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与脏腑等

​五行与脏腑、五志、五气、奇经八脉

五行与脏腑

五脏配属五行:

肝主升,而归属于木

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

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

肺主降,而归属于金

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肝属于木,

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

的“筋”和“目”也属于木;

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也属于火;

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也属于土;

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也属于金;

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也属于水

肾(水)之精以养肝,

肝(木)藏血以济心,

心(火)之热以温脾,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

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的壅郁;

脾(土)的运化,可制止肾水的泛滥;

肾(水)的滋润,可防止心火的亢烈;

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

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

脾病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

肝脾同病

互相影响

即木郁土虚

或土壅木郁;

肝病还可以:

影响心,为母病及子;

影响肺,为木侮金;

影响肾,为子病及母

肝病是这样

其他脏器的病变

有着同样的道理

从五脏所主的色、味、脉

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

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

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

肺病之人,面见红色,

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

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

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

用五行学说来分析

存在着四种传变关系:

相乘、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从本脏所主的

色、味、脉

来诊断本脏病

面见青色

喜食酸味

脉见弦象

可以诊断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

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

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

肝病面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

如果

不见弦脉,

反见浮脉,

则属相胜之脉,

克色之脉(金克木),

为逆,主预后不良;

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

即生色之脉(水生木),

为顺,主预后良好

肝病能传脾(木乘土)

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

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五脏与五志

五志,即指五种情志

喜、怒、思、忧、恐

情志变动

和五脏的

机能相关:

心志为喜

肝志为怒

脾志为思

肺志为忧

肾志为恐

五志过度则劳

劳则伤本脏

凡五志所伤

皆热病

情志

活动过度

躁扰阳气

化生火热

而致中风偏枯、惊惑、

悲笑、谵妄、癫狂等

火热亢极,

又可扰乱神明

出现神志异常

五志化火生热,关键是心

精气

并于心则喜

并于肺则悲

并于肝则忧

并于脾则畏

并于肾则恐

心恶热

肺恶寒

肝恶风

脾恶湿

肾恶燥

心为汗

肺为涕

肝为泪

脾为诞

肾为唾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五脏与五气

天以五气食人者

臊气入肝

焦气入心

香气入脾

腥气入肺

腐气入肾

青气自肝而出

白气自肺而出

赤气自心而出

黑气自肾而出

黄气自脾而出

观五色可察五脏的变化

天以风、暑、湿、燥、寒

五气食人

从鼻而入

肺气热

心气次之

肝气凉

脾气温

肾气寒

五气所病:

心为恼

肺为咳

肝为语

脾为吞

肾为欠为嚏

胃为气逆为叹为恐

大肠小肠为泄

下焦溢为水

膀胱不利为癌

不约为遗溺

胆为怒

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是

经络系统的主体

具有表里经脉相合

与相应脏腑络属的特征

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

只是人体经络

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腧脉、阳腧脉、

阴跷脉、阳跷脉

的总称

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

既不直属脏腑

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别道奇行,称为“奇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