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风物博考:鸡公车

鸡公车,为四川方言中对手推式独轮车的一种俗称。实际上,四川之外,西南地区大部,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叫法。

▲崇州 · 怀远 · 2014

▲金堂 · 淮口 · 2020

手推式独轮车,是一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先后在成都及周边地区出土的一些汉代画像砖上,即有手推式独轮车的画面。川东北渠县蒲家湾的汉代无铭阙上,也有着手推式独轮车的画面。由此可以证明,早在汉代时,手推式独轮车已经成为巴蜀地区普遍使用的运载工具。

▲汉代画像砖·彭州出土 四川省博物院藏

▲汉代画像砖(拓图)· 广汉出土

▲汉代画像砖(拓图)· 新都出土

▲汉代无铭阙(局部)· 渠县蒲家湾

独轮车,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尚无定论。据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报告,俑坑中发现了清晰但无明显辙与辙之间对应关系的车辙印痕。这应该是一种独轮式车具碾压留下的辙痕。由此推断,早在秦朝或更早时期,就已经有了独轮车。

史料记载表明,春秋战国及以前时期,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和不同用途的大小车具,造车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至秦汉时期,有了一些构造更加复杂和装饰更加华丽的车具。然而,因其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适于不同路况的特点,独轮车的使用,特别是其在民间的使用,应更加广泛。在各类古代车具中,独轮车也是延续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直至二十世纪中期,独轮车一直是四川丘陵与坝区农乡,以及一些城市与郊区之间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

▲秦始皇陵铜车马  邮票

汉代时,称独轮车为鹿车。汉·刘珍《东观汉记》载:“(邓)训好以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于洛阳市药。”关于鹿车中的“鹿”,有两种解释。《三国志集解》注云:“鹿车,见司马芝传风俗通俗说,鹿车窄小,裁容一鹿。”《资治通鉴》注云:“鹿车,言其小仅可容鹿也。”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手推式独轮车承载有限,彭州出土的“酒肆”汉画像砖中的独轮车上,恰载有一羊尊,此图似乎能给支撑这种说法。另一种解释认为“鹿”即“辘”,清·吴玉搢《别雅》中解释为:“鹿卢,即辘轳也,广韵,辘轳,圆转木也。”鹿车也称轱辘车,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太行道》中有诗:“太行羊肠坂九折,云黑风干尺深雪。堇泥道滑木叶寒,轱辘车声行复歇。”

▲汉代画像砖(拓图)· 彭州出土

鹿车,也称作小车。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载:“鹿车,小车也。”唐宋及以后,一直有小车之称。清嘉庆《四川通志》引五代史载:“孟知祥……抵成都值晚且憩于郊外,有推小车子过者,其物皆以袋盛,知祥问曰,汝车所胜几袋,答曰,尽力不过两袋。”宋·李诫《营造法式·补遗》载:“独轮小车子,每车子装物重二百斤。”

古来有独轮小车源于蜀汉时期诸葛亮所设造的“木牛流马”的说法。晋·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由于没有图样和制作法式留存下来,后人对木牛流马之形制多为猜想。宋·高承《事物纪原·小车》中记载:“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宋·陈师道《后山谈丛》中说:“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犹存有诸葛亮遗制。”其实,诸葛亮之前,早已有了独轮车,如果要说他有所贡献的话,恐只能是形制上的改进而已。

▲旧时带有风帆的独轮车

图片来源:网络

独轮车之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诗人陈琡《一作留别兰若僧》诗云:“行若独轮车,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至宋代时,独轮车之称谓,更加多见。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另:“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南宋·孟元老《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搬载杂卖》载:“有独轮车,前后二人把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即绘有几处独轮车画面,有一人推的,也有一人后推一人前拉的,还有在前面加用一头驴拉的。显然,人力与畜力的配搭,与独轮车之载重有关。轻的,一人可推之;重的,或需增加人畜在前面拖拽。此外,独轮车的使用,也有着地域特点。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舟车》中有这样的记载:“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拽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独轮车还有羊头车之称。宋·张耒《输麦行》中写道:“羊头车子毛布囊。始见诗人用之诰案。此车今名二把羊车,江北所在皆是。”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注云:“自镇江以东有独轮小车,一人挽于前,一人推于后,谓之羊头车。清·张云璈《简松草堂诗文集·独轮车》载:“定张之名出考工,羊头之号来汉宫。此车不知何所昉,只轮历禄风尘中。”清·曹楙坚《昙云阁集》载:“一瓢一卷足生涯,逢著青山便是家。毕竟羊头车子好,不须写得满川花。”羊头车也称作羊角车,因其两个车把如似羊角而得名,这样的称谓,一直延续到近代。清晚民初文人徐珂汇编的《清稗类钞》中记载:“羊角车,独轮小车也,南北皆有之,一人挽之于前,一人推之于后,亦有无挽而仅有推者,行时其声轧轧然,两旁为乘客之座,齐鲁间有铺以垫者,乘之颇安适。唐时所谓羊头车子者是也,上海缫丝妇女之往来皆乘之。”

