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导读(五)
28.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字词释义】
(1)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2)周礼:书名,周公著。记载古代政府各部门的职官制度。又名周官。
(3)六官:周朝的六种官制。它们是:(一)天官(měng)冡宰,(二)地官司徒,(三)春官宗伯,(四)夏官司马,(五)秋官司寇,(六)冬官司空。
(4)大小戴:指西汉的学者戴德与戴圣。二人是叔侄关系,有“大戴”、“小戴”之称。
(5)礼记:儒学经典之一。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后来失传,《小戴礼记》因郑玄为之作注,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礼记》。其内容包罗万象,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6)礼乐:各种礼仪与配合典礼的音乐与制度。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IyMTcvMjE2MDY1MDYzXzFfMjAyMTAyMjIwNTQ2MDMyMTA=.jpg)
【译文参考】
周公旦撰写了《周礼》这本书,记载了周朝的六种官制,保存了治理国家的体制。
西汉的学者戴德和戴圣,分别注释了《礼记》这本书,书中阐述圣贤的言论,以及各种有关礼乐的典仪制度,相当完备。
【故事天地】曾子易(zé)箦:
曾子重病躺在床上,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儿子曾元、曾申坐在床脚。坐在角落的童子拿着蜡烛。
童子无意中发现曾子身下是一张华美而圆润,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便脱口称赞,子春忙制止他不要讲下去。曾子听见后,惊惧地说:“啊!”“是的!那是季孙赐给我的,我一直没换。元,扶我起来换竹席。”
曾元答道:“您的病很严重,不能挪动您的身体。等天亮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童子。君子以德爱人,小人用姑息迁就来爱人。我还有什么可求的?我能得正道而死,已足够了。”
于是,他们赶紧换掉席子。换完席子,曾子尚未安稳地躺下就逝去了。这就是“曾子易箦”的故事。
29.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字词释义】
(1)国风:《诗经》体裁之一。指周代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分为15国。大抵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民歌。
(2)雅:《诗经》体裁之一,分为《大雅》、《小雅》。《大雅》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时的诗歌。
(3)颂:《诗经》体裁之一,是祭祀宗庙的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类。
(4)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
(5)讽咏:朗诵与吟唱。
(6)春秋:书名,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而成,记载了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史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其文字简短,多含褒贬,后世称为“春秋笔法”。
【译文参考】
《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诗经》的四种体裁),应当时常朗诵与吟唱。
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逐渐被人遗忘,于是孔子就编著了《春秋》,这部书中有褒有贬,善恶分明。
【故事天地】问一得三: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派人送来一条鲤鱼,所以孔子给儿子取名叫孔鲤,字伯鱼,意思是鲁伯送的鱼。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陈亢问伯鱼:“你父亲有没有特别传授给你什么?”伯鱼说:“没有啊。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就回去学诗。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庭院,我快步经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就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的说:“我今天问了一件事,却得到三方面的收获:知道了诗的作用,知道了礼的作用,也知道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3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字词释义】
(1)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是注解《春秋》的书。
(2)公羊:《公羊传》的简称。早先是战国时公羊高所撰,到汉景帝时再由公羊寿与胡毋生写定。此书以问答形式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
(3)左氏:指《左传》,也叫《左氏春秋》。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所撰。以叙事为主,着重在以史事来证实《春秋》。
(4)谷梁:指《谷梁传》,战国时谷梁赤所撰。
(5)经:古代图书目录有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这里指儒家典籍。
(6)子:古代图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的子部。此指诸子百家的书籍。
【译文参考】
给《春秋》作解释的有合称“三传”的书,分别是战国时公羊高的《公羊传》、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的《左传》、战国时谷梁赤的《谷梁传》。
儒家典籍都通晓了之后,才开始读诸子百家的书,对各家的书要摘录重点,记住其中的事例。
【问题讨论】
(1)古人看“应该”看的书,像儒家典籍和诸子百家的书等,这样才懂得如何做人处世,现在许多人只看“喜欢”看的书,像漫画、杂志、小说等。会有什么问题?古人看“应该”看的书,有什么好处?
(2)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本书?或哪一则故事?想想看:它的哪一点最感人?为什么?
【故事天地】
(1)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代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会有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连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的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2)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西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半部论语”是强调儒家思想的精深。
31.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字词释义】
(1)子:古代称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为“子”。此处指五子所著的书。
(2)荀:荀子,战国时赵人荀况。著《荀子》上、下二篇。
(3)扬:扬子,西汉的扬雄。著《太玄经》、《法言》二书。
(4)文中子:隋代的王通。著《元经》、《中说》二书。
(5)老:老子,道家始祖李耳。著《道德经》。
(6)庄:庄子,战国时庄周。著《庄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译文参考】
在古代有五本重要的子书,分别是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这五人的著作(《荀子》、《法言》、《中说》、《老子》、《庄子》)。
明白了经书和子书后,就可以研究各种的史书,从中考证各朝代相传的顺序,以便知道他们兴起和衰亡的道理。
【问题讨论】
请猜一猜古人为什么说要读《荀子》、《法言》、《中说》、《老子》等子书?如果你要推荐别人读一些书,你的推荐标准会是什么,并说一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些书代表作者的思想理论、求学、处世等道理,可为学习者所效法。教师可以举一二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要培养阅读好书的习惯。)
【故事天地】老子: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出生有多种神话传说:有的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也有的说,老子的母亲吃下两个连在一起的李子,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还有的说,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藏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老子”。
老子为人清心寡欲,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位上没有什么升迁,他始终与世无争。他济助世人的法术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药;此外,还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来修身养性,消灾辟邪。
后来老子将出关西去,打算升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老子也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老子有个仆人叫徐甲,从少年时就受雇于老子,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就急着想讨回工钱但又怕要不着,于是求人写了状子向令尹喜告状。但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要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大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老子。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当初因为我官小钱少,连个打杂的人都没有,所以才雇用你,同时也把‘太玄清生符’给你,让你能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进了‘安息国’,到时我将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为什么要这般急呢?”话一说完,就让徐甲张开嘴把“太玄真符”吐出来,吐出的符上的朱砂字迹就像刚写的一样,而徐甲顿时也变成了一具枯骨。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向老子请求,自愿替老子还债。老子就把太玄真符扔向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代老子付了徐甲二百万钱的工钱。随后,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并口述了五千字后就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了。
令尹喜回去后就把老子所讲的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经典《道德经》。后来,令尹喜按照老子所教,果然修成了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