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文化味”
“蒙眼狂奔”的房企
只有万科
还愿,做一些“无用而有趣”的事!
文\潘永堂
和圣诞老人比送礼?——“万科联手故宫”做到了!
在全国人民都在喜迎圣诞、各做城市的圣诞树火树银花盛开、孩子们都在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即使他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这位来自芬兰的老人究竟适合来历——的时候,老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自万科。
在这个西方节日“最高潮”时刻,万科却提前过起传统的“中国节”!
万科给部分客户和京城人民们送了一份“中国礼”——即万科定制版“宫廷贺礼”故宫礼盒。
礼盒包括如下内容:
一本印有《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记载着皇宫中四季不同的节令风俗的2019己亥年台历;
一张《弘历岁朝行乐图》复制画,祝家中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一个红包、一张书签,均以皇子放鞭炮、提鲤鱼灯、怀抱芝麻等为形象;
一张乾隆皇帝御笔“福”字一张
▲万科定制版“宫廷贺礼”故宫礼盒
以上礼品来自故宫文创!
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万科与故宫文创也不忘现代演绎,比如“福”就附赠AR扫描,扫描福字后,便会有专业书法老师视频教学书写乾隆体“福”字。
坦白说,在房地产营销领域,新年送个福袋,并非是特别有创意的一件事。
但是在圣诞节时,万科送出故宫出品的文创礼盒,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是一次传统文化对潮流文化侵入的一次小小还击,也是“反季节”营销的尝试。
在地产圈内最擅长文化营销的万科,这次又做了一次经典演绎。
为什么总是万科?
这一次万科做的又有哪些不同?这一次的“万科做法”,对业内又带来哪些启示?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十多年前说出“骨子里的中国”
十多年后送出“故宫里的中国”
走过这么多年
万科从来不缺故事,万科也会讲故事。
而且
万科玩文化、讲故事的方式也一直在变。
老潘总结下来,无非是“说”和“做”两个层面:
万科故事1.0,用说的
还记得十多年前那句“骨子里的中国”吗?
万科第五园的这句广告语一时被无数广告人奉为圭皋,也引领了一阵中式建筑风潮。
万科还说过很多话,堪称“房地产语文”的经典——
“十七英里,我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来自万科十七英里,这是说城市与海的故事。
“踩惯了红地毯,会梦见石板路”,来自万科兰乔圣菲,这是说奋斗与初心的关系。
曾经的万科,用说的。
当时代变化,单向信息输出逐步被互动的交往方式所取代,万科,也在变化。
万科故事2.0,用做的
时代在变,营销语境在变,万科也在变。
从小红人系列到声音对话城市系列,万科开始学会“做的比说的好听”。
不管是说、还是做,万科所持续在做的,是创造IP!
IP的价值,也从项目层面,逐步进化到品牌层面。
比如这次北京万科28盘联动的“宫贺新禧,万福有你”,在传播上更强调立体化出击 :
从刷爆朋友圈的海报、文章、表情包,以“故宫”IP占领北京人的朋友圈,
到“皇上去哪儿”三小视频+一大视频融合的线上话题,
再到送出可触摸、有用处的文化礼品,最终故宫IP也落地于北京万科旗下28盘案场包装。
让故宫IP可视化、功能化、最终实现品牌升级的同时,也促动案场销售。
那个“地产文科生”,在故宫脚下,又回来了?
文科万科
工科中海
理科金地
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年代。
当中海依旧精工、金地依旧创新,万科的这些年,却似乎在变换赛道!
他曾从文科生转变为五好生,除了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和做好社区文化这些传统优势之外,这些年的万科,似乎在谋求产品线、产品属性的全方位完善,“五好住区”概念的提出和落地,让万科不再“偏科”。
一段时间内,
万科还成了中国地产界住宅产业化的倡导者,
而装配式建筑风潮,也因万科而起。
当文科生华丽转身为五好生甚至工科生,却也让人更加怀念那个充满理想主义与文化情怀的万科年代。
昔日他也是“周转战略”的忠实执行者,曾经的高周转战略,帮助万科迅速实现产品、品牌的下沉与高覆盖。当万科渐渐走向平民化、普世化,这当然是中国地产消费者之福,却也让那个曾经精英化的万科,越来越频繁地被记起。
做均好产品、做住宅产业化、做高周转模式,这些都没有错,也是当下地产界的主流。但是在那些对万科品牌情有独钟的人士看来:
如果可以接受TOP100房企有99家“泯然众人”,那么唯一可以被期待“有些不一样的”房企,应该就是万科。
这是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所必须承担的重压,也是对万科曾经创造的无数辉煌故事、火热话题的认同。
当房地产市场面临转折时刻,当“快”这一曾经的行业正确面临质疑,北京万科(事实上,北京万科也是万科装配式建筑战略的排头兵)的这一系列文化动作,似乎让业内重新看到了“万科归来”的信号,也由此开始了对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营销未来走势的新思索。
这样的思索,必须从万科开始。
地产商应当如何与“文化”互动?
建筑与大地本就共生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为社会提供建筑的房地产,本应当是一个有文化、甚至引领文化风潮的产业。
然而吊诡的是
本应成为文化担当的中国房地产,往往却被视为文化的绝缘体。
即使不少地产商试图在产品、社区上赋以文化内核,最终呈现却往往偏差,甚至成为社会笑柄。
房地产商应该如何谈中华文化?
最通常的做法似乎是:
建文化旅游城?
砌深墙大院?
说王侯将相?
筑皇家园林?
这些都很好,但这些文化的表达,实质是“地产商的外在表达”,更注重建筑表现、而忽略生活的终极追问,看似文化味满满、复古风阵阵,实则与居住在此的住户们的生活——相差甚远!
万科提供了新的思路:
少说大话、多做小事
注重外在,更看内涵
建筑重要,生活更多
以北京万科的此次动作为模板解读:
在北京这座城市,打“故宫”牌当然是合适的。
但万科的做法却是:
没有高喊“复兴故宫传统”,而是将故宫文化物化为具体小物;
没有在建筑层面表象输出,而是选择在合适节庆节点复兴文化传统,即“在洋节里说中国事”。
而最终呈现的文化故事,也自然不是生硬的,而是能亲近、可触摸、能使用、可延展的、接地气的“故宫故事”。
与其说万科更有文化,不如说万科珍视情怀;
与其说万科会玩概念,不如说万科尊重客户;
与其说万科会讲故事,不如说万科更擅沟通!
当这个地产新时代到来,当“快”不再是唯一的行业正确,不妨和万科一起,回望历史、写写字,慢下来,回归生活的本质,做一些“无用而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