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一个菜,18年无休,却拒领奖《感动中国》,这对夫妻的故事有多泪目
萤萤之火,照亮人间。
01
O N E
前些天《感动中国》颁奖,让我意外的是有对夫妇得奖是因为开了个厨房。
更让我意外的,他们没去领。
按理来说,这么盛大的颁奖典礼,怎么着都不能错过。
后来我才知道,不是他们不想领,而是要领这个奖太难了。
得奖的夫妇叫万佐成和熊庚香。
他们的厨房叫1元抗癌厨房,开在江西肿瘤医院旁,与医院只有一墙之隔,专门给病人家属做饭用。
领奖意味着他们得离开厨房好几天,厨房就得关闭。
这几天对他们而言可能没什么,但对癌症病人和家属来说就难熬了。
很多病人吃不惯饭堂,又需要足够的营养,家属只能来抗癌厨房亲手做点家常菜。
而且病人家庭本身为治病已经散尽家财,自己做饭还能省下不少钱。
夫妇俩一走,大家只能干着急。
俩人深知如此,一步都不愿离开:
“厨房离不了人,这么长的时间会把我急疯。”
这事,他们整整干了18年。
本来,夫妇俩是开早餐摊的,每天炸炸油条能收入个几百左右,下午还能休息,生活轻松惬意。
但这一切都在18年前一天被彻底改变。
那天一对年轻夫妻来到摊位,问能不能借个火,想给孩子做个饭。
孩子十几岁,患了骨癌,截了肢,就想吃妈妈做的菜。
万佐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让他们可以天天来借火,也不收钱。
事情很快就传开来,越来越多人来借火炒菜。
想着能帮人,干脆早餐摊也不做了,搞起了厨房。
本来只有6个炉子,排队得排很久,万佐成咬咬牙买多了10个,还买来不少厨具和调料免费供应。
一来二去,厨房热闹起来了,每天几十个人一起做饭,充满烟火气息。
而代价是,夫妇俩一直在往里面倒贴钱。
他们觉得没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只是后来大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便一再要求他俩收费。
俩人也没想要盈利,意思性收了点:
炒个菜1元,炖个汤2.5元,白饭1元一盒。没钱的就直接免了。
而这,勉强只够维持收支平衡,也就是说,他们忙活这么久一分没挣。
18年来,物价一直在上涨,但他们从未没涨过价。
不为啥,只是想着给大家一个短期的家,吃上亲人做的饭。
“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让病人吃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是夫妇俩无数的血汗。
02
T W O
抗癌厨房的一天,从凌晨4点开始。
每天这个时候,他们就得拖着困意爬起床准备炉火厨具等等。
等到大家陆续过来排队做菜,他们还得关照着每个炉。
帮着换换煤炉里的煤球,指导一下炒菜,安慰病人家属,拉拉家长里短......
熊庚香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不要想那么多,吃好这顿饭再说”
忙活到下午3点多,等人都炒好菜吃上饭了,他们才有空自己简单炒个菜吃午饭。
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又得开始忙。
等晚上9点多,他们才能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饭。
可以说,他们一整天就是围着厨房转。
有一年除夕,女儿把他俩接过去吃团圆饭。
本想着大过年能好好团聚一下,没想到才一小时功夫,他俩就坐不住了。
实在是放心不下厨房安全问题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又匆匆回到厨房帮忙才肯安心。
即便是去年疫情开始时,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在坚持。
当时设置了卡口,大家进不来厨房炒菜,只能他俩亲自来。
从卡口接来每个人的菜,俩人一人洗菜,一人炒菜。
炒完后,再弄个梯子把菜一个一个递过去。
每天都很辛苦,熬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一丝抱怨:
“难是难了点,但比我们难的多了去。”
儿女经常劝他们休息、去旅游,被一口回绝:
“人家医院的也想去旅游,想得了吗?”
