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
领读人:蓝心老师 第一天 2021.1.29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天是共读这本书的第一天,蓝心老师通过“头痛医脚”的系统思维引出了孩子厌学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和难题,它是社会,学校,家庭这个系统出现问题的综合结果。
孩子厌学主要有4个方面:
1.为了获得父母的照顾和关注。孩子会用问题来呈现,并且出现躯体化的病症,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弥补童年缺失的爱,在家庭中谁越痛越是孩子想要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
2.为了避开某些自己不想面对的学校人际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密友阶段,此时他们最重视的是同龄人。
3.为了避开来自学校体系的负面评价,获得其他方面的认可。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成就感,他们会在游戏中寻找。青春期最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寻找自我
4.家庭人际关系的冲突。家庭冲突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冲突,使孩子心中没有力量。
接下来引出了厌学现象的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即五只“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是社会的过高期待和压力。主要表现之一是这个时代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社会要求孩子只有成功才是英雄,而中国文化却要我们弘扬谦虚文化,要看自己的短板,对于这样的不平衡的反差现象,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习得优势的环境,帮孩子把恶性竞争转化为正面竞争;主要表现二就是成为背锅侠的手机游戏。作为家长首先应反思的是为什么游戏对孩子有这样的吸引力呢?原因是在游戏世界里,犒赏永远大于惩罚,处于幻想世界的孩子们,必定要经历失望到达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又很难实现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孩子要经历“完全不清楚---知道完美--知道不完美--适应不完美”的社会化规则。没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是没有梦想的;现实生活中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却会在游戏中的实现梦想。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家长如何做呢?家长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情绪,帮助孩子过滤掉一些来自社会的负面信息,和孩子一起寻找他们也向往的应对问题的办法和发展方向,来间接的保护孩子免受社会系统层面的焦虑的影响!
下期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