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时间以及养生保健

何谓三伏

三伏指一年当中气温最高,而且又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处于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和处暑中间。持续时间大概是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大约40天左右。

三伏天的“伏”,本来的意思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在夏季之末,秋季还没有到来之前,这个时间有金气潜伏之意。因为这个时间属于金气,秋天属金,金气潜伏的意思,就是指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各朝代的医家也好,养生专家也好,他们认为“伏”除了金气潜伏以外,还指的是人们在闷热潮湿的三伏天,这40天左右的时间内,应该宜伏不宜动,来躲避暑湿暑热,不要外出活动太多。
初伏一般为十天,中伏有的时候是十天,有时候是二十天,末伏是十天
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什么?就是初伏是阳历的2020年7月16日,也就是农历的5月26日,初伏到2020年7月25日,也就是农历6月初5这一天结束,正好是十天。中伏是7月26号到8月14号,是二十天。为什么是二十天?因为今年的夏至和立秋之间,出现了五个庚日,所以中伏就是二十天。末伏就是8月15日,就是从阳历的8月15日到阳历的8月24日,是十天。这就是今年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起止日期。
               三伏天对身体的影响
1.暑邪
因为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除了天气炎热,还特别潮湿。中医认为,暑和湿是三伏天对人体健康影响主要的两个外邪,中医学认为是主要的病因。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合在一起叫“六淫”。这六种外邪伤身体,三伏天重点是哪两个外邪呢?一个是暑,一个是湿。因此三伏天对身体的损伤主要是暑湿伤及身体。
暑为阳邪,是夏季的主气,是火热所化。暑性升散,因此暑邪最容易消耗人的气,伤人的津液,所以叫做耗气伤津。如果人体被暑邪所伤,就会出现发热、心烦、口渴、汗出、乏力、小便短赤。很多人说中医说法很有意思,怎么还有小便短赤,赤不是红吗?谁小便发红?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中医说的小便短赤是指的每次小便量比较少,而且颜色特别深,甚至有点偏棕色了,所以古人把它叫做小便短赤。再往下,就是暑邪伤人还会出现面红,一把脉,脉是洪大的,这一系列问题,中医辨证叫做气阴两虚。这就是暑邪伤人所导致的病机变化。
2.湿邪
第二个是湿邪,湿邪以前讲的非常详细,专门讲过湿邪的专题,再总结一下,湿邪是阴邪,容易伤及脾胃。如果被湿邪所伤,人体就会出现四肢困重、胸闷、恶心、便溏或大便黏腻不爽。有的人甚至被湿邪所伤会出现上吐下泻这种胃肠道的症状,舌苔比较厚腻等这一系列都是湿邪伤及脾胃所导致的症状。
因此三伏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就是暑和湿,所以在生活中,三伏天需要做好养生的注意事项,第一要防暑,防暑就要防晒、降温;第二要祛湿,有一些饮食、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三伏天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三伏天的养生方法:
饮食清淡、温暖      心态平和     睡眠充足      适当运动      防寒忌湿
中药及养生茶
第三点就是在三伏天期间服用中药及养生茶。在三伏天期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服用相应的中草药方剂或养生茶,以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尤其是针对寒湿、阳虚、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等证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此外,三伏天闷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体的疲劳、乏力、呕吐、腹泻等中暑的表现。所以居家或外出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常备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
三伏天人们湿气特别重,容易脾虚有湿,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舌苔厚腻、肠胃不适等情况,这都是脾虚有湿的表现,因此在这段时间可以饮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材所泡的茶饮,比如薏米、茯苓、陈皮、香橼等药食同源的食材所配制的茶饮,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欣赏一下著名书法家庄伟强老师的作品:

莊伟強,1960年出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 , 鹅冠书院创办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