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性月经停止却经常流鼻血,中医如何治疗?

倒经案

患者李某,女性,19 岁,保健院护士,1956年12月5日来诊。

自诉 1953 年起,周期性流鼻血,近 1 年来逐渐严重,现整日觉鼻塞、鼻痒甚,自觉有热气上冲欲呕,微咳,头痛、记忆力减退,并脱发明显,自觉流鼻血之后,每月经量逐渐减少,至 1956 年 6 月间,竟完全停止来潮,经多方医治无效,西医诊断为代偿性月经( 即倒经)

诊时面色潮红,体瘦弱,苔少质淡,肝脉弦滑,尺脉细数,鼻血未止,此为肝不藏血而使然,治宜平肝降逆,主以小柴胡汤( 柴胡八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生半夏三钱,大枣六枚,党参三钱,炙甘草二钱)3剂后鼻血大减,余症亦好转,且月经来潮,连服8剂,次月经血来潮正常,衄血全止,身体日渐好转,至今无复发。

(选自中山市中医学会编印《余子修先生医案医论》)

编者按: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黏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西医认为倒经大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经的因素之一。

本案为19岁护士,周期性流鼻血一年(此周期性,推测可能与月经周期相关),伴鼻塞鼻痒,自觉有热气上冲欲呕,微咳,头痛,记忆力减退,并脱发明显,自觉流鼻血之后,每月经期逐渐减少乃至完全停止来潮。据此,中医可辨为热入血室,邪居少阳,三焦不畅,枢机不利,邪热不能从表而汗解,亦不能从里吐下而祛邪,邪无去路,唯有上涌于头面,故鼻衄、鼻塞、鼻痒等症叠见。

《伤寒论》第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提到热入血室的还有第 143条和145条。所谓“热入血室”,是指妇女经期外感,表现为寒热往来,经水适来适断,甚则神志变化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特定病证。

后世医家多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通常加用活血调经之品。如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治疗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加地黄,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指其老师张元素)俱用小柴胡汤主之,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同为调经之剂。”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从另一角度强调:“如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调治之。如寒热不退,勿服四物……”清代医家钱潢在《伤寒溯源集》中论及《伤寒论》第 143条、第 144条时指出:“仲景氏虽但曰小柴胡汤主之,而汤中应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其脉迟身凉者,或少加姜、桂,及酒制大黄少许,取效尤速,所谓随其实而泻之也。若不应用补者,人参亦当去取,尤未可执方以为治也。”此论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临证可从。

《伤寒论》热入血室虽无倒经一症,但病机相同,故此案用小柴胡汤取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了广州中医学院建院时伤寒考研室首批老师程祖培,岭南针灸名家李尘,中山中医院建院五老余子修、周伯姚,雷金允,黎兆初,唐国华等等中山名老中医的医论医案医话,部分还加了编者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赖海标,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2017年9月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一年来已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约200篇,引起积极反响。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本文摘自《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作者:赖海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