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的人性
孩子深受带她的人影响,这一观点让我不断反思:究竟有哪些是我自身的缺陷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然后,我开始总结自己的个性,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社交性不足,具体表现为:
在一些聚会场合,或者说陌生人比较多的场合,总是有一种想独自安居一处的想法。
孩子现在也表现出一种不太关注周围人和事的自我,经常说出一些不太合适的话语。
比如老师正在鼓励大家积极表现自己,争取拿奖牌,她会突然问一句:“有么有被红牌罚下场的?”
比如老师教跳水的入水动作,强调脚是最后入水的,她会看着站在水中的老师说:“老师你现在脚已经在水里了。”
再比如老师希望大家表决心说自己一定能做到某些事情,她沉思一下,会说自己不一定能做到,
总是没有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还带来一种与场不合的尴尬。
所以,我努力地想要她学会关注周遭,关注身边人,学会得体地展现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明白;这一要求的背后,其实是我的价值观与孩子的独立自由个性之间产生了冲突。
我的内心,依旧深藏一种以社会关系为主的哲学,这种哲学下,过于自我似乎是不利于生存的,有个好人缘,多个朋友多条路,才是我们认可的一种人际关系。
人情文化,尽管我并不喜欢,也做得不好,却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补上。
一方面我期望孩子有独立个性,同时又希望她处世圆滑周到,然而,这是两种不同的素质,很难看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完美统一,最后被牺牲的,恰恰就是自己的那一部分独特个性,因为我们如果要生存得好,就必然被社会规则所吸附,个性消融。
有没有保留个性,同时又不至于走向孤僻或者自私的情况?
在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迎合他人或是某一个群体,其实是一种基层的人性。
高层的人性,是大学里的治国平天下,是孟子的浩然正气,是孔子的君子之风,是赤子之心,是脱离了个体的利弊得失、脱离了狭隘团体的普世价值观。
如此,你无论服务于自我,或是服务于大众,都不会被流俗牵扯、左右,不会活在他人的价值体系中,而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在一种被自己深度认可的社会事物中彰显自己个性的光辉。
仿佛,我也就不用再计较自己的社交能力匮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