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增速大幅下滑 钱都流到哪儿去了?

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创40年来最低。4月,全国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有数据显示,自1979年至2018年这39年间,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9%。而2018年2月开始,存款余额增速均在9%以下。

一直以来,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居民大多习惯将余钱存在银行。而欧美国家则不同,他们是靠透支消费来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储蓄。所以,中国始终以拥有高储蓄率而沾沾自喜,因为高储蓄率可以发挥“缓冲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风险的爆发。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中国居民向来有爱储蓄的好传统,为啥近几年却发生存款余额增速大幅下滑的事情呢?对此,我们认为,这其中既有人们消费观念改变,又有投资理财渠道多样化,更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那么,存款余额增速大幅放缓背后真相是什么?

第一,都是房贷惹的祸。近年来,全国居民加杠杆,大家都争着要买房,所以很多人都做了房奴,每个月工资的一大半要还房贷,而且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几十年,这些人自己都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根本没有太多的钱存起来。

第二,当代年轻人月光族居多,与其父辈的节俭不同,他们从不爱存款,尤其是遇到什么电商购物节,作为剁手党的一员,早就把钱用在了网购上面了。而且现在年轻人多数都用了支付宝、微信支付,在购物时没能很好把握消费的额度,到月底基本上用光了,甚至半个月就用完了这个月的工资。

第三,现在各种理财产品日新月异,让投资者看得眼花缭乱。有银行理财产品、宝宝类货币基金、P2P、股票基金、信托产品、保险理财、国债等等。所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比银行存款高,这种情况下,银行存款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

同时,现在随着房价涨、房租涨、多数商品价格都在涨,所以真实的物价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而银行固定期限的利率又低得可怜,甚至出现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存款便流向了其他各个理财产品领域,投资者希望得到更高的回报率,以对抗隐性的高通胀。

第四,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了,大量存钱的必要性就降低了。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社保体系非常完善,大中城市的中老年人退休后,就可以拿着退休金过上体面生活,当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时,本来存钱想防备不时之需,现在都在减少这方面的存款,更多用于消费。

不过,我们认为,中国居民存款增速下滑不会持续太久,未来将会有反弹,但是如果还是长期将存款利率压力过低,那存款增速的反弹幅度也是非常有限。

首先,房地产经历了长期的调控,一些城市房价开始松动,未来将是去杠杆化,所以,将来会有房地产领域的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企业和个人名下的存款也会增多。

再者,决策层已经打破了所有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这意味除了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投资任何理财产品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有可能让一部分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回归到存款的领域中来。毕竟银行存款风险小,收益有保障。

最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现在各银行开出了利率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大额存单门槛在20-30万之前,收益率要比一般的银行存款要高一些,而且还能够中途转让,更能够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所以大额存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存款的吸引力。

银行万亿存款大缩水,居民存款增速创下历史新低。这主要是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在改变,也意味着其他投资渠道对其进行分流,更是受到全民加杠杆偿还贷款的影响。不过,存款增速在创下历史新低后,还会有所反弹,但是如果银行存款的利率还是偏低的话,存款增速在低位徘徊那将是新常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