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民 | 小区见闻

小区见闻

文/王闻民

我居住在富平石川河岸边的一个小区,高楼几十栋,有几万之众。地下车库2个,有1000个泊位,算上地面的1000多个泊位,有2000多辆车可以停放小区。在我们当地,就其占地面积、规模而言都是屈指可数的。小区是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天天在这里发生和上演,我讲的故事来自身边,是生活的真实。

1

小区 A栋住着一位老人,丈夫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几十年风风雨雨,与儿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年轻时她是"女强人",走南闯北,在外打拼多年,流过汗,更多的是流过泪;当过保姆,看过别人脸色,更多的是受过无数的委屈;当过建筑工人,流汗流泪,也流过血,唯独没有向现实和困难屈服过,低过头。凭着一个女人的倔强和毅力,一位母亲的博大胸怀和向往,供孩子读完大学毕了业。儿子在西安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成了家,有房子、有车子,日子虽然过的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其乐融融。老母亲年轻时候超负荷的劳作,提前透支了身体,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儿子本想把高龄的母亲接到西安与他们一起生活,可老母亲离不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老朋友,更离不开曾经照顾过她们母子生活的三邻五舍。没得选择,儿子随了母亲心愿,在县上买了一套房子,与我同住一个小区,时间久了也就慢慢熟悉了,彼此间相互交流,无话不说,成为了忘年交。

老母亲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儿子担心母亲一人孤单,日子过的冷清,就请了一个大约50岁年纪的保姆照顾母亲平时的生活起居。母亲腿脚不大好,在屋子里出出进进还可以,走路稍远点就有困难。只要不刮风下雨,保姆都会准点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在小区转悠。春天晒太阳,看绿草花开;夏天树下乘凉,听新闻八卦;秋天望大雁南飞,享受丰收喜悦;冬天白雪皑皑,心静如水。

给我的感觉,那里有娱乐,轮椅就会出现在那里,那里有热闹,轮椅就不会缺席。老太太在快乐中消磨时光,在时光里忘记孤独!

每到周五下午,老母亲都会在小区门口等待儿子一家三口人的归来,这大概是老太太最幸福的时刻。孙子赶老远就呼唤奶奶,一下子激活了老人沉睡的脑神经,此刻的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快乐。高兴,幸福的泪花,满足,喜悦书写在老人的脸上,却羡慕在我们心中。

双休日,儿子一般会安排五口人外出,带上轮椅,有计划的在临近或者不远的地方透个新鲜空气,踏个青,旅个游,赏个雪,共个餐,好让受尽磨难的母亲在最后的时光里,享受太平盛世的清福,少留点人生的遗憾。

老太太告诉我:孙子说他将来对待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就像今天妈妈爸爸对奶奶一样好。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榜样,其言其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美德就像人体的基因一样,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代代传承。

2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C栋楼,住着一对老夫妻,老两口和我一般年纪,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外嫁他乡,相距几千里,多年回不了一趟娘家 。每当父母思念女儿时,通过视频话聊,以满足心里的慰藉。老两口从心底里没有指望女儿为他们养老送终,但自责当年为女儿婚事考虑不够周全,把女儿嫁得太远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决定,但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吃。女儿的远嫁,老两口把全部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收入不菲。十年前,老两口为了给儿子成个家,把省吃俭用积攒的三十多万积蓄,买房付了首付。老两口一六年来县城,是儿子多次诉苦说孙女无人照看,老两口才逼迫转让了家里的土地和柿子园、椒园,然后来县上一门心思看管孙女。
儿媳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怀了孩子后,更不想上班了。至从老两口来县上,家里的卫生、洗衣服做饭、买菜全是老两口大包大揽。对于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来说,在家里多干点活算不了什么,关键是整天心里生闷气。老两口做的饭,只有老两口和孙女吃,儿媳妇点外卖。孙女除了晚上和妈妈睡觉外,三岁前都和奶奶天天黏糊在一起,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身体累,心里更累。