▲上海(清末) 拍摄者不详

▲上海(清末)  明信片

▲上海(清末) 拍摄者不详

▲开封(1917-1919) 美国学者甘博拍摄

▲广州(1917-1919) 美国学者甘博拍摄

▲广州湾 (民国)  明信片

前面谈及的诸葛亮之“木牛流马”,为战时运载粮草或兵器的车具。其实,古今战事之中,独轮车一直是重要的装备。明清时期,独轮车更是用做战车,服役于大小战事中。明《韬略世法存》载:“今世有独轮车者,民间用以搬运,一夫推之,或一人前挽一人后推,其制轻便。因其制可为战车,其便可以战,可以拒,可以营,可以冲,可以载。”明《大明会典·战车旗牌》中记载:嘉靖“三十年题准造单轮车一千辆,双轮车四百辆,单轮弩车四十辆。”可以设想到,冷兵器时代,随军而行的独轮车,即可运载重物,又可装甲置器,不择路道冲向敌阵,确实会让敌方难以抵御的。

独轮车,有大车与小车之分。民国《崇宁县志》载:“陆路运载货物,负担抬杠而外,有大小车二种,大车载货以人力推运,小车仅可代步。”轮径大,则其架子高大;轮径小,则其架子矮小。架子位于独轮车子中部上方,用于遮挡车轮或防止载物碰触车轮。独轮车的承载方式则因不同轮径而有所不同。旧时独轮车的车轮为木制,有带辐条和不带辐条的两种。《说文解字》注:“有辐曰轮,无辐曰軖。”相对地,带辐条的车轮加工难度较大。两种轮子都是通过外圈,即“辋”与地面接触。木质外圈直接与地面接触,容易磨损,修理中只需更换即可。关于独轮车的制式,鲜有记述,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桐城多独轮车,以白木为之,染以苏木汤,抹以桐油,齐头双把单轮,轮中有毂,穀心有轴,轴乃檀木所制,两耳夹轴,铁绕轮围。重车载三四百斤,常车载二百斤。”有规有矩,但各地之独轮车在形样或制式上存在差别是肯定的。显然,独轮车普遍使用的地方,一定也有着专门生产制作与维修独轮车的匠铺。

▲独轮车修理铺(清末) 拍摄者不详

因只有一个轮子,独轮车也被称作一轮车、单轮车。明·张自烈《正字通》云:“一轮车,即今役夫小车运载者。”清·马星翼《东泉诗话》中有:“公车多是一轮车,晚寻野店无人处。”清·李塨《恕谷后集》载:“鸡鸣起,拾粪归,扫庭除,推单轮车作行商,或力田拾薪。”从留存下来的各种记述看,相对地,明清时各地仍以独轮小车或独轮车的称呼为多。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有:“一老翁推独轮小车,上载两巨甕。”清·李调元《童山集·题夏氏园亭壁四绝》中有:“独轮小车子,天寒亦裸裎。茶罢汗如洗,轣辘复前行。”清·孙承泽《天府广记》中有:“独轮车重汗如浆,蒲秸芒鞋亦贩商。我是行人更怜汝,却应答者笑予狂。”清·祝德麟《悦亲楼诗集·丹阳曲》中有:“美酒红楼是妾家,郎来只坐独轮车。一声谁唱丁都护,愁杀云阳满苑花。”清·陈宽《辛亥花市竹枝词》中有:“水程陆路免周旋,花市游人惯省钱。一二十文廉价雇,独轮车子半头船。”

▲云南(1900) 法国学者方舒雅拍摄

▲前挽后推式独轮车(清末) 拍摄者不详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有多位外国学人或记者,来到中国并在各地拍摄了大量记录社会时态的照片。这些留存下来的旧时照片中不乏四川各地独轮车的画面。当时各种独轮车的形样,以及其载物乘人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些照片而辨识和了解。

