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我不相信人类有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该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这个缘故,我总是强烈地反对今天我们在意大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象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政府的不稳定和选举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的政治制度中,我所重视的是,它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比较广泛的规定。在人类生活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是迟钝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所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以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刮,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种神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0)

相关推荐

  • 爱因斯坦--我的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 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首先是为 ...

  • 爱因斯坦1921年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时的演讲:《我的信仰 》

    爱因斯坦1921年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时的演讲 <我的信仰 > 我们这些人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 ...

  • 爱因斯坦: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和情感的个人

    下面这篇文章节选自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思考. 我们这些终有一死之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啊!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目的何在,他并不知晓,尽管 ...

  • 在哲学意义上,思想和理论区别在哪里?

    思想就是指导人行动的语言.思维.意识,理论是思想家用于讨论一个人的思想正确与否的文字.概括.总结,思想存在的媒体是大脑,理论存在的媒体是书籍,而哲学则是更高一级如何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顺应世界的学 ...

  • 木水格论(二十一)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认识

    木水格调: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 木水格物:建筑遗产工程领域 木水格论: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点 本文选自:徐进亮<整体思维下建筑遗产利用研究> 十九世纪以前,价值(Value)概念只与经济学 ...

  • 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偶然看见这样一篇文,字里行间是淡淡的,却无处不透着一种舒服和自然. 原文摘自如下,大家共享: 什么时候开始,饮食问题变成了连自己也不会照顾的她的头等大事? 和他各自有事不在一起的时候,无论身处何地她都 ...

  •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科学家怀疑,我们或被某种无形力量控制

    生活在太阳系,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人们每每仰望星空,总是会发出类似的感想: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宇宙浩瀚无边,哪怕是地球也渺小如尘埃,更不要说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七十多亿人口.即便科技的力量十分 ...

  •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及其哲学意义

    作为20世纪数学理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被誉为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哥德尔定理的提出不仅具有数学意义,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数学定理能够如它一样,对人类文 ...

  • 41. 世界末日对人类来说没有意义

    导语 7月24日,号称来自2060年的kfk,在豆瓣开贴回答豆瓣用户关于未来的提问.你想象过未来吗?未来有末日吗?这一集,会以波兰籍美国诗人米沃什的<一首关于世界末日的歌>为例,与你讨论, ...

  •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是宇宙需要人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困扰着所有人,每个人都想寻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不断赋予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只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巧合,而地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物 ...

  • 从哲学的意义上,人应当过一种无目的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影片<柏林苍穹下> 既然生命无意义,人就不必设定目标.无论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目标,世俗的目标还是虚幻的目标.从哲学的意义上,人应当过一种无目的的生活. --李银河 如果不为自 ...

  •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不是为了繁殖后代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困扰着所有人,每个人都想寻找到人类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不断赋予自己人生的价值,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只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巧合,而地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