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采访过的最离奇的战争故事

前言:
这是我采访过的最离奇的一个故事了。为了不剧透,就用这句话作为标题了。
两年前,经过一位老兄引见,我在昆明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医生,名叫李建坤,70岁。我前后去了他家三次,因为开始的时候,我也有些不敢相信他的故事。记者出身的我,一次次地追问,最终发现,他的讲述无懈可击。

这个冬日,我终于决定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只有键盘的声音,如同历史的回音。


作者的话:
我是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听李建坤讲述这个故事的,李建坤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爸爸。李建坤说,找到爸爸后,他如释重负。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去给爸爸上坟。
但是直觉告诉我,这个故事还只是刚刚开始。

李建坤做的是中医,在边疆工作时,就收集整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良方,加上后来的勤奋好学,他的技艺进展很快,治愈无数患者。后来,他举家搬到昆明,有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李建坤中医馆”,赚了不少钱。

李建坤在山中寻找草药。

2008年,妈妈病重,李建坤隔三差五就回到老家,照顾妈妈。有一次,病重的妈妈突然将李建坤叫到床前,非常严肃地说,“妈妈快要走了,有些事情呢,现在可以告诉你了。”
李建坤拉着妈妈的手,听着妈妈的嘱托。
“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你的爸爸是谁吗?”妈妈望着他说。
李建坤愣住了,“那个张营长不是我爸爸?”
“他其实只是你的继父。”妈妈说,“你的爸爸,是李弥。”
“李弥!”这个名字对李建坤来说,太熟悉了,在边境做情报工作时,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境外最大的反共势力头目,被传得像一个恶魔,心狠手辣,无恶不做。
妈妈说,“他曾经做过国民党部队的军长,大陆解放后,逃跑到了缅甸,那时候兵荒马乱,没有办法带我们走,就把我们托付给了他的部下,就是这位张营长。”

