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

62岁的姜女士,是河北衡水人。患者主诉:间断性浮肿,伴关节肌肉酸胀痛10余年,近年来加重。病史:10年前的一个冬天因被雨淋后,出现双下肢远端踝脚背部及眼面部头皮外浮肿,压之面团感,此后随气候变化风寒湿时而加重。干燥、晴天病情减轻或消退。冬春季多发,夏秋季少见,无疼痛。

2016年11月,患者浮肿加重,一直不消退,压之呈下陷性水肿,输液加地塞米松后消退,退不尽至,肢体水肿酸胀,疼痛更明显。有嗜睡感,吃饭干活提不起精神,有动脉硬化病史1年,在当地经各种检查均正常。家族史:无;个人无不良嗜好史。

检查:体型肥胖,眼及面头皮处压之软面感,膝关节以下踝部呈下陷性水肿。右侧臂部下肢外压痛(+),步态沉重。血压20/14kPa,心律齐、音低钝,心率72次/分。舌体居中,苔白腻,周边部红,脉沉。化验:红细胞沉降率10mm/h,类风湿因子(-),红细胞4.5×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淋巴细胞百分比34%,抗“O”(-)。心电图、肝功能正常。

中医诊断:湿重型寒痛病。

西医诊断:肌痛症、高血压。

证属:脾肾阴虚、升清降浊,功能减弱而致痹病。

治宜:健脾利湿,袪风通络。

药用:

黄芪,茯苓,白术,薏苡仁,

丹参,当归,秦艽,桑枝,

银花,黄芩,菟丝子,桑寄生。

服上方15剂后,患者踝、胫、腓处肿明显消退,鞋子显大一些,关节酸痛减轻,步态肢体轻松,大便正常,踝部处压之轻度下陷。纳差,脉沉,苔薄白,偏黄,舌质淡红。

在前方基础上去黄芩、当归、银花,

加山楂、神曲、和胃、

大黄,清降肠胃,温热。

2018年4月复诊:患者头皮及肢体浮肿基本消除,舌苔薄白,脉平、稳定,

按二诊方剂去山楂、神曲,

加风湿中药独活、防风、川牛膝,连服一月余,症状基本消除。

于2020年12月随访,症状消失,服药间无副作用。

证析:该病例是回顾性收集,初诊是2014年4月,治愈后又经常反复来诊,湿邪侵袭人体,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重浊。停留于肌肉与筋脉之间,见于水肿,压之有下陷,头皮处有面团感。在临床上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妇女用冷水洗头后就会出现头皮水肿、发痒等症。下肢水肿压之下陷有可能与高血压有关。该病例中使用的方剂是我院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代表方,方中的

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使升清降浊的功能增强;

黄芪益气固本,气充盈推动血液流畅,到达四肢;

丹参、当归、桑枝活血通络;

桑寄生、独活、秦艽祛风湿、补益肝肾。

在该病的调理中用山楂、神曲、大黄调理肠胃,肠胃通畅湿浊更能祛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