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美术馆》①[英国]奥登
《作者简介》: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1907年生于约克郡。1922年开始写诗。1925年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30年代他以第一部《诗集》成为英国新诗的代表;被称为“奥登派”或“奥登一代”的诗人,又是英国左翼青年作家的领袖。1936年出版代表作诗集《看吧,陌生人》。1937年赴马德里支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发表长诗《西班牙》。次年访问中国。与衣修午德合著《战地行》。1946年加入美国籍。后期作品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主要诗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向克莱奥女神致敬》、《在屋内》、《无墙的城市》。奥登被认为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国的重要诗人。晚年常在纽约和奥地利乡居。1953年获博林根诗歌奖,1967年获全国文学勋章。 1973年9月29日病逝于维也纳。奥登别具一格的诗歌反映了一个动乱的时代。代表作有《海与镜》,《石灰石赞》,《阿喀琉斯的盾牌》,《向克里奥致敬》,《无墙的城市》,《谢谢你,雾》等。
《诗歌原文》
关于痛苦他们总是很清楚的,
这些古典画家:他们深知它在
人心中的地位;深知痛苦会产生,
当别人在吃,在开窗,或正作着
无聊的散步的时候;
深知当老年人热烈地、虔敬地等候
神异的降生时,总会有些孩子
并不特别想要它出现,而却在
树林边沿的池塘上溜着冰。
他们从不忘记:
即使悲惨的殉道也终归会完结
在一个角落,乱糟糟的地方,
在那里狗继续着狗的生涯,
而迫害者的马
把无知的臀部在树上摩擦。
在勃鲁盖尔的“伊卡鲁斯”里,比如说;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灾难转过脸:
农夫或许听到了堕水的声音
和那绝望的呼喊,
但对于他,那不是了不得的失败;
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
那华贵而精巧的船必曾看见
一件怪事,从天上掉下一个男童,
但它有某地要去,仍静静地航行。
(查良铮 译)
注释:
① 本诗的主题是:人对别人的痛苦麻木无感。诗人在美术馆里看到勃鲁盖尔(1525—1569,尼德兰画家)的油画《伊卡鲁斯》,深感到它描绘的正是这一主题。诗中描写的景色大多是勃鲁盖尔画中所有的。
【赏析】
奥登1938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美术馆参观,当看到勃鲁盖尔的《伊卡鲁斯》这幅16世纪的古典名作时,感悟颇深,联想到现代社会的病症,遂于1940年写出这首现代悲剧。之所以称之为现代悲剧,是因为诗歌中没有古典悲剧的冲突、没有急转直下的事态变化。诗歌仅仅将普通事件和非常事件并置在一起,且非常事件占据的篇幅很小。
诗歌分上下两节,相互之间有解释说明的关系。上半部分描写诗人在美术馆里参观时的总体印象:人类对他人的痛苦毫无察觉,也并不关心。他深信这些艺术大师们描绘的不仅是几个世纪前的世间百相,还是当代社会的症结。但这症结并没有在画面上清楚地表现出来,也即,并非以表象的形式展现出来。画面犹如一颗颗小石子,投在读者心湖上产生一波波的涟漪,乃至震撼,诗人感受到的正是震撼与痛苦。他感受到了画中人感受不到的痛苦,也体味出麻木的现代人正经历着的痛苦。最大的痛苦是“痛苦会产生,/当别人在吃,在开窗,或正作着/无聊的散步的时候”,却没有人察觉它。这就是现代人麻木的生活状态,表现在不关心重大事件,拒绝崇高的信仰,将神圣同卑贱并列,无知冷漠……比如“当老年人热烈地、虔敬地等候/神异的降生时,总会有些孩子/并不特别想要它出现”,又如“而迫害者的马/把无知的臀部在树上摩擦”,再如“即使悲惨的殉道也终归会完结/在一个角落,乱糟糟的地方,/在那里狗继续着狗的生涯”。这句“狗继续着狗的生涯”是弗罗斯特“生活在继续”的翻版,作家借此嘲讽麻木的现代人。而所有这些画面只需一幅画就可以概括,即彼得·勃鲁盖尔的《伊卡鲁斯》。
这位活跃于16世纪上半叶的比利时画家善画讽喻作品,主题多涉及伦理道德。《伊卡鲁斯》是他唯一一幅神话题材的作品。伊卡鲁斯与父亲代达罗斯在建造克里特岛的迷宫时,被国王囚禁在所建的迷宫中。代达罗斯制作了用来逃跑的翅膀,并教给伊卡鲁斯飞行的方法:不能靠近海面,否则海水会弄湿翅膀;不能飞得太高,否则太阳会融化连接翅膀的蜡烛。结果倔强的伊卡鲁斯还是飞得很高,最终坠海而亡。画家描绘的正是这一灾难发生的瞬间。
在第二节中我们看到,普通人对画中表现的非常事件没有任何反应。诗人刻意用了“安闲”一词,可见他对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多么反感。这里有专心致志的农夫,有远航的海员们,他们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个小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员,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只将目光锁定鼻子底下三寸远的地方。他们也不能被称作尽职尽责,在奥登看来,他们只知生活在继续却不知生活如何才能继续。在这样的社会里,就连周围环境也是冷漠的,“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什么都没改变。在现代人的观念里,不管神异降临还是灾难(伊卡鲁斯之死)发生,生活都在继续着。
虽然大多数评论者都认为奥登在这首诗中描写了现代社会的症结,但也有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可供读者讨论。理查德·约翰逊认为,奥登后期写作转向宗教主题,这首诗中就包涵基督教意识,尤其是时间线索的安排:生在前(神异降生),死在后(伊卡鲁斯的灾难);它也许还暗示着人要忍受苦难的宗教观点。还有人认为奥登对于《伊卡鲁斯》的理解过于严肃,过于明朗化。无论怎样理解,这幅画本身以及这首诗都给我们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乔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