李建坤有些不可思议。

妈妈继续说,“这个张营长后来进了监狱,在进监狱前,他又把我们娘俩托付给了另一位姚营长,叫姚怀州,在火车站当搬运工,也是李弥的部下。但不久后,这位姚营长也因为旧军人的身份进了监狱,后来死在了监狱里。”
“你3岁那年,我们家里失火,房子被烧了,我抱着你从大火里逃出来,住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到昆明给别人做了保姆。”妈妈说。
“我记得,你是在一个解放军高级军官家里做保姆,你既然李弥的老婆,他们怎么可能收留你呢?”李建坤发问。
“那个解放军军官,是你爸爸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妈妈说,“他念及同学情谊,为了保护我们娘俩,让我们娘俩吃住都在他们家,而且让我改了名字。”
李建坤才知道,妈妈原名赵云仙,1952年从老家曲靖来到昆明后,改名李小香。妈妈解释说,“这样,别人就会误以你是和我姓,其实,你一直是李家的人。”
李建坤能感觉到,在妈妈内心里,一直深爱着爸爸,即使他舍下了他们娘俩,即使他成为这个政权的“敌人”,即使他们再也没有联系。
但妈妈告诫他,不要去找爸爸。李建坤知道,爸爸的绝情,让妈妈一生无法释怀。
一个月后,妈妈在家中平静离世。那年,李建坤59岁。
料理完妈妈的后事,李建坤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爸爸。
从历史资料中,李建坤发现,在抗战的时候,爸爸是一位名将,尤其是在松山战役时,一战成名,成为第八军军长;内战时,则一败涂地,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自己带着几个随从逃到青岛;而在大陆解放后,逃往缅甸,组建反共救国军,试图反攻大陆。1973年,在台湾去世。
在这个过程中,李建坤还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的养父,也曾经是一名国民党军官,后来投诚起义,加入解放军。
也就是说,他的三任继父,在接力替他们的长官,照顾长官的妻儿。怪不得,他的养父在妈妈面前,唯唯诺诺。
李建坤也终于明白了,他的养父出轨的事,妈妈为什么一点都没生气,养父和妈妈,也没有生孩子,原来,他们只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
过去曾经发生的那些令他奇怪的事情,一点一点找到了答案。
小时候经常给他们送奶油和糖果吃的人,可能也是爸爸的部下。那时,这支残军,驻扎在中缅边境的缅甸一侧,试图反攻大陆。那些有英文标识的奶油和糖果,都是美国的援助。
李建坤还想到一件事,在90年代的一天,他去广州出差,拜访一位老中医,出电梯的时候,等在电梯口的老中医看到他,突然一下子挺直了身板,毕恭毕敬,然后盯着他看了半天。问他,“你姓什么?”
“我姓李啊。”李建坤有些不知所措地回答。
老中医又惊讶地大叫一声,然后不停地说,“太像了,太像了。”李建坤很奇怪地问,“像什么啊?”对方告诉他,自己曾是国民党第八军的军医,他长得特别像他当年的军长李弥。
找了大半辈子的爹,竟然是李弥,这让李建坤都有些不可思议,也有人风言风语,说这么多年,号称是李弥孩子的,至少有一打,你这是不是又编了一个故事,想捞什么好处啊。
这让李建坤有些恼火,他有自己的诊所,赚了不少钱,用得着认一个死了的爹来捞好处吗?况且,这是他妈妈临死之前说的话,怎么可能会骗他呢!
但是,怎么证明我爹是我爹呢?李建坤托人从台湾买来一本《李弥自传》,看了半天,结果发现,一个字也没有提到他们娘俩。李建坤心生愤怒,这个让妈妈一生无法忘记,又不能原谅的男人,竟然如此绝情。
不过,和爸爸相关的历史,随着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地被公众熟知。李建坤得知,爸爸曾经指挥了著名的松山战役,这是一场发生于1944年的反攻战役,横亘于滇缅公路上的松山,被军事家称为是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盘踞其上的日本精锐部队,用了一年的时间修建了极为复杂的永久性工事,牢牢控制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
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身为副军长的李弥,抓了顶钢盔往头上一扣,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身上两处负伤。
在最后关头,李弥听从部下建议,在山下挖了一条坑道,直达日军碉堡底下,埋上炸药,将整个山顶掀翻。李弥由此,一战成名。
时代不一样了,历史的进步,让李建坤心生念想,去找爸爸。
2015年初,他给台北市民政局写去信,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真的收到了回信。回信说,李弥安葬在台北市阳明山第一公墓。当年5月,李建坤抵达台北。下了飞机,直奔墓地。
站在墓前,他好委屈啊,想到妈妈一生的磨难,他开始大骂,“你他妈的真不是个东西,打败仗时,你放下自己的士兵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而对家庭,你不管老婆孩子,还算是个男人吗?”
一边骂,一边哭。骂完了,双腿一软,扑通,还是给跪下了,掏出带来的茅台酒和上好的普洱茶,给爸爸倒上。
作者的话: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采访过很多寻找爸爸的故事,但没有那一个,能有这般离奇,又有如此丰沛的细节。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更离奇的事情,发生在后面。
从台湾回来后,李建坤去了云南盈江,李弥的老家。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他敲开李家后人的大门,说明自己的身世,告诉对方,自己回来是想认亲。
对方一脸狐疑地看着他说,“不可能,没有这回事。”对方还有些嘲弄地说,这么多年,有很多人都冒充说是李弥的孩子。双方不欢而散。
这让李建坤又开始怀疑,自己难道不是李弥的儿子?母亲怎么可能会骗他呢?
两个月后,到了中元节,李建坤再次前往台湾。云南人习惯在中元节的时候,给祖先上坟,时间是在农历的7月中旬。但这次去,一是给爸爸烧纸钱,二是找爸爸的旧部,核实情况。
在此之前,台北市政府社会局的工作人员丁淑芬,已经和他有书信往来。帮他找到了爸爸的一个部下,如今已是台湾海军退役少将的宋炯。
到了台湾,宋炯一见他,就说,“长得太像了!”
“你的妈妈是李弥的小老婆,有孩子,这个事情,李弥将军生前曾经给我说过。”宋炯说,“当时的时局太乱,李弥将军只把龙太太带到了台湾,龙太太是湖北人。”
“湖北人!”这让李建坤又想到一件事,他工作后,别人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是湖北人,他觉得很满意,回家告诉母亲后,母亲坚决反对,说湖北人不好相处。他当时还很奇怪,原来梗在这里。
真相越来越明确,但李建坤心里还有一个疙瘩,他问宋炯,“他承认在大陆有老婆孩子,为什么他所有的回忆文章里,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
对方反问,“如果他暴露了你们的身份,在那个年代,你们会是什么下场?”
李建坤愣住了,他终于明白,父亲的只字不提,母亲的守口如瓶,都是害怕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这次去呢,接待他的丁淑芬女士,还告诉他一件事,前几年,大陆还有一位女士,说她是李弥的女儿,还在报纸上登报,寻找知情人,这位女士姓安。
李建坤对此并没有在意。他想,我还没有证明我爹是我爹呢,那管得了这事。
十一
从台湾回来,李建坤最大的心愿,就是获得李弥家人的认可。他无数次地前往云南盈江,每次去,都要把车的后备厢塞满,带一大堆的礼物。他甚至还给当地捐了上百万元,用于修路建学校。
这李家人慢慢发现,这不像个骗子。在交谈过程中,李建坤无意中说出,妈妈之前是昆明纺织厂的女工。这个细节让李家后人一下子放心了,说,李弥当年的确实有一个小老婆,是这个纺织厂的,而且这个纺织厂,就是李弥家的。
十二
姐姐叫安素珍。

