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不在大脑里
今天的文章灵感来自于知识城邦陈海贤老师的分享,每次看到陈海贤老师的文章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去品味去思考。对应上自己的人生都能给自己带来启发,心理学就是纠正人生的,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正轨”,这里的正轨更多的是一个自我的感受。
今天的标题答案不在你的头脑里,我想接下半句,而是在你的脚下。
读完这篇文章,感觉说的这是我但又不像我。
因为我特别爱思考,很多人说我理论知识学的太多,有时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进入瑜伽行业之后。我很爱学习,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真的是实践不够,自己有深刻的意识。但我常常会在心里想,这是行业兼职机会少。
的确这是客观原因,即使我怎么抱怨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主观的原因还是自己不够勤奋,没有主动寻找兼职的机会。与出去找兼职带来的各种拒绝相比,我在心中想象一下兼职机会少比较容易,甚至我可以从心里去否定这个行业也不行才导致自己没有更多机会。当然这样想象只会加大我瑜伽的距离,最后可能放弃这个行业。
还好我没有这样想,最不足的是我也没有去做给自己寻找机会。
读到这个文章的时候我是矛盾的感觉,说的是我但又不是我。学艺不精不精经常会左右摇摆啊。
陈海贤在文中有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不敢走出去,实践互动需要我们去面对未知的外部世界,而相比起来,从头脑中寻找答案更容易很多。
这句话最直白的理解就是“不行”,生活中很多人常把不行挂在嘴边,你说努力一下还有机会,他说“不行,太累了”,“不行,没机会的”。在行动之前首先在心里浮现出各种困难,往往一件事不是被别人劝退的,而是自己想到了未来九九八十一难而被吓退的,因为想总比行动更方便更轻松。
当然有一种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也会预想到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们想象困难不是为了吓退自己,而是把困难想象出来,从而如何去避免它。记得刘润老师说过,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预想失败了,看一看自己能否承受得住,然后根据失败的预想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
看吧,高手与失败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知与行的区别而已。
那么再说回自己,的确自己是实践不够,但我好像也很少把答案放在头脑里,实践少,理论其实也不够。在有限的能力之内,我仍然在行动,没有机会仍然要增进。实践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去各地上瑜伽课,在线上录视频仍然是一个实践的方法;不只是教瑜伽,输出自己的理论知识讲师也是一个。所以说瑜伽也不能把自己局限于做个瑜伽老师,输出知识的途径有很多。
今天的文章又像给自己开脱一样,但自我肯定的是我没有在头脑中否定自己,还是挺好的,理论自会有它应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