先说了天道、地道、人道。但是“道,可道,非常道”,既然有“非常道”,就有个“常道”与之对应。当年傅圆天傅大师在青城山道学院讲课,我看过他的讲义,谈到了道、常道、非常道。现在有一位“大师”说,他破译了《道德经》,他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他的发明。这里我们还是根据古人河上公和王弼定的断句,这个没有太大的分歧。就是这么几个字,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第一,“道,可道”,就有“不可道”与之对应。大家要知道,我们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它背后所隐藏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是隐藏在里面的。既然有“可道”,就有一个“不可道”在后面隐藏着;有“非常道”,就有一个“常道”在后面隐藏着。
道,是什么?有可道,有不可道;有常道,有非常道。根据我们不同的视角,可以看见可道的东西,包括我们说的规律——春夏秋冬、日月运行,这些就是“可道”,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不可见的东西呢?为什么地球要围着太阳转?凭什么要跟着转?有的娃娃提问题:“哎哟,这个地球是圆的,在天上悬起的,我们咋个不落下去?不掉到月亮上去?”以前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是不可道,后来西方人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不可道就变成了可道。所以,我们在看到可道的时候,要想什么是可道?什么是不可道?
常道,春夏秋冬是常道,一百年前有春夏秋冬,一百年后还有春夏秋冬;一万年前有白天黑夜,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白天黑夜。人,只要是生命体,都有生老病死,这个也是常道。有人说,有些东西就是不死,有些就是长生不老,泰山历劫不老,峨眉山也是不知道多少劫了,青城山也是不知道多少劫了,山不死。山非生命体,当然可以不死,那些闲话,我们不说。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平常是如何在用心的?我们如何去认识道?你看见的是“可道”,或是“不可道”“常道”的,还是“非常道”的?你能不能够把“常道”“非常道”“可道”“不可道”全部打包,一网打尽,装在自己的银行卡里去消费?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从认识论来说,我们是怎样展开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不断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把很多不可知的东西变成可知,把不可道的东西变成可道;把一些对事物的认识确定下来,了然于胸,就成了“常道”。但也会遇见一些东西打乱我们原来对事物的认识程序,超越我们的经验之外,这就要面对和认识“非常道”。
我们怎样去感觉“常道”和“非常道”?常道的东西都是必然的,我们认为应该如此,并习以为常。非常道的东西都是偶然、突发的,会使我们大吃一惊,会使我们莫名其妙,这里面就有非常道的东西在里面。我们每天与人交往,大家客套一番,谈点工作和生活的感受,这些都是可道;但是还有很多不可道的东西,每个人都有隐私,都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秘密不可道、不能道,你不可能摆给人家听,家丑不可外扬;还有些未经证实或无法确认的东西你也不能随便道,你道了,可能就是传播谣言,那你就得小心点了。怎样才能把可道、不可道的东西料理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