2018年4月,姐姐接到台湾丁淑芬女士来信,告诉她,有一个叫李建坤的云南人,也曾前往李弥的墓地祭拜,说是李弥的儿子,“看了你的照片,说很像他的妈妈。”丁淑芬说。

安素珍和父亲。

十五

安素珍求助于媒体,当了解到台湾人可以看到厦门的报纸后,她设法联系上了厦门商报,并在记者的帮助下,刊登了寻父启事。

2009年4月27日,厦门商报的B5版刊登了标题为“一女士自称国军李弥女儿”的文章后,台湾的一位金先生联系她,帮她找到了《李弥自传》。和李建坤一样,安素珍也失望地发现,这本自传里,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她。
安素珍曾从养母口中得知,她是1948年在山东青岛被送给安家抚养的,她把这个细节告诉了厦门商报的记者。后续的报道出来后,潍坊的一个市民宋先生证实说,他老伴的姑妈曾经与李弥的姨太太一起,从潍县(现潍坊市)撤往青岛,当时这位姨太太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老伴的姑父黄先生是李弥部的军需官,追随李弥多年,后来全家都去了台湾,如今,姑妈、姑父都已经不在世了。
唯一的线索,却因为当事人已经去世,无从查证。安素珍渐渐放下了寻亲的事。她做梦也没想到,9年后,一封来自台湾的信,让她已如止水的心再起波澜。

2018年清明那天,安素珍收到了一封署名丁淑芬的信。丁女士在信中说,她在台北市政府社会局下属单位工作,曾经看到她登报寻父,三年前,她认识了寻找生父李弥的昆明中医李建坤,“你们可能有血缘关系,可以联系看看。”

按照丁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安素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李建坤打去电话,电话很快接通,她问,“喂,是李建坤吗?”
没想到,对方没有回答,反问她,“是大姐吧!”
一句发自肺腑的大姐,让安素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

放下电话,安素珍就收拾行李,奔赴云南昆明。在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素未谋面的姐姐和弟弟,一眼就认出了对方。这两个同父同母的姐弟,终于相见,姐姐71岁,弟弟69岁。

历史对于他们,是残酷的,也是幸运的。这场党派之间的战争,让太多的血脉天各一方,或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
十六
姐姐和弟弟一起,慢慢拼凑起了这个家庭的历史。
他们的爸爸李弥出生于1902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一生戎马,打满了整个抗战。
在遇到他们的妈妈之前,李弥有过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在老家盈江,后来离婚,育有一女;第二任妻子死于日军的轰炸,留下一个儿子;第三任妻子名叫龙慧娱,没有生养孩子,最后陪着他去了台湾。
妈妈比爸爸小26岁,他们在昆明相识。
1947年,安素珍在山东出生。不久后,李弥部队南调,参加淮海战役,最终全军覆没,李弥化妆成农民,逃往青岛。在青岛,将女儿送给自己姓安的警卫抚养。
安素珍这才知道,她的养父,原来是李弥的警卫。
到了1949年,李建坤出生,李弥奉命回到云南之际,将妻儿安顿到云南曲靖。不久后,云南解放,李弥逃往香港,随后前往缅甸,聚拢残部,试图反攻,并于之后撤往台湾,1973年病逝。
“当时兵荒马乱,他自身难保,不可能带着你走的。”李建坤宽慰姐姐。姐姐反问,“那爸爸为什么没有带着你和妈妈去台湾呢?”
李建坤了无法得知。乱世之下,即使是万人之上的将军,又能怎么样呢!

李建坤找到妈妈年轻时的照片,送给姐姐。那是姐姐第一次看到妈妈,长长的辫子,和她年轻时一模一样。

李建坤无从得知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为什么妈妈在世时,从来没有告诉他,他还有一个姐姐。安素珍为此也有些失落,难道妈妈也忘记她了吗?
直到他们来到妈妈的墓前,李建坤对着妈妈的墓碑说,“妈妈,我把姐姐找回来了,这个家,终于团聚了。”
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姐姐说,“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叫李小香吗?”李建坤解释说,妈妈原名赵云仙,后来改名李小香。
姐姐满眼泪水地对李建坤说,“小香,那是我的小名。”
(全文完)
后记:
在采访完这个故事后,我迅速联系了居住在泰国清迈的李祖耀先生,他是李弥将军的侄孙,是李弥家族在海外的主要主事人。李先生迅速飞至昆明,经过多方印证,认可李建坤先生和安素珍女士,是李弥将军失散多年的儿女。
此文与谢莹女士联合采写,特别致谢。

来源:孙春龙和平工作室
(0)

相关推荐

  • 找对象:是要房子,还是要真爱???(徐翠英)

    李璐花容月貌,身材姣好,聪明伶俐,活泼乖巧,又是大学本科生,又有轻松稳定的工作,照理说不愁找不到一个"德财兼备"的男朋友.可是,她都27岁了,妈妈每次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她总是摇头. ...

