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到知行合一,关键看3点

最近遇到了知行合一的问题,感觉自己知道的越来越多,但是做到的却不多,近期听了《知道做到》这本书,书中讲了知道做到的3个核心解决方式,所以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做个笔记摘录,也希望对你有用。
无法知行合一是大多数人会遇到的问题。明知道一件事做起来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但是总是迟迟不做,或者做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一般都会认为是行动力不够、毅力不强、理解力不够,但是其实这中间还有很关键的一环,就是方法不对。
知道和做到之间的紧密联系流程是知道道理,方法正确,执行到位。关键在于中间的方法,只要方法对了,知道和执行的问题都能自然解决。
知道到做到的方法是“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是从知道到做到的一个关键方法。重复不仅是简单枯燥的反复练习,而是间隔性重复,就是你隔一段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来重复。
书中提到,知道做不到的三大原因分别是信息超载、消极过滤、缺少跟进。
1.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是指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各类新知识。比如手里的书还没有看完,已经在想着别的新书要去看了,今天学习A课程,明天觉得自己B课程也要学习下,所以就开始学习B课程了。
信息超载是人们的常态,这是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识。人们不断想学习新东西,反而导致没有办法学东西。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重复阅读或联系过去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非常大。
知道要做到的第一步,是要执行少而精的策略来应对信息过载,要有勇气花时间重复在已经知道的事情上,要执行精要主义。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阻碍,从学习以来,总是会被新知识不断吸引,尤其是FOMO心态的干扰。就拿自己读书而言,我看过职场、个人认知、理财、时间管理、心灵成长、关系攻略等类别的书,但是现在去回顾,还是会觉得自己脑子里没有任何的知识体系框架,这中间的问题就是信息超载。不是因为我一无所知,而是因为知道太多却太浅,所以自己认知思维框架一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今年开始,给自己定下来主题式学习的目标,以当下最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主题为单位,进行学习,至少保持1个季度在同一主题上深入学习,同时保证输出。无论再慢,持续输出。
2.消极过滤
消极过滤是指当我们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听到一个新观念或者看了一本新书的时候,是在和已有的成见、知识和过去的习惯、方法进行对抗,这往往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比如在沟通中,你学到 倾听、理解、表达这三个顺序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中还是会按照已有经验先声夺人,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
知道要做到的第二步,是要改变消极过滤的态度。面对消极过滤的解决方法是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是当你听到有人提出任何新的想法或者项目建议的时候,就立刻想: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想法或者建议可行,是我们去帮别人找理由,找一个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理由。
每次遇到新观点的时候,不要总是质疑和琢磨这些观点错在哪里,而应该开始绿灯思维,先积极认可是可行的,再做进一步深入了解。
其实我的理解里,绿灯思维有些类似“反向思维”。好比说我们经常会想这个东西要怎么做才是好的,但是很少有人想这个东西不做有什么影响。而绿灯思维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当一种新的观点出来先不要去质疑对方,而是要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要怎么样才能用到它,如果学会了这个,我的收获是什么?” ,本质上是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到各个事物,去激发更多可能性。
当然绿灯思维不是说完全不质疑一个新的观点或是,而是让自己学会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急于否定一项新事物。准确的做法是先了解新事物积极的一面,再去质疑有可能会引发的深层问题。至少,首先要集中精力去积极地寻找新的可能性。有时,有可能因为积极的可能性更大,你也不会过多质疑了,这样一个新的机会就产生了。
3.缺少跟进
缺少跟进是指就算你知道了一个准确的方法,但在知道以后,隔一段时间后,生活依旧是照旧如常。比如我自己,在半年前,我已经很深刻意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了, 也很努力的在实践。可是最近我发现我知道了,但是我却做不到,每次实际的执行总有偏差,而且偏差在不断变大。所以今天我重新学习了关于知行合一的内容,再次去跟进。
我不认为一次性能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有意识的去面对这个问题,在发现自己脱节后,再次去让自己回到正轨,一定比长期不管要更好。比知道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花时间去掌握新的理念。知道这件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把知道的知识变成行动之后的跟进才是真正的战场。
一个好的跟进系统,至少有三部分:指导、支持和问责。要有足够的指导,告诉自己怎么做,然后再做的过程中给出支持,不断去反馈帮助,最后问责,做的好的激励表扬,做的不好的要反馈改进。
所以在你知道一个新的知识后,要持续跟进。在你知道的那刻,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该知道的少一点,精要一点,再重复地练习一点,挖深一点,然后持续的系统跟进一点,这样才能实现“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
学习完《知道做到》后,在知行合一上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知行合一也是在回答“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要怎么去”这三个问题。
一个人要有明确的愿景,也就是充分知道我想要创造的成就是什么,最终我想要获得什么,同时要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要知道现状和愿景中间的差距,这中间的差距就是你的使命。
当你走在使命之路上,不要总想着去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要想着去创造未来。之前在《最小阻力之路》中看过一段话,“当你去解决问题,去改变的时候,你的行动是为了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发生,你的专注点会放在不想要的事情上;但当你在创造的时候,你必须专注在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上,你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让自己渴望的结果发生。”
所以在知行合一的路上,也是要时刻记住自己想去到哪里,要去创造未来,而不是时刻想着解决当下问题,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感。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天空。
从2020年后半年开始,一直在摸索知行合一,一直在思考怎么建立自己的认识思维体系,到现在也没有成功,还是有很很多干扰因素,思考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互联网时代的干扰信息也很多,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过滤办法,但是一切再往好的方向走,如果说1年做不到,那就5年,5年做不到,那就10年…
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
最后分享两句最近看到的话:
“知识往往在你不知不觉、似懂非懂中积累和丰富起来,不要害怕打破那种“按部就班”的常规。”—杨振宁
“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邓小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