▲郫县(1909) 美国学者张柏林拍摄

▲灌县(1909) 美国学者张柏林拍摄

四川域内,有较多的丘陵与平坝地区,旧时普遍有使用独轮车习惯。川西坝子里,就更是司空见惯了。日本人中野孤山,曾于1906年底来中国并多年在成都旧制学堂担任教习,期间对成都等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其所著的《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一书中有这样的记录:“蜀都街道完全是用石头铺成的,比如东大街又宽敞又漂亮,其街道的中央,有一条笔直的沟状路,这就是车道。独轮车经常沿着这条沟道搬运货物。我国的车有两个轮子,是拉着走的;而蜀地的货车是一个轮子的,从后面推着走。运送时,可以一直看护着装在车上的货物,因此,货物不会有散落遗失的情况。这一点的确非常方便。有时,还用独轮车载人。这种时候,一般要在车上牢牢地捆上一把竹椅子,让人坐在上面,推着车走。偶尔也有让人坐在货物上的。”

▲龙泉驿(1941) 美国记者迈登思拍摄

▲龙泉驿(1941) 美国记者迈登思拍摄

鸡公车之名,直到清晚民国时才见于一些书文杂记。独轮车推行中,其木质轮轴与轴孔间产生摩擦,发出“叽叽嘎嘎”的声响,如同公鸡鸣叫,这大概是独轮车得名“鸡公车”的原因。清·周询《芙蓉话旧录》载:“车则只有独轮者,中作倚式,后有长木柄二,如燕尾形,车夫以两手持之前推。车上无帷障,雨则张盖或荷笠乘之。车行时,轮响呜呜如鸡鸣,俗呼曰'鸡公车’。然皆乡间用之,除运米入城,城中无乘此者。”周询,清光绪年间举人,曾先后在隆昌、华阳、广安、成都等多地担任官职,其对四川之民风民俗应是了然于胸。还有一些记录如,傅崇矩《成都通览》载:“赶青羊宫,即二仙庵之花会也,在省城外之西南四五里。出南门行,……有鸡公车,车钱十一二文。”郭沫若《初出夔门》载:“当时的东大路是要经过永川、荣昌、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地的,交通机关是原始的鸡公车(在小小的独轮车上安一把坐椅,坐者向前,推者在后)、肩舆和溜溜马,回到成都要费十天工夫。”刘师亮在其《成都青羊宫花市竹枝词三十首》中写道:“车坐鸡公价不奢,周围一转布蓬遮。车夫揽客殊堪笑,不喊先生喊老爷。注:是时尚无马路,多以鸡公车载客。”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鸡公车”之名由“叽咕车”而来。独轮车行走中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于是有了“叽咕车”的称呼。著名学者李劼人在其长篇小说《大波》中写道:“我们川西坝的人到底感谢诸葛亮先生,他的遗制木牛至今尚在为我们服务,不过改了一个名字叫叽咕车。”另在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写道:“从南门到青羊宫的大路上,又是轿子,又是叽咕车,而走路的也不少。……镇上的街面,自然是石板铺的,自然是遭叽咕车的独轮碾出了很多的深槽。”李劼人还在与友人的书信《致张蓬舟》中特别提及:“推石头的叽咕车,就是空车,其木轴头在轮转时,也会发声的。鸡公车实为叽咕车,见《死水微澜》之注。”鸡公车,依其声响而得其名,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清晚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其他一些使用金属滚珠轮轴和橡胶轮胎的车具,木制独轮车则成为了最后的能发出“叽叽嘎嘎”或“叽叽咕咕”声响的原始车具。与众不同,当也是其冠名“鸡公车”的原因。顺便说一下,也有将鸡公车写作“机工车”的。民国学者罗文汉《旅蜀日记》载:“乘机工车(单轮人推小车)出桑林,至牛华溪。牛华溪一带,盐井林立,黑烟缭绕,炼厂群联,竹篱匹接。”

▲成都(1917) 美国学者甘博拍摄

▲成都(1917) 美国学者甘博拍摄

旧时的鸡公车,其窄窄的轮缘对路面有较大的破坏力。即便是石质路面,也会在鸡公车的经常性使用下形成一道道沟槽。至今还能在一些地方的石板路面上看到这种车辙痕迹。为了保护路面,以及田塍堤道,旧时对鸡公车的使用多有限制。例如,清嘉庆《温江县志》载:“开挖城壕道,堤岸栽植杨柳七百株,柳以内不准小车行走,以护城脚。”傅崇矩《成都通览》中也记录有:“省城之车,如鸡公车等,均自城外推入者,嗣因损坏街石,街民令推车者出过街钱,或一文或二文不等,如无钱者虽妇女亦勒令下车步行(乡间妇女乘坐鸡公车甚不雅观,然乘者甚多)。或估令车夫将车抬走,不准推行。后经警局禁止,然鸡公车只准推行城边一带及城内之空地,如运石、运米及警局之渣滓车,亦尚通行。近两年街面中心修有石槽,即为此等车设也。鸡公车能走灌县、汉州、郫县、龙泉驿、中和场等处,价甚廉,乡下乘者甚多。”

