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五)

28.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字词释义】

(1)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2)周礼:书名,周公著。记载古代政府各部门的职官制度。又名周官。

(3)六官:周朝的六种官制。它们是:(一)天官(měng)冡宰,(二)地官司徒,(三)春官宗伯,(四)夏官司马,(五)秋官司寇,(六)冬官司空。

(4)大小戴:指西汉的学者戴德与戴圣。二人是叔侄关系,有“大戴”、“小戴”之称。

(5)礼记:儒学经典之一。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后来失传,《小戴礼记》因郑玄为之作注,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礼记》。其内容包罗万象,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6)礼乐:各种礼仪与配合典礼的音乐与制度。

【译文参考】

周公旦撰写了《周礼》这本书,记载了周朝的六种官制,保存了治理国家的体制。

西汉的学者戴德和戴圣,分别注释了《礼记》这本书,书中阐述圣贤的言论,以及各种有关礼乐的典仪制度,相当完备。

【故事天地】曾子易(zé)箦:

曾子重病躺在床上,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儿子曾元、曾申坐在床脚。坐在角落的童子拿着蜡烛。

童子无意中发现曾子身下是一张华美而圆润,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便脱口称赞,子春忙制止他不要讲下去。曾子听见后,惊惧地说:“啊!”“是的!那是季孙赐给我的,我一直没换。元,扶我起来换竹席。”

曾元答道:“您的病很严重,不能挪动您的身体。等天亮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童子。君子以德爱人,小人用姑息迁就来爱人。我还有什么可求的?我能得正道而死,已足够了。”

于是,他们赶紧换掉席子。换完席子,曾子尚未安稳地躺下就逝去了。这就是“曾子易箦”的故事。

2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字词释义】

(1)国风:《诗经》体裁之一。指周代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分为15国。大抵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民歌。

(2)雅:《诗经》体裁之一,分为《大雅》、《小雅》。《大雅》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时的诗歌。

(3)颂:《诗经》体裁之一,是祭祀宗庙的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类。

(4)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

(5)讽咏:朗诵与吟唱。

(6)春秋:书名,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而成,记载了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其文字简短,多含褒贬,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译文参考】

《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应当时常朗诵与吟唱。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逐渐被人遗忘,于是孔子就编著了《春秋》,这部书中有褒有贬,善恶分明。

【故事天地】问一得三: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派人送来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意思是鲁伯送的鱼。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陈亢问伯鱼:“你父亲有没有特别传授给你什么?”伯鱼说:“没有啊。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就回去学诗。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3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字词释义】

(1)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是注解《春秋》的书。

(2)公羊:《公羊传》的简称。早先是战国时公羊高所撰,到汉景帝时再由公羊寿与胡毋生写定。此书以问答形式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3)左氏:指《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所撰。以叙事为主,着重在以史事来证实《春秋》。

(4)谷梁:指《谷梁传》,战国时谷梁赤所撰。

(5)经:古代图书目录有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这里指儒家典籍。

(6)子:古代图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的子部。此指诸子百家的书籍。

【译文参考】

给《春秋》作解释的有合称“三传”的书,分别是战国时公羊高的《公羊传》、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的《左传》、战国时谷梁赤的《谷梁传》。

儒家典籍都通晓了之后,才开始读诸子百家的书,对各家的书要摘录重点,记住其中的事例。

【问题讨论】

(1)古人看“应该”看的书,像儒家典籍和诸子百家的书等,这样才懂得如何做人处世,现在许多人只看“喜欢”看的书,像漫画、杂志、小说等。会有什么问题?古人看“应该”看的书,有什么好处?

(2)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本书?或哪一则故事?想想看:它的哪一点最感人?为什么?

【故事天地】

(1)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代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会有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连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的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2)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西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半部论语”是强调儒家思想的精深。

31.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字词释义】

(1)子:古代称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为“子”。此处指五子所著的书。

(2)荀:荀子,战国时赵人荀况。著《荀子》上、下二篇。

(3)扬:扬子,西汉的扬雄。著《太玄经》、《法言》二书。

(4)文中子:隋代的王通。著《元经》、《中说》二书。

(5)老:老子,道家始祖李耳。著《道德经》。

(6)庄:庄子,战国时庄周。著《庄子》。

【译文参考】

在古代有五本重要的子书,分别是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这五人的著作(《荀子》、《法言》、《中说》、《老子》、《庄子》)。

