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175条-178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李永章老师
时间:2018年01月09日20::0-21:00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179条、180条、181条。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无数名医。书中每一条文、每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今晚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 179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陈青:179阳明病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太阳阳明,系素体津亏,脾阴不足,或胃强脾弱,致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肠乏津而大便硬,谓之脾约;二是正阳阳明,系胃阳素盛,邪入阳明,胃热炽盛化燥成实,宿食燥结,症见便秘腹痛,潮热语,谓之胃家实;三是少阳阳明,系发汗、利小便等治疗劫夺津液,导致胃肠干燥,排便国难。
三者均为津亏燥实,均有排便困难,同属阳明实证,因里热燥实的程度不同,故分别治以润下、攻下、导下。
永芳:179条:问曰:何谓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太阳阳明叫脾约。脾约就是胃里燥热太盛约束了脾阴,脾不能为胃行津液,而出现的大便硬小便数之证。正阳阳明是由阳明本身构成的胃家实。少阳阳明是因误汗及利小便后伤津所引起的胃中燥烦,大便困难。
泳章:179:太阳病汗不得法,或误用吐、下、或利小便,致津液损伤,阳明化热,津液不能还入胃肠,导致大便秘结,形成脾约,称为“太阳阳明”,外邪直犯阳明,化热成燥,形成阳明腑实证,称为“正阳阳明”三阳病误用,汗、吐、下三法,损伤津液,少阳之邪热化燥入阳明,形成胃中燥热实证,称为少阳阳明。
梁天:179条 太阳阳明是指太阳阳明并病,是因为太阳病治疗时或发汗不当,或是误下误吐,导致津液受损,病入阳明,形成阳明热实等证,又称为脾约证。正阳阳明就是指阳明病,并无太阳、少阳病的表现。少阳阳明是指少阳阳明并病,误用发汗、利小便等方法治疗,导致胃中津液亏虚,燥实内生,大便艰难,形成阳明病。
秋玲:对条文179的理解
太阳病转属阳明病,就是由表证传里而发生阳明病,可是太阳病还存在,也就是太阳阳明并病。少阳阳明也就是说的是少阳阳明并病,病由少阳传入里而并发阳明病。说阳明病呀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正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太阳病的治疗是以发汗为原则,这个太阳病期间由于发汗而亡失津液,胃中干燥,没有津液可以运输这个脾受了制约了,就指的胃中干,大便结,大便硬。这就是脾约,脾没有津液可行了,受制约了,也是大便不通。这种阳明病由太阳转属阳明,但太阳病没罢,大便不通,这就叫太阳阳明,所以说“脾约是也”。
“正阳阳明者”,专就阳明病来看,就是没有太阳与少阳症候存在,只是阳明病,就是病邪充斥于胃,叫胃家实。这胃家实也是有症候的,就是我们按的胃的这个部位,就是心下这个地方,满而拒按,按之痛,这都属于胃家实的一种症候,也是胃家实的主证了。那么这个专就胃家实来讲,就是正阳阳明,没有表证及半表半里证。
“少阳阳明者”,跟太阳阳明一样了,由少阳转属阳明的。这个少阳病不能发汗。少阳病由于误发其汗,或者利小便后,津液亡失,胃中水液被夺,胃中燥、实,人就烦,查体腹部硬满,拒按,按之痛,大便硬,此为少阳阳明。
佳明老师: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证未罢,而见大便难者,太阳病发汗,亡津液可引起,脾约为津液虚竭,胃干燥,脾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而大便难。
正阳明,胃家实,阳明病的本证热实于里,胃家实,病邪充坼胃肠,满,疼,燥,结。少阳阳明,少阳病不发汗或利小便,治疗非法,则胃中燥,烦,实,大便难也。
刘敏:对伤寒179条理解:本条将阳明病的形成分为三类:1.太阳阳明。是太阳病治疗不当,损耗阴津,胃肠热盛,津液匮乏。脾布津失源,亦称,脾约。2.少阳阳明。病在少阳,只宜和之,错以汗下,耗伤津液,邪入阳明,热盛津亏,便结难处。3.正阳阳明。外邪直犯阳明,消耗津液,胃家热盛。无论病由何来,总是热盛津亏,因燥成实。
小芳:179条,阳明病,有太阳阳明合病,名为“脾约”,从字面上看虽属阳明病,但太阳未解,约束中焦,里实的程度较轻,有“太阳病,若吐、下、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正阳阳明,阳明本经证,里实较剧,“胃家实”,可攻里,宜大承气汤;少阳阳明合病者,可予小柴胡+白虎汤,或小柴胡加石膏汤。
