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断想
圆明园断想
昨天学校工会组织了教职工去圆明园玩。
7:30从涿州出发,10:40到达圆明园东门。用了多长时间?三个多钟头!从地图导航路径上看,三条可选路径,距离最多的是80公里,耗时均小于一个半小时,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在兴礼检查站,还有进入杜家坎收费站后,车速明显降了下来。北京交通的糟糕,糟得不是一星半点!
圆明园的门票不贵,也就10块钱。可是依我说,北京的财政就缺这10块钱吗?干脆不收得了!为什么?看看东南富庶之地的杭州西湖,周边收费的景点有几个?那么优美的景色,那么广大的区域,绝大部分免费!多么大气!北京是首都啊!首都!不应该比杭州更大气一些吗?取消收费,啥毛病也没有!
《世说新语·政事》上记载:“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我不想评论所引故事优劣,只想借用其中一句话,说:“区区10块钱还看在眼里,'何以为京都?’”
或者你说,北京财政就是吃紧,北京就需要那10块钱。那么你再看看,比北京财政更紧的张家口。草原天路多么美,张家口收过费吗?北京人一到夏天,车流滚滚地开向那里,那里的交通、卫生、自然环境等方面都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提高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改善游客到草原天路的感受,张家口准备收费来着,大门都建起来了。可一开听证会,一听群众的意见,张家口决定不收费了!这真的不是财政紧不紧的问题。
进到园子里一看,嚯!真大!
一开始还兴致勃勃,这里瞅瞅,那里瞧瞧。可不一会儿,就觉得没多大意思。哪儿哪儿都一样嘛!繁花满眼,尽是相似之蕊;杨柳拂堤,全为惹愁之态。虽然也有“方壶胜境”、“廓然大公”、“夹镜鸣琴”之类的景点介绍,可是大多名存实亡,不过就是一池水、一丘土再加上数丛花木而已。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小路倒是弯弯绕绕,有几次看似能走过去,可绕过去一看竟无桥可通,又得返回来。懊丧之极!
走在园子里,有时候就想,这个和我们参观故宫产生的感慨一样,得亏孙中山推翻了帝制,不然我等小老百姓是不可能踏入这皇家禁苑的。
当然我们还得痛恨帝国主义,要不是它们打砸抢烧,圆明园该多么富丽堂皇,该多好玩呀!我们现在该多么快活呀!
可是又一想,觉得哪儿有问题。
帝国主义能够火烧圆明园,还不是因为清政府弱?假如清政府强大,帝国主义不会来烧,孙中山不会造反,清廷就还会悠哉游哉地在园子里玩乐。但是悲催的来了,那样,我等平头老百姓如何能在这园子里走一遭?别说掏10块钱就让你进来,就是掏上10两银子恐怕也做不到!
这真是一个悖论。它好好的,不会让我看到;它破破烂烂了,我可以看了。
有没有一个最佳方案呢?就是在它好好的时候,也能让我看到?
我觉得关键要看统治者。统治者要造福于民,要把利益与民共享。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据说,宋朝首都的金明池,虽是皇家禁苑,但是不戒严,当时的老百姓是可以随意出入的。美好的景色,皇帝赏得,老百姓也赏得。这样,老百姓就会拥护你,也就不会有内忧;即使偶尔有外患,老百姓也会帮你赶跑。
统治者如果心胸狭窄,自私得很,只知道自己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不顾老百姓死活,迟早会走上内忧外患的绝路。
圆明园的出路在哪里?一是因地制宜恢复一些古建筑,让景点有名有实,真正建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除“大水法”之类的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外,其余广大地方或者建成大片的廉租房来平抑北京房价,或者直接划给附近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让它们多招收几个其它省市的学子。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不要悲伤,不要无动于衷,为老百姓谋福利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