所以两人一年到头都是囿于抗癌厨房,从不休息,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乍眼看上去没什么感觉,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懂个中辛酸。
万佐成时常愧疚:“我没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对我老婆愧疚。她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跟着我在这里干这个事,很苦。”
而熊庚香则觉得:“做这个比任何事都要幸福。”
说来实在惭愧,我一20多岁的年轻人看着都觉得很累很难,还是全年无休,可他们60多岁的年纪做到了,言语里还满是无畏。
何为伟大生于平凡,他们打了个样。
03
T H R E E
在我的认知里,癌症意味着恐怖、流泪、负债、无奈......用再多负面词语形容都不为过。
那些来到抗癌厨房的家属大抵也是如此。
在确诊癌症的时候,大多感觉天塌下来了。
房子卖了,车子卖了,全都用来治病。
家里哪怕有座金山,时间长点都得被搞垮。
他们看着亲人饱受折磨,自家债台高筑,为陡增的压力疲于奔命,余下日子多是以泪洗脸。
很多人不敢在病人面前哭,只能忍着眼泪,躲起来偷偷哭。
癌症,太过沉重。
我原以为抗癌厨房与旁边的肿瘤医院会是同样一番景象,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万佐成夫妇改变了这点。
厨房里没有冰冷的手术台,浓烈的消毒水味,不敢看的通知书,而是多了炉火,多了温暖,隔绝了许多悲伤。
每天,这里几十个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做饭,充斥着烟火气息。
厨房一角有留言本,写满了很多祝福,半个月时间就能写满一本。
每个人都会在这里聊聊家常,说说自己的压力,总能被陌生人的善意治愈。
因为这个厨房,很多人都在发生改变。
有个大爷,老伴被被查出宫颈癌,隔年癌细胞脑转移,后来脑部水肿压迫神经,瘫痪在床。
从抱怨到无奈到乐观。
接受了事实的大爷每天总是嘴上假装抱怨,一边想着要给妻子做什么好吃的。
还不时开导其他的病人家属。
被问及老婆生病怎么还吃得了这么多饭时,总是笑着说:
“我说我老婆再活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个女孩,不会做菜,妈妈生病后,到厨房里学着做菜给妈妈吃。
那句“我要学着照顾妈妈”让人鼻头一酸。
有个老公生病,还得照顾两个小孩的,经济压力相当大。
来到这也不再整天面带愁容。
“走一步看一步。”
有个爷爷自己得了肺癌,家里没空照顾,自己到厨房做饭。
也变得相当乐观。
“不怕,这是老天给我们的任务,推脱不了,只能自己去完成,能活着一天是一天。”
还有的只想着:“不管发生什么事,反正吃饱了就行了。”
你能发现,抗癌厨房的存在,成了挡在死神面前的一堵墙。
给了许多人直面生死的勇气。
对万佐成夫妇来说,这便是值得。
04
F O U R
孩子不理解,其他人也不理解他俩。
本来搞个早点轻松一天挣个几百块,还能休息,多惬意的生活。
非要关了早餐摊,和癌症病人混到一起去。
不挣钱不说,还累个半死,都觉得他俩有病。
其实哪是他们有病,只是我们太过狭隘。
他们比谁都明白癌症有多苦痛,更明白一顿家常饭有多治愈病人。
所以才不惜一切要维持厨房运转。
而来到这里的人,都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有个病人,已经没得救,医生让回去好好过剩下的日子。
临走前,一定要到抗癌厨房拜访。
哭着感谢他俩的帮助。
这是常态。
厨房一面墙上,写满了很多病人家属的电话号码。
不管是治好没治好,都想着日后万佐成夫妇能去做客,亲手烧上好菜款待。
对家属而言,这个厨房有着太大的意义,不仅仅是家,更重要的是弥补遗憾。
有个女生,发现抗癌厨房时心中满是可惜。
她妈妈50多岁时就走了,那时她想给妈妈做家乡菜,想让妈妈吃得安心快乐,但没能找到这样的厨房。
妈妈走后,这成了那女生最大的遗憾。
人类在面对生老病死时,是极度脆弱的。
看着亲人逝去,很多人都会像那女生一样,觉得自己没有在生前好好照顾亲人,会遗憾,会自责,会懊恼。
而抗癌厨房,便成了家属的救赎。
在亲人生前,亲手给他烧几个菜,填补心中遗憾,心里也会好受许多。
这便是我由衷敬佩抗癌厨房的原因。
它的存在,更像是在亲人离世时告诉家属:“别自责,你真的有好好照顾过他了。”
行文至此,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这份意义。
想起以前提及温暖,大多数人都会说到太阳。
但我想说,黑夜中的萤火虫更具温暖,微弱的光,在黑夜中照亮温暖一块小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
抗癌厨房就是这只黑夜中小小的萤火虫,赤诚热烈,带来一点光,一点温暖。
这些年来,抗癌厨房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新人来,旧人去。
所有都在变,只有厨房,依旧热闹。
有人问万佐成,这事还能坚持多久?
他的回答让我惭愧,也让我肃然起敬:
“坚持到倒下去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帮他们。”
参考资料:
《南昌1元“抗癌厨房”又火了!墙上写满数字,背后真相是…… 》
《人生第一次》
《感动中国》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