儿媳在家整天前门不出,卧室门不迈,躺在床上玩手机,就像中了魔一样上瘾,用现代的网络语言说,是一个超前进入的躺平族。春夏秋冬,我们经常会遇见老两口带上孙女在小区转悠,有家不能回去,有家也不想回去。最难熬的日子是冬夏两个季节,两位老人在公园的凳子上轮流休息,一个人盯着孙女玩耍,唯恐把孙女那儿撞着或摔着。农民是天下最朴实的人,更何况为了自己的儿子,这些委屈都不算什么。好不容易熬了五六年,孙女马上就要幼儿园毕业了,老伴买菜不小心把腿摔折了,身体检查出了肺癌晚期,这对老两口无疑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也没有完全淹没小两口在小屋子里浓浓火药味的舌战声,正好被上卫生间的母亲无意听到了:

“我怀上二胎几个月,你妈就得了这个要命的病,这个孩子是生还是不生?孩子生下来谁管?”儿媳发泄着不满,步步紧逼。

“母亲都病到这个份上了,你不担心母亲的疾病,还优先考虑自己孩子谁管的事,你太自私了。你给我们俩生孩子,又不是给母亲生孩子,还摆什么亏欠?真是不可理喻。”话的分量很重,给了妻子严厉地批评。

“不是我自私,是这病是个无底坑,到头来花上几十万,最后还是人财两空。我们身边发生的实例你不是不清楚。更何况这几十万元哪里来?”媳妇辩解道,希望说服丈夫。

丈夫说:“父母为了给我们买房子,掏空了家底,我们做子女的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受病痛的折磨,这还是儿女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知道了我们这样对待奶奶,他们会怎么想,不遭报应吗?前车可鉴,咱们村的赵老太太,刘老太太今天生活为什么过的那么苦,村上没有人同情她们,就是她们年轻当媳妇的时候,对婆婆特别的苛刻。风水轮流转,现在又轮到她们自己了,后悔晚了。再有十几年,我们也会成为爷爷和奶奶,如果儿媳对你也这样,你会怎么想?”

“我是现实主义者,想得没有那么多,考虑不了那么远。告诉你,我没有开银行,没有钱。我给你们廖家生上一男半女,续上香火,就算尽到了义务。我可不想跟你过日子背上一身债务,做一个讨饭的穷鬼。”媳妇向丈夫发出了最后的通牒,似乎这是不能逾越的底线。

也许儿子觉得再这样争论下去,相互都会伤害到感情,到天明也不会有一个结果,让爸爸妈妈听见了,会更生气,随后选择了沉默。

风住了,雨停了,黑夜掩盖了这个世界,县城也睡着了。但对这家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也是一项艰难的选择,这里面包含着人伦道德、素养、风俗习惯、承受能力和熟悉人的评价和眼光,不要低估社会的舆论,它可以把你捧上天,也会让你下地狱。

母亲把小两口屋子中的信息告诉了老伴,儿子家里第二天饭桌上就出现了一张纸条,儿子:爸和你妈回老家了,不要埋怨爸妈的不辞而别。你妈得上这个病,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今后爸爸妈妈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了,但不要给你们添麻烦。好好和媳妇过日子,家里的事情有爸爸顶着,你就不要操心了。

客车在平坦的柏油路面上奔驰,绿油油的麦苗、村庄、山峦不断的后移,老两口没有好的心绪欣赏窗外的春天,倒感觉有股冬天的寒风刮进心里,不自觉打了一个寒噤。老头唏嘘到:多亏前几年听了你的话,没有把农村的老屋给卖了,要不我们老两口真成了无家可归的乞讨者了。老婆说,没有你说的那么悲催,你没听人说吗,智商极品的孩子属于世界的,优秀的孩子属于国家的,一般的孩子才属于我们自己的。儿子是我们自己的,比起那些把孩子送到大洋彼岸的父母强多了,起码我们还有个希望和念想嘛。

客车缓缓地停在了村子口,这是该线路的最后一站。雨后的桥山清晰可辨,深黛颜色更加的鲜亮,脚下的这片黄土地,才是生命的归途。

2021年7月13日写于重庆

作者简介:王闻民,底店乡人。原任新疆英吉沙县第二中学校长(学校后更名英吉沙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物理教师,曾任喀什地区物理学会副会长,自治区教育学会会员。主编《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简史》,并获自治区党史编写奖。退休后,有计划地阅读,弥补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缺憾;用笨拙之笔,记录沧桑岁月,丰富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笑看日出日落,从容走向暮年,与夕阳相约。现为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