明白了经书和子书后,就可以研究各种的史书,从中考证各朝代相传的顺序,以便知道他们兴起和衰亡的道理。

【问题讨论】

请猜一猜古人为什么说要读《荀子》、《法言》、《中说》、《老子》等子书?如果你要推荐别人读一些书,你的推荐标准会是什么,并说一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些书代表作者的思想理论、求学、处世等道理,可为学习者所效法。教师可以举一二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要培养阅读好书的习惯。)

【故事天地】老子: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出生有多种神话传说:有的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也有的说,老子的母亲吃下两个连在一起的李子,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还有的说,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藏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老子”。

老子为人清心寡欲,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位上没有什么升迁,他始终与世无争。他济助世人的法术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药;此外,还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来修身养性,消灾辟邪。

后来老子将出关西去,打算升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老子也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老子有个仆人叫徐甲,从少年时就受雇于老子,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就急着想讨回工钱但又怕要不着,于是求人写了状子向令尹喜告状。但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要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大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老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当初因为我官小钱少,连个打杂的人都没有,所以才雇用你,同时也把‘太玄清生符’给你,让你能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进了‘安息国’,到时我将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为什么要这般急呢?”话一说完,就让徐甲张开嘴把“太玄真符”吐出来,吐出的符上的朱砂字迹就像刚写的一样,而徐甲顿时也变成了一具枯骨。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向老子请求,自愿替老子还债。老子就把太玄真符扔向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代老子付了徐甲二百万钱的工钱。随后,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并口述了五千字后就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了。

令尹喜回去后就把老子所讲的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经典《道德经》。后来,令尹喜按照老子所教,果然修成了神仙。

(0)

相关推荐

  • 古代名著并称③「中华文化常识简介」7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六经] 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 ...

  • 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

    在我们从小学到的课本中,就有论语和其它典籍的文章.除了论语,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五)

    <声律启蒙>下·十四盐 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①.醉候对诗史②,眼底对眉尖③. 风飁飁④,雨绵绵⑤,李苦对爪甜.画堂施锦帐⑥,酒市舞青帘⑦. 横槊赋诗传孟德⑧,引壶酌酒尚陶潜⑨. 两曜 ...

  • 《声律启蒙》导读(五)

    <声律启蒙>上·九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①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 ②鱼圉圉,鸟喈喈,③草履对芒鞋.④古贤尝崇笃厚,时辈喜诙谐. ⑤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 ⑥缓抚琴弦, ...

  • 《声律启蒙》导读(十四)

    <声律启蒙>下·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①对瑶琴②.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③. 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④.秦王亲击罐⑤,虞帝自挥琴⑥. 三献卞和尝泣玉⑦,四知杨震固辞金⑧. 寂寂秋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三)

    <声律启蒙>下·十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对藜杖①,涧水对池冰. 张兔网,挂鱼罾②,燕雀对鹍鹏③.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④. 宴客刘公 座上满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二)

    <声律启蒙>下·八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①. 天北缺,日东生②,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 ...

  • 《声律启蒙》导读(十一)

    <声律启蒙>下·六麻 松对柏,缕对麻①,蚁阵对蜂衙②.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③. 白堕酒,碧沉茶④,品笛对吹笳⑤.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 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⑥. 飒飒秋风,度 ...

  • 《声律启蒙》导读(十)

    <声律启蒙>下·四豪 琴对瑟,剑对刀,地迥对天高①.峨冠对博带,紫绶对绯袍②. 煎异茗,酌香醪③,虎兕对猿猱④.武夫攻骑射,野妇务蚕缫⑤. 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⑥. 螺髻青浓,楼 ...

  • 《声律启蒙》导读(九)

    <声律启蒙>下·二萧 恭对慢,吝对骄①,水远对山遥.松轩对竹槛②,雪赋对风谣③. 乘五马,贯双雕④,烛灭对香消.明蟾常彻夜,骤雨不终朝⑤. 楼阁天凉风飒飒,关河地隔雨潇潇⑥. 几点鹭鸶,日 ...

  • 《声律启蒙》导读(八)

    <声律启蒙>上·十五删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①.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②. 风淅淅,露漙漙③,绣毂对雕鞍④.鱼游荷叶沼,鹭立蓼花滩⑤. 有酒阮貂奚用解,无鱼冯铗必须弹⑥. 丁固梦松, ...

  • 《声律启蒙》导读(七)

    <声律启蒙>上·十三元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①. 鱼跃沼,鹤乘轩②,醉胆对吟魂.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③.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诣阙王通,献&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