  • 【广东】李汶雪《读“大小大”有感》指导老师:陈婕妤

    读<大小大>有感 东华小学二年级 李汶雪 上周,我们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本有趣又有意义的绘本故事,那就是<大小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宝宝小的时候,是爸爸妈妈爱护.照顾着宝 ...

  • 我想有个弟弟

    我好想有个姐姐 让她带着我唱歌跳舞 我们一起给芭比娃娃换装 一起把房间打扮得漂漂亮亮 可是爸爸告诉我 时光不能倒流 只能我来当姐姐 那我要个妹妹吧 我教她弹琴画画 把我最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还有我最爱的 ...

  •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故事‖文/橘然

    小女孩和小男孩的故事 小女孩和小男孩是一起长大的. 用小女孩姐姐的话来形容,她和小男孩的关系就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 小女孩的姐姐告诉小女孩,这两句 ...

  • 中年的你我,多想…

    夜深了,雨停了.空荡的大街散落着昏黄的灯光,静得出奇,静得可怕,静得令人窒息.落寞的我如孤魂游荡在街头,没落在灯光深处. 虽然我不再年轻,不再有多梦的季节,不再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怪想,但是我的心一点 ...

  • 真实故事|有些不公,在出生时已经写好~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小时候我从不叫她姐姐.我不觉得比我早出生一个小时就有资格做我的姐姐.没错,我们是双胞胎.可她却很拿这一个小时 ...

  • 【广东】李思睿《弟弟,我想对你说》指导老师:周思瑜

    弟弟,我想对你说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 国际小学部(PYP) 李思睿 亲爱的弟弟: 你好! 不知不觉,你来到我们身边已经六个月了,你觉得这个美妙的世界好玩吗?和爸爸.妈妈.姐姐在一起的日子,你觉得幸福吗? ...

  • 【郑家乐】我爱妈妈

    我爱妈妈 福清市实验小学二年五班 郑家乐 指导老师: 陈秀妹 我的妈妈今年有四十岁了,是个好妈妈.听爸爸说妈妈年轻时,身材苗条.脸庞细嫩漂亮,是一个爱打扮的姑娘.自从生下姐姐和我后,由于妈妈长年的辛劳 ...

  • 【广东】李崇侨《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运动会 东华小学二年级 李崇侨 记得在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妈妈来学校接我回家,那时候还没有疫情,爸爸妈妈还可以来学校接我,妈妈见到我后神秘而又悄悄地告诉我她参加体育艺术节家长代表队了,那时的我对 ...

  • 【广东】白乔逸《不一样的除夕》指导老师:林燕玲

    不一样的除夕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白乔逸 在过年的前三天,妈妈说,今年我们要过一个不一样的年,现在不告诉你们,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哪有啥不一样的呀,每年不都是在家里做很多的菜,亲戚朋 ...

  • 李爱华丨思念母亲(散文)

    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个人是母亲. 昨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满脑子都是手机里传来的"母亲节快乐!""祝妈妈幸福"之类的祝福话语.可我的妈妈:她在遥远的天堂.我也想祝 ...

  • 【广东】李陈逸《望月 思亲》指导老师:郭佩兰

    望月 思亲 松山湖实验小学六年级  李陈逸 今天因值日未赶上校车,我只能独自等爸爸来接我.闲来无事,搬了个板凳,坐在空旷的球场上看夜景. 这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日暮的夜空.天空宛如一张斑斓的画布,略显黯 ...

  • 奇怪的故事

    真相只有一个! 欲知真相,请点击上方"快乐的老陈家"加关注! 桥上有一座岛,有一座小房子屹立在太阳下的松林间,桥上之后多了几个人,里面有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桥上又多出来一个小房子,里 ...

  • 一百元

    "我的100元啊,怎么这样就没了,还不是要管住我姐姐特别松的嘴,我真的是太难了."这次真让我的钱包空空啊.但是你们怎么又想不到我还赚了50元. 我们的家庭,不可能总是和谐的,也有非 ...

  • ​真实故事||我妈去世的第3天,我终于敢说出在骨灰盒里,看到了什么。

    大家好,我是写真实故事的猪小浅. 错过前天故事的点这里:我在长春医院吃了3个大瓜,最大的那个,是我老公. 跟着我,来看今天的故事 : 01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外婆去世了. 我和姐姐回了家里. 我们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