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之:山丘
十一黄金周,足够我们休息一下了,如果这个时候问问大家过去的十个月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多半人会回答我一个字:“快”,或者是:“忙”。
是啊,时间过的好快,转眼之间,2019年不仅只是开始,而且走过了四分之三强。用这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充充电,实在是很有必要。
翻阅了一下之前写过的文章,一不小心就看到今年年初发表的一篇文章,是对2018年的怀念,因为在那一年,一位又一位的普通人,却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和这个时代的选择了离开:饶宗颐、林清玄、赵康民、金庸、单田芳、计春华,纪梵希、霍金、李敖、洛夫、丁广泉、李咏、臧天朔、师胜杰、樱桃子、科菲·安南、王丹凤……
我们怀念金庸,因为在我们的青春里总有他老人家的影子(致金庸:仰天一笑泪光寒)我们怀念赵康民,因为每当我们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面前时就会知道他工作的意义;我们怀念霍金,因为他让我们这些不懂物理的人也对天体物理产生了兴趣;我们怀念安南,因为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和梦想;我们怀念樱桃子,因为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快乐;我们怀念臧天朔,因为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朋友;我们怀念计春华,是因为他一个个精彩的角色和戏外平和的人生……
你们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星,照亮一段段前行的旅程。
我最喜欢德鲁克先生的《旁观者》一书,因为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记录的其实是一位位普通人的生命,然后这些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认真的活着,如何影响到了自己和身后的时代。有时候我们在想,我们不是德鲁克,怎么可能会有他那般神奇的际遇,事实上却是,这些故事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像上述这些人一样。
普通并不等于平庸,普通人在不断的自我修炼之后依然可以成就非凡。就像林清玄,从小立志,8岁便开始写作,在读小学的时候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初中每天1000字,高中每天2000字,大学每天3000字,写了50多年,才成为今天的样子。这个时候,写作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如果我们立志要去做一件事情,也能像德鲁克,林清玄这样,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这本书也在提醒我们,无论管理技术如何升级,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去关注管理背后的人,这是一个不变的常量。人是管理的器官,因为人的作用,管理才会发挥他的作用,就好像当年如果没有赵康民这位负责任的馆长,发现兵马俑这件事将会被延迟很多年,而且还会有更大损失。所以德鲁克在总结管理七原则时所说的第一条才会是“管理是关于人的”。
我们也要知道,人是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不要让自己总是停留在过去,“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每过一年,就应该让自己上一个台阶,翻过一座山丘,因为如此,平凡人才有机会不平凡,而不是重复已有的日子,日复一日,孔子是这样的,所以才可以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单田芳先生同样是此中长辈,对于生活里出现的新科技,单田芳始终抱着接纳的态度。在他去世的前五天,他还在他的新浪微博账号上发送了一条消息。在那条微博里,他向大家宣布,他的线上评书公开课开讲了。
……
如今的2019虽然刚刚过去三分之一,但是我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是到了年底之时,我们只能为2019年做个总结,却无法改变什么,但是现在,我们却可以在反思的时候提醒自己,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2019,我们往往在一年开始的时候雄心壮志,在过程中心不在焉,在结束的时候一声叹息。
想想看时间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要做的不是在一日又一日的重复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当我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的时间,也许是需要在某些时刻慢下来,当我们觉得自己过于忙的时间,也许是要停下一会,驻足思考:
我是否在做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它有了怎样的推进?
哪些工作是因为惯性而存在,事实上,这些事情是可以从清单中划掉的?
哪些事情可以外包出去,或者是交给别人去做,不应该再占用自己的时间了?
自己的优势在过去的四个月有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如何创造出更多这样的机会?
自己在过去的四个月有什么成长?在哪些方面有了成长?
刚刚过去的四个月,我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
很多人喜欢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理想和现实之前的裂痕越来越大的时候,确实让人会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仿佛理想是一座山,我们一直在山下徘徊,却始终不曾向上迈进,这当然会有无力感,但如果自己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应该反省的是自己。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曾专门调研过一个话题:一个人究竟会为做了某件事而后悔还是会为没做某件事而后悔呢?最后的结论很有趣,在短时间内,人们会为做了某件事而后悔,而在长时间内,比如到了生命的暮年,人们一般都会为没做某件事而悔恨。
是的,这样的悔恨往往是痛及一生的。
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失望,但却在现实中一再妥协,妥协是个中性词,关键是要做出“正确的妥协”,也就是建立自己妥协的边界,知道自己妥协到什么地步就不能再妥协了,然后建立自己的人生原则,就像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典型的原则指导实践。
所以我想说的正如2018年那些过逝的人用自己的生命所表达的,寻找自己命中注定的约会,跨过此生一定要越过的山丘。
或许一座山丘过后还会有下一座,就像林清玄50多年来的练习一样,他知道自己的使命,然后自然就可以判断出什么是“要事第一”,然后将理想与现实融合,于是理想才会不再只是丰满,而现实也不会只是骨感。
下一座山丘还会有更美的美景。
2018年2月10日,李宗盛演唱《山丘》,唱哭了现场的所有观众,但是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旋律李宗盛早在2003年就写好了,但词是到2013年才真正完成的。李宗盛表示,2003年他初抵上海,当时是个悲伤的夏天,一个旋律进入脑海,他花了10年不停想,他想用音乐沟通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以就创作了《山丘》这首歌。
这段旋律和歌词所表达的,正是本文想要表达的: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 面对 人生的难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
我没有刻意隐藏 也无意让你感伤
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
咒骂人生太短 唏嘘相见恨晚
让女人把妆哭花了 也不管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已经老了
尽力却仍不明白
身边的年轻人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挑逗 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死方休
最后祝各位学友五一假日快乐,未来的日子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