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十载留竹乡——我和家人在广德的往事(下)
1973年寒假过后,广德县教育局领导一是为救独山中学教师奇缺之急,二是为照顾我们一家人方便生活,把我从县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高湖中学调到县东两省通衢的小镇独山中学。
1974年寒假过后,领导又把我和妻子调到广德西乡除县城桃州镇外的县域第一大镇誓节渡的誓节中学,陪伴我们的还有山鹰、海燕一男一女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誓节渡是古代著名要津(渡口)。小镇的老街呈“丁”字形,南北向街道的南头紧邻誓节渡大桥,北头与东西向街道交汇。
东西向街道路窄店少,主要单位一头是医院,一头是中小学校和公社社部。我在中学任教,妻子在公社上班。我们小夫妻俩各忙各的,因为只是一条马路相隔,来来往往见个面非常方便。
每逢礼拜天或节假日,当地的老师大多回家。我是外乡人,就经常和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逛逛街、买买菜。天长日久,和街道上许多人都互相认识,有的还成了好朋友。
我家里一直珍藏着两张全家福,这是四十年前在誓节中学同事给拍的珍贵照片。
每年六、七月份,都是考试、阅卷的大忙季节。每到此时,我总会拿出这两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看看,边看边想,想想自己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的往事——
中央决定复高考,知识青年拍手笑。白天战天并斗地,夜晚擦枪又磨刀。
一颗忠心红又红,两种准备牢上牢。身居乡村小茅屋,心怀四化大目标。
到了芜湖,我们就被“关了禁闭”,吃喝拉撒睡和阅卷工作都在一个地方。那年头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手机,连固定电话也不多见。好在有来自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数以百计的男女老师朝夕相处,倒也不觉得寂寞和孤单。
在阅卷场所,我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我们上班时间紧张地阅卷,茶余饭后便轻松地交谈阅卷中遇到的奇闻趣事。
记得我被分工批改作文,你知道吗,10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可占70分哦(还有一小段文言文翻译10分和现代文内容20分)。
因为是取消十年后第一年恢复高考,全国各省市命题专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0个省市光作文题就有五六十道(有的省市拟了两道甚至三道)。我们安徽省那年的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是两道(考生任选一道):
1、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语出叶剑英《攻关诗》)谈起
一天,理化组的阅卷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今天改到一份卷子,上面一个题也没答出来。不过这位考生倒也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已在卷子上画好了一个大鸭蛋,而且画得阴阳面分明,立体感很强。更有趣的是鸭蛋旁还题了两行字:
又一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在一份卷子上发现了一首题为《答卷有感》的打油诗:
此诗一经传出,迅速传开。有的教师还欣然命笔,和诗凑趣。现录步其韵者两首,以飨读者诸君:
好家伙,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来,其他市县的老师吵吵嚷嚷起来,羡慕、赞叹人家之余,都纷纷要求自家的带队人员向家里领导反映,也来慰劳慰劳自家的老师。后来果然来了好几拨慰问使者。
在那个“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比物质生活更加贫乏。8亿人民只有8个样板戏,穷乡僻壤的地方还很难看到。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们一家人还津津乐道于这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情不自禁地“情景再现”――
在昔日弟子邀请我和妻子参加的那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的聚会上,我在即席讲话中还动情地回忆起当年家住“603”的弟子为我们一家人准备小板凳的往事,还套用毛主席的话表示了感激之情――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年如一日哦!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弟子!”
那时我和妻子虚岁才三十出头,如今老两口不觉“公岁”都卅七有余;一双儿女也都早过不惑之年了。
为表达对留下我们一家许多美好回忆的第二故乡广德的情意,我特意编撰了“高湖中学”“独山中学”“誓节渡”“誓节中学”等百度词条,思念时看看“度娘”,往事便立马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