利城老师:这个条文讲的是阳明病的分类,胡老认为这是从病因分类,因太阳传入则称为太阳阳明,直中阳明则称之为正阳阳明,由少阳传入则称之为少阳阳明。李克绍老中医认为是按邪热之严重程度来分类,正阳阳明最重,太阳次之,少阳最少。我个人比较赞同李老的解读。1.脾阴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肠失津液濡养,津液干燥而便秘,名为脾约;2.邪入胃肠化热化燥,为正阳阳明证,3.由于发汗、利小便等治疗劫夺津液,以致胃肠一时性干燥而排便困难的,为少阳阳明证。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永芳:180条:阳明病为里的阳热实证,其表现为胃家实。胃家当包扩为疾病症状反应于的整个消化道。
陈青:180实,指的是邪气盛实。胃肠燥热亢盛,以热实为主。阳明病经证以热证为主。无形之邪热亢盛于里,胃肠燥热,然大肠内无燥屎阻结,只是里热内蒸,燥热之邪弥漫周身,充斥内外,故主要表现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方选白虎汤类,以辛寒清热。阳明病腑证以实证为主。无形之邪热亢盛于内,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阻于胃肠,致腑气失于通降,胃肠失司,故主要表现为无大便,潮热,谵语,手足濈然热汗出,脉沉实有力。方选承气汤类,以通腑泄热。
泳章:180:阳明为传化之府,当更实更虚。食入胃实而肠虚,食下肠实而胃虚。若但实不虚,斯为阳明之病根矣。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上得来。故以胃家实,
小芳:180条,“胃家实”,属里证、实证、热证,以中焦为主,为阳明病的本质概括。
梁天:180条 阳明病,就是我们说的里阳证,是邪实或热留于胃、肠反应出来的或腹部胀满或痛,拒按,或大便不通,或汗出,或燥烦大渴,或谵语的里证的症状,是阳明病的表现。
秋玲:对条文180的理解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里阳证,病邪充斥于胃的这么一种病。实与热都为阳,所以这就属于阳明病。由于邪热亢盛、胃肠的津液被热邪灼伤而燥热而出现大实大热之证。“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正盛邪实。按之满,拒按,疼痛,大便硬,邪实充斥于胃肠。
佳明老师:180条阳明病,为里阳证,胃家实,病邪充实于胃肠,按之硬满而痛,是阳明病主要特征。腹证按之不硬而有抵抗感也是实的表现。
刘敏:对伤寒180条理解:本条为阳明病提纲。胡希恕认为研究阳明病就是里阳证了,就是病邪充斥于胃的这么一种病,实与热都为阳,所以叫阳明病。阳明病就是胃家实,太阳阳明也好,少阳阳明也好,都得有胃家实。要是胃家不实呢?实要活看,刚才按之满拒按,按之痛,那是就证候上谈的,就是邪实于胃肠,而发生阳明证候者,就叫胃家实,可以这样理解。总而言之,所谓阳明病就是邪充斥于胃肠的一种病。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秋玲:对条文181的理解
在太阳病阶段,经过发汗,或下,或利小便这些方法的治疗,导致亡失津液,胃中水分丢失,所以“胃中干燥”,大肠得不到津液濡,“内实,大便难”,内实就是胃肠里头燥热,大便难,排不出便来,这就叫阳明病。。
小芳:181条,此条论述阳明病的成由,太阳病误治后的亡津液,滋润乏源。以及里实(热结、湿结等)所致的气血津液不通所致。
刘敏:对伤寒181条理解:指出阳明病的成因是病在太阳阶段或汗,下,吐,利小便等法,治疗不当,导致阴津亡失,津伤成燥,阳盛阴亡。咽干口燥,大便内结。
佳明老师:为什么得阳明病呢?
病在表,在太阳,汗法不当,伤及津液,下法及利小便属逆治,也会亡津液,所以津液不足胃中干燥是转阳明的原因。
不更衣大便里热大便干(燥结)或屎以成硬这就是阳明病。
利城老师:这条讲的是阳明病的成因以及最主要的症状。太阳病误用汗、下、利小便,使津液亏虚,胃中干燥,而成阳明。这只是阳明病的一个原因。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燥屎内结。
陈青:181太阳病误治传入阳明。太阳病,误用“若汗、若下、若利小便”,导致“此亡津液,胃中干燥”,津液损伤,胃肠干燥,燥热内结,而成阳明病,出现啦“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症状。
泳章:181:为何缘得阳明病?太阳之津液从胃腑水谷而生。患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皆亡胃中之津液。胃中无津液而干燥,其太阳未解之邪热,因转属于阳明。肠内既实,大便不通而闭塞,此名太阳转属之阳明也。
永芳:181条:何以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治不得法,发汗太过或者泻下及利小便,均伤津液,引起胃中干燥,太阳之邪由表传里入阳明。不更衣就是不上厕所,不上厕所意味着就不大便了,不大便就成阳明内实了,所以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提示了疾病由表入里形成了阳明病。
梁天:181 这里说的是太阳阳明,太阳病发汗不当,或误下误吐,或利小便太过,导致津液受损,病入阳明,使“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矢,不更衣数十日无所苦“,形成阳明热实。
本文由永章老师整理,谢谢永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