▲排练节目(2016)· 邛崃 · 夹关

▲花车游街(2017)· 龙泉驿 · 洛带

尽管现在有了更多的运输装载工具,但鸡公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仍然能在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型车具不便通行或有着弯曲狭窄路道的农乡,看到鸡公车的使用。当然,如今的鸡公车有了很多的改进,例如使用带有橡胶轮胎和滚珠轮轴的现代车轮,以及金属车架。另外,一些古镇古村的度假景点,也将鸡公车作为怀旧农具或稀罕之物,以招徕游客。看来,鸡公车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留存在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记忆之中。

(0)

相关推荐

  • “木牛流马”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运输工具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六出祁山,攻打曹魏的故事.那么,"木牛流马"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运输工具呢?真是像小说描写的&qu ...

  • 江北车湖丝阿姐上班去听薛老师讲故事(2)

    湖丝阿姐上班去,是昔日上海的一道风景线. 图1为随意老师提供的图片,工部局对小车的核定载重为500斤. 江北车,是不是江北车夫推车就如是说呢?薛里勇老师的回答: 当年外来打工妹丝厂女工称之为" ...

  • 巴蜀汉代画像砖

    巴蜀地区的画像砖与同时代的画像石.画像石棺.墓阙等一样,是汉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体现,它们同源异流.斗彩争艳,因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而驰名中外.在中国考古史.美术史上璀璨夺目,对研 ...

  • 巴蜀风物博考:竹器

    人类利用竹材制作各种器具的历史可谓久远.关于竹制的箕与笊篱之始源传说,清·陈元龙<格致镜原>转<事物原始>载:"箕,漉饭器也:敛去谷之糠秕者,名曰簸箕,自神农氏始,诗 ...

  • 风物博考 | 辣椒入川史

    辣椒,对于嗜好辛香.无辣不欢的四川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以麻辣调味,更成为了当今各派川菜之主流.辣椒本属外来之物,但却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四川人的膳食习惯.本文根据旧志以及其他有关文献中的记载, ...

  • 收藏马未都 2015  勤勘博考探神州

    收藏马未都 2015&#160;&#160;勤勘博考探神州

  • 动漫博人传:考德发难,阿玛多轻松揭过,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动漫中,趁阿玛多在忙碌的时候,考德悄悄走到他旁边. 文/颚之巨人马赛尔 考德这次来,可是妥妥的不怀好意,每一个提问都在往把他往坑里牵.如果阿玛多的脑子稍微不好用那么一点,说不定就给他带到坑里了. 由 ...

  • 从普通二本到985博士,这是我的考博之路。

    /本文来自师弟亲身经历/ 1 大家好,我是土木小生. 师弟的拟录取通知终于公示了,这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还好他终于坚持了下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简单介绍一下师弟的背景:某个二本院校土木工程给排水专业 ...

  • 今年就要毕业了,自己很迷茫,是考博还是出来工作比较好?

    关注仁泽易道师父好久了,经常看您的文章,感觉分析仔细.到位.我今年夏天毕业,想麻烦您帮我看看适不适合继续读博?如果不读书开始工作的话,向哪方面发展比较好?女,安徽人,生于阳历1995年12月13日丑时 ...

  •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1届第9次月考第12题: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

    重庆·云师堂 高考临近,每位学子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你是不是只关心520? 不,我比较关心六一. 先有520,再有六一,不是更好? 欲望无休无止,但我们要注意吃相. 你在说什么? 我说,不着边际的对话 ...

  • 17岁少年考博成功!南理工这把真火了!!!

    17岁考上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问题,只有南理工的胡耀元能回答了! 图源:紫牛视频截图 最近几天,南京家长的朋友圈都被这个"神奇少年"刷屏了,14岁考上研究生,17岁考上 ...

  • 明年此日青云去:文史哲专业考研考博经验征集

    寒来暑往,这是"尔雅国学"公众号陪伴大家走过的第6个春秋.6年来,我们一起读书,也一起成长.这个过程中,收到了不少小伙伴的来信与留言,分享了读书过程中的喜悦,也聊到了人生道路上的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