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房产是应对通胀唯一方法吗?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投资房地产的人跑赢了通胀,这是不争的事实。拿上海的房价来说2001年时只有三四千元/平方米,而现在都达到了五六万/平方米,这样的涨幅完全可以战胜通胀。而投资其他品种就没这么幸运了,股市在2001年时是2200多点,现阶段还是在2800多点,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市值扩容不少,但是A股市场还是在原地踏步,这已经不是资产缩水的问题,而是财富蒸发的痛苦了。

但是,过去形成的房产上涨对抗通胀的思维,在后面还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我们认为这种可能并不大,未来房价已不具备对抗通胀的能力。首先,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强调“住房不炒”,还提出“遏制房价上涨”。未来推进房产税已经没有悬念,对于炒房者来说,买房是有成本的,现在的炒房贷款利率在6%以上,这要求未来中国各城市的房价每年要涨20-30%。即使房价停留在原地不涨,对于投资房产的人也是亏损,所以,未来房价不会上涨空间,而下跌空间却悄然打开。

再者,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拉到了极限。多数城市家庭,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70%,而其他金融资产只有30%。显然,居民负债率已经触顶,继续上升空间不大,而在日本房地产占家庭总资产的40%,其他金融资产占有60%,这个比例才算合理。

最后,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主要是70、80、90、00后群体人口是逐次递减,未来90后、00后家庭可能根本就不缺房,因为房子由上一代人传下来,处于饱和状态。而且我们老龄化人口达到2.1亿,但是新生儿出生率近年来即使在放开二孩后,也屡创新低,未来的人们购房热情远不及现在。而且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房产作为商品关乎民生,是不能够投机炒作的。同时,我国的租赁房、保障房市场的发展,将会分流掉更多购房需求。

过去房价狂涨二十年,主要是群众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房地产助力,以及投资炒房者对房价的推波助澜,而未来人们的自住购房需求减少,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投机炒房需求的退出,都说明了形势不一样了,未来抗通胀肯定不能再靠房地产了。而过去二十年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在未来我们给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降温、外资的大肆流入中国会有所收敛。也就是说,未来通胀速度将会控制在3%左右,居民也不用太担心人民币购买力大幅贬值。

或许有人会问,未来我们对抗通胀的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国内经济适度通胀肯定无法避免,只是不会像过去那么可怕了。投资者可以购买一些风险不大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大额存款等低风险理财产品,虽然未必能完全跑赢通胀,但是资金安全很重要,如果一味追求P2P、股票等高收益品种,弄不好不是对抗通胀,而是要亏掉本金的危险。

第二,不要刻意的省吃俭用把钱存银行,因为以后国内的通胀水平究竟怎样,谁也不好预测。既然物价都在年年上涨,那么该享受的东西还是要买的,没必要对自己过于节俭,只要做到量入为出就可以了。其实,把钱存银行都不算是你自己的钱,而是把真正消费掉,那才是谁也抢不走的。

第三,对抗通胀应该多学习一些生存技能,如果有了多技之长,通胀来了,你的收入也会跟着提高,所以,学习赚钱的技能和本事,这也是最重要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创业,自己当老板,这样物价涨了,你的服务和商品的价格也可以同步提高。所以,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自从下海之后,就不太愁物价上涨,工资不涨的问题了。因为,物价上涨,你可以把成本上升包含在商品和服务里面。其实,物价上涨最苦的是工资涨幅缓慢的工薪阶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