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大观:五龄童智取“雕儿手”
五龄童是 宋神宗 时大臣襄敏公的小儿子,排行第十三,人称十三郎。他今年刚满五岁,十分聪明乖觉。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容貌不凡,合家内外大小无不喜欢。
你道十三郎是怎么智取“雕儿手”的呢?话得从头说起。
这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逢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所以家家户户点放花灯,一片节日气氛。全城男女都上街 观灯 ,襄敏公一家自不例外。年方五岁的十三郎,由家人王吉驮在背上。他平时穿着就与众不同,今天被格外打扮一番,更显得华丽高贵。就说头上的一顶帽子吧,用黄豆大的珍珠,穿成双凤戏牡丹花样;面前一粒猫儿眼宝石晶光闪烁;四围又用五色宝石镶着。只这顶帽子,也价值千金!
当他们走到宣德门前时,恰好神宗皇帝在门楼上观灯,并传下圣旨,准许万目仰观,不得阻拦。
王吉心里思忖:“真龙天子是什么样子?让我看看。”便拥入人丛之中。他向城楼上细看,看得出神,忘了一切。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背上的十三郎不见了。他四下张望,都是陌生人,哪有十三郎的影子!这才慌了神,急忙从人丛里挤出来,遇见府中一伙人,忙问道:
“谁将小衙内抱去了?”
府中人回答道:“是你背着,怎么倒来问我们?”
“不是你们见我背累了接过去的吗?”
“没有!”大家慌张起来,说:“你怎么可如此不小心!赶快分头找去。”
但找了半天,也不曾找到。十三郎失踪了。
夫人知道后,差一点昏过去;而襄敏公却沉得住气,说:
“他去了自然会回来,何必如此着急!”
夫人噙着泪说:“此子虽然伶俐,到底只有五岁,怎能自己归来?”
襄敏公回答:“包在我身上,还你一个乖儿子便是。急什么?”他相信五岁的儿子会想办法回来的。
众人要求去 开封府 报案,襄敏公阻止道:“也不必去打扰了。”
夫人对丈夫甚为不满,说道:“你不管,我可要管!”便吩咐家人去各处寻找。
原来十三郎是叫有名的“雕儿手”拐去了。
这“雕儿手”像只瘦猴,却神通广大,在京城内外不知干了多少勾当,可一点痕迹不留,一直逍遥法外。他手下有一帮子人,对他言听计从。
“雕儿手”见十三郎浑身的穿戴都是宝,想道:“这小哥儿太好弄到手了。即使被他发觉,也不过哭哭啼啼而已。我哄他一哄,再吓他一吓,便会听话。”他想到这里,乘王吉看得出神之际,轻轻伸手过来,将十三郎接去,仍旧背着。十三郎贪着观看,看得眼花缭乱,一时也没发觉。“雕儿手”在人丛里乱钻,影响十三郎观赏,便呵斥道:““王吉!你乱钻什么?”
怎奈“王吉”并不听话,反而加快了脚步。如此才引起十三郎的怀疑。他定睛一看,哪是王吉!知道自己落入了贼人之手。他曾听养娘说过:“歹人拐人家小厮去,有图身上钱财的,也有挖掉眼珠,或者砍掉脚的,千方百计摆布坏了,装做叫花子去为歹人化钱。”此时此刻,他的心不免乱跳。泪水要往外涌,他睁大眼睛强忍着,心里说:“我才不哭呢!哭有什么用?”他想喊救命,但左右张望,不见一个熟人,便没有声张。十三郎毕竟年纪小,想法幼稚:难道救人的都得熟人吗?若是始终遇不到熟人怎办?
十三郎怕贼人发现自己已经暴露,所以故意问道:
“王吉,你背我回家吗?”
“雕儿手”嗯了一声,心里十分好笑:“这小哥儿真是呆得出奇!”
十三郎说:“我正看得在兴头上,你却要回家!”他两眼四处寻找,不见熟人,不免心急如火。猛然间想到:“这贼一定是看上我的珠宝帽子了,得赶快把它藏起来!”他把帽子偷偷地脱下来,揣进衣袖里。“雕儿手”早已留意到了,心里暗暗直笑:
“呆小哥儿,到时候把你身上的穿戴全扒光,还拿不到你的珠宝帽子?看你细皮嫩肉的,也能换上几十贯钱。”
“雕儿手”终于挤出了人群,大步飞跑起来。
将近东华门时,十三郎看见有四五乘豪华的轿子悠悠而来,不觉眼睛一亮:“轿里坐的必是官员贵人,肯定认识家父,此时不呼救,更待何时?”等轿子来到身边,便大叫道:
“有贼,有贼!救人!救人!”
