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为何一直痛哭苏东坡?

苏东坡这个人一生豪放,写了无数诗词,成为万世情感丰富者的偶像。我们大学里的很多老师们常常会把自己比作苏东坡这样的才子,能在大学任教者,皆是才子。

而面对众多学生,展示才华的,也有老师把自己人比作是孔子。

相比之下孔子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比苏东坡要差太多了,苏东坡身在盛世,大宋朝经过近百年的治理,经济总量成为那个时代地球上最顶级的霸主,除了军事上不是最强,其他皆强。政治、经济、文化全世界一流。

正是这样的一个盛世才会有苏东坡这样的人出现,我们今天的中国很有点像那个时代的大宋,经过近70年努力奋斗,国民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相信今天我们大学里的老师都把自己当成苏东坡,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苏东坡,而是美国的苏东坡,苏东坡这个形象慢慢在人们心目失去了国家感,只是一个文化的代名词,文化的代名词是没有国家的,没有祖国的。

孔子有,孔子是有原则的,名不正,言不顺,不跟,不干!

厦门大学有个研究生在网上发很多反华言论,刺痛了网友,这个学生在大学里还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那么厦门大学教育就值得质问了,从小事观大象,这个学生是小人,说错没有关系,她若是被厦门大学的氛围、老师的引导所感染的,那就是值得反思的大问题,君子见微知渐,值得一观。

大家都在指责一个孩子,却没有去反思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天孩子们为了什么而读书?

普通人就是为了找个工作,有体面的生活罢了,至于能混成什么样子,大多是天定的,所以大学里教学生,就是你要好好学习然后有个体面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再也不像70年前,看到清政府竟然放任日本人打李鸿章而不故,北洋军全军覆灭也无动于衷后,很多年轻人开始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几年前,有个北大学生毕业后写了解本书《北大毕业等于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没有看,因为一看书名就反感,北大这样的国家最高学府,教出的学生,竟然只是为了认为自己工作生活要比普通人体面,而不是要振兴国家、民族,这些中国最精英的阶层竟然上了这么多年学最后去无病呻吟,可耻至极。

立场一旦错了,教育出来的人就会出现问题。

厦门大学会是什么样我没有去上过课,但是听过他们一些教授在网上发表的公开言论,变着法子批评制度,批评中国,假如在课堂上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会觉得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大学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赚大钱,出人头地,本来不错,但以批评制度,而不是激励年轻一代锐意进取,破旧立新,去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那就是可怕了。

王夫子最痛恨的人就是那种三姓家奴,吃着碗里的扒着外面的,我们大学里有少数教师,拿着国家给的生活,给的机会,给的待遇,却最痛恨给自己这些的人,反而对于那些仇恨我们民族,做梦都想着要抢夺我们的敌人媚态十足。

王夫之批那个叔孙通说面谀十主,无骨之人,而王夫之对苏轼这流人物祸国更是咬牙切齿。

王夫之著《读通鉴论》,提到苏轼数10次,不厌其烦地评说这个人。对其从政生涯下了四个字评语:“擅权纷乱”。王夫之鄙薄苏轼的为人,把苏轼与唐朝的元稹、白居易,以及其弟苏辙,都是“酒肉以溺其志,嬉游以荡其情,服饰玩好书画以丧其守”。

我们今天的大学,会不会也正在酒肉溺志,嬉游荡情的错乱中。

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兼济天下,文人舞风弄月,不扑下身子关心民瘼、经济天下,悖离了先圣哲人的垂训,其定位只能是浮薄的弄臣。批评时政,就等于苏东坡弄的“策论”是就社会实际问题发表的看法,应该关乎治理之道,比诗赋更应遵道。

苏东坡的策论在王夫之看来全是误国的工具。诗赋之弊,在“道所不谋,唯求工于音响;治所勿问,只巧绘其莺花”。策论之弊,在“陈言不适于时,则倚先圣以护其迂;邪说不准于理,则援往事以文其悖。足未越乎闾门,而妄计九州之盈诎;身未试乎壁垒,而辄争一线之安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