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必看】一篇好文说尽弧圈球,从理论到实战全指南!
1、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构成要素,然后使之合而为一。
弧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然后才是转。
要做到既稳又转、既稳又快,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力机制。当然,稳定并不是死板不变,而是随机应变中的内在稳定!
弧圈球动作的分解与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转动的情况下,大臂从贴近身侧,到带动小臂向上挥动,那么整个手臂所挥动过的平面可以与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种夹角。(高吊与前冲的区别之一就是球拍前倾角度的不同)
可以说,这样的大臂带动小臂,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就是弧圈球中整个手臂经过的路线。
在分解动作上切忌:
a.手腕在挥拍过程中随意抖动、转动。这会造成最后整体弧圈动作的击球不稳:即产生发力不稳、方向不稳、拉漏拉飘的现象。
b.手臂摆动不在一平面上,后果是常常拉下网、拉漏拉飘、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在没有转腰的前提下,大臂带动小臂的挥动应当在一个平面之内,这是弧圈发力集中的重要关键之一,也是实现弧圈技术稳定特点的第一要点。
弧圈技术的内在发力机制
1、击球前的匀加速发力
腿要蹬实,支持腰匀加速转动,在肩、肘腕关节的带动下,球拍向前上方做加速运动迎击来球。
2、击球时的突然变加速发力
当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间,小臂借着重心转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内收,(此时腰、肩、大臂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适当收紧)
此时要保持相对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据来球,微调球拍前倾角,打磨结合,整个身体的感觉是适度绷紧状态。
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击球,是弧圈发力稳定的最关键所在。
能够用重心转移的力量来击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觉吃力,就是因为没有做好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力量。
3、击球结束后的还原放松
球离拍而去,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毕竟是部分而已,所以必须用左腿支撑和收住手臂来缓解剩余的力量,并放松身体、手臂和手腕,调整步法,呈还原姿势迎击下一来球。
弧圈球的发力方向
1、向上与向前
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一般与地面成70到80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40到50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
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所以,50到60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
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勾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弧圈球的击球时机
1、前冲弧圈: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
因为此时最适合主动发力,而高点期击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冲极易打出台。特别是业余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击球。
若对方来球不很高,短而转,业余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实在太低,还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冲为妙,因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离球台端线要近,容易拉上球。
2、高吊弧圈: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适
虽然在下降中、后期拉出的球速度更慢些,但旋转可能会更强。
对于弧圈,总结为三句话:腰肩的转动,带动手臂挥动平面成弧线运动;重心转移带动小臂的挥动中突然加速击球;手腕不要乱动,应相对固定,控制好前倾角和方向,打摩结合。
觉得内容好看,记得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