“雕儿手”十分意外,想不到小哥儿会来这一手,吓得急忙把十三郎撩下背,脱身便走,在人丛里混过去了。
在轿子里的,虽然是个官员,但并不熟悉十三郎的父亲。这个官很大,是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的京城市长)。他见面前是个孩子,便安慰说:
“乖乖,不要哭,告诉我你是谁家的?”
十三郎两眼一瞪说:“谁哭了!我在那贼人背上时都没哭,现在还会哭吗?”
府尹眯缝起眼睛,笑了。
十三郎又说:“家父就是大臣襄敏公,大人一定认识。府尹一听,马上命人去通知襄敏公府上,自己则把十三郎抱进轿里,说:
“今夜的灯火是看不成了。乖乖,跟老夫回府,听你细说原委。”
“在此地说又何妨?”十三郎急着要回家。
府尹捋着胡子说:“小乖乖,这你可就不懂了。在这里万一被盗贼同伙听见呢?”
十三郎不好意思地笑了。
到了开封府,府尹和几个办案的官员,听十三郎讲完被贼拐走的经过后,府尹问道:
“你看清那贼的面孔没有?”
“我在他背上,怎会看清他的面孔?”
府尹皱起眉头说:“同头年今日一样,又是一桩难办的案子!”
十三郎问:“这话怎讲?”
府尹觉得没工夫同小孩子闲磨牙,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在去年元宵节万众观灯时,也发生一桩案子,轰动了全城。你道是怎么回事?皇帝的远房亲戚真珠姬姑娘,落入一伙盗贼之手了!后来真珠姬姑娘虽然逃出虎口,却说不清盗贼的情况,府尹缉捕至今,也一无所获。
十三郎见府尹不答,以为没听见,又追问一句。
府尹对差役说:“快送小衙内回府。”他不想跟不懂事的孩子讲废话。
十三郎这时火了,双目怒视府尹,问道:
“你不想抓贼人吗?”
府尹微笑着回答:“小乖乖,不必动怒,老夫自然要设法去缉拿的……”
没等府尹把话说完,便被十三郎打断,
“哼,此乃轻而易举之事!”
府尹和一旁众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都不相信?也罢,我回家了!”
十三郎转身就走。
府尹觉得这孩子着实不知深浅,应开导一番,便问道,“我说小乖乖,你说不难,老夫倒想听听你的高见。”府尹想把十三郎难住,然后好说他几句。
不料,十三郎的回答,却使府尹十分佩服。十三郎说,:“待我发现背我的人是贼后,便动起脑筋来。我帽顶上有家母插戴的避邪的绣针彩线。当时我想,这贼的脸看不清,得留个记号,将来好捉他。因此我把帽顶上的针线取下来,偷偷在他衣领上缝了一道线。你看,捉他可难?”
府尹一听,惊服道:“真乃神童也!老夫抓不到此贼,都不如一个孩子了!”
事隔两天,“雕儿手”便被逮住。这个顽皮赖肉不肯招认,府尹问道:
“你领子上一道线是何道理?”
“雕儿手”猛吃一惊:“怎么?遭小哥儿暗算了!”但他仍存侥幸心理,万一是随便问问的呢?便胡乱编了一通。
这时,十三郎走了出来,“雕儿手”一见,便磕头喊饶命。
经过几次审讯,“雕儿手”说:
“我此等勾当干了多年,从不败露。此次遭孩子暗算,定是天数该败,一死难逃了。也罢,全招认吧。”
他不仅供出了同伙,还招认了在京城内外所犯的罪行。去年元宵节那桩案子,也是他为首干的。
府尹把“雕儿手”打入死牢,又派缉捕好手,突然袭击,把“雕儿手”的同伙一网打尽。
五龄童十三郎立了奇功,府尹随即向神宗皇帝表奏,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神宗皇帝读了奏章也不胜惊异:“此儿可谓聪明之极!”特赐一个金犀,为十三郎压惊。
十三郎摆弄着压惊金犀,心下暗笑:
“我又不曾害怕,压什么惊呢?”
后来十三郎取名王寀,到宋徽宗时大有文声,功名显达。
(据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