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73条-75条
伤寒论学习小组讨论记录
主持人:林利城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丁国才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73-75条
时间:2017年08月33日20:00-21:00
地点:中医临证经方论坛群
钦州林利城: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70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林利城:本条通过口渴来辨水停三焦还是水停中焦。五苓散证影响了三焦的气化功能,上中下三焦皆有症状,水在上焦表现为口渴,而茯苓甘草汤证水蓄中焦,不影响上焦,故口不渴。
林佳明:口渴与否是辩证的要点,两方都是水气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五苓散三焦蓄水,五苓散的口渴,上焦津液不能上承。
林利城:水在上焦,影响正常的津液上承于口咽部,故口渴。
林佳明:茯苓甘草汤,单纯的胃脘部水停,仅仅胃脘部局部水停,以心下悸为主症,也就是上下二焦包括中焦脾的气化基本正常。
依然可以通过气化将津液输布到口舌。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汤一般不渴。
高一萍:五苓散表证轻微,饮停较重,会出现口渴。茯苓甘草汤证的表证更突出一些,水饮停聚显得轻微一点,故尚未口渴。
林佳明:茯苓甘草汤,还应该有心下悸,短气,吐水,厥逆外感寒邪、水气凌心、心阳被伤,水邪不化,留于心下,致心悸,小便不利,或汗出,口不渴。按照桂枝生姜的作用,本方,适合本方的特征:心悸、口不渴、小便不利、或发热、怕风吹或者怕冷。
高一萍:二者都有脉浮、发热、小便不利等外有表内有饮的症状。
林佳明:表证不一定有。
陈青:73这一条以对比鉴别的方法,膀胱蓄水与胃脘停水证治疗不同。 “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后太阳之气被伤,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故必见口渴、小便不利之证,治应以五苓散。若汗后胃阳被伤,胃失腐熟之权,以致水停中焦,因其无关下焦气化,故口不渴而小便自利,治应以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以安心下之悸。
高一萍:所以五苓散仅用一味桂枝宣化通阳以解表,茯苓甘草汤也仅用一味茯苓利水。
渴,是气不化津,水停结 重笃;不渴,则病轻,水气上潮所致。实际上,气不化津,水停结聚,“渴”才是绝对的,不渴乃是相对之辞。
林佳明:治疗一失眠患者,舌水滑滑的,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五剂安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组成。生姜要后放入生姜是温胃散水的,治胃虚水停。尤其生姜皮散水好,如果平时一喝水就堵,要吃生姜。
陈青:老师,你考虑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林佳明:@南宁~陈青 胃虚水饮内停,临床很多的,你在门诊注意看看,不管啥病。
陈青:胃虚水饮内停,不应该是清阳不升,症状不应该是嗜睡嘛?
高一萍:比病例应该是“胃不和则卧不安”。
林佳明: 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刘渡舟医案:阎某,男,26岁。思心下筑筑然动悸不安,腹诊有振水音与上腹悸动。三五日必发作一次腹泻,泻下如水,清冷无臭味,泻后心下之悸动减轻。问其饮食、小便,尚可。舌苔白滑少津,脉象弦。辨为胃中停饮不化,与气相搏的水悸病证。若胃中水饮顺流而下趋于肠道,则作腹泻,泻后胃饮稍减,放心下悸动随之减轻。然去而旋生,转日又见悸动。当温中化饮为治,疏方:
茯苓24克,生姜2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
药服3剂,小便增多,而心F之悸明显减少。冉进3剂,诸症得白此之后,末再复发。(《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4)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林佳明:本条补充蓄水重证口渴特点,只讲口渴,不讲小便不利。
林利城:太阳中风,六七曰不解而烦渴,是“有表里证”,外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内有烦渴、小便不利等里证。是表邪不解,水蓄三焦的表现。水停三焦,虽渴欲饮水,但饮水更加重蓄水,故水入即吐,故曰水逆,这是蓄水里的重证,故仍用五苓散主之。
陈青:水遏于下而气化不利,上迫于胃而胃气不降,故见吐水;津不上承,故见口渴不止,从而形成再饮再吐,而渴仍不解之证。
高一萍:水入,机体不受纳,随即为宿水排斥,格拒于外,出现水入即吐
林佳明:水逆,蓄水证虽然口渴比较重,甚至会渴饮不止,但是终究水逆,宿水内蓄不化,新水就满以受纳,加上无处可消,出现水逆,水逆是蓄水重点,还是要五苓散。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林利城:还没诊脉时,就见病人两手交叉按在胸口,这是发汗后伤了心阳,导致心悸的一种表现,患者还出现了耳聋,是发汗太过,津液不足,肾精亏虚,耳窍失聪的表现。发汗后,津液不足,当少少与饮之,发汗后,正气亦虚,若饮水过多,阳气不足以化水,则水停胃脘,上凌两肺而喘。太阳病,以凉水洗澡,寒饮束表,内干及肺,故亦喘。
陈青:因为重发汗导致心悸,喜按而使悸动减少,肾开窍于耳,是肾虚导致的两耳无闻。其病机就是重发汗后导致心肾阳虚。
发汗后正气虚弱,以水灌之,易伤肺气,“形寒饮冷则伤肺”,肺气不利而喘。根据前面条文所提及的发汗后饮水是“少少与饮之”,就是避免喘证的发生。
林佳明:“叉手自冒心”一症,始见于如75条云:“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64条又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由此可见,“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是其病机所在,“桂枝甘草汤”是治疗本症的主方。
高一萍:肾阳虚表现在局部是耳聋不闻,在全身则精神萎靡,精力衰竭,此时当在少阴病中求治。
故虽渴,由于汗泄阳气,也只能“少少与饮之”,徐徐然化气以生津,以缓图之。
五苓散小结:膀胱者,津液之腑,水道藏焉,气化则能出。盖水入于胃,脾阳蒸动,化为雾气,以归于肺,肺气清降,化为雨露,而归膀胱,所谓气化也。而水之气化,气之化水,全在“土燥”,土湿不能蒸水化气,助积脏腑,一遇表邪外束,泛滥逆行,是名水逆。五苓燥土泻水,通经发汗表里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