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黑女墓志》笔画解析
《张黑女墓志》赏析
姬 学 友
《张黑女墓志》原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清朝人为避康熙皇帝玄烨讳,故称《张黑女墓志》。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作者、书者无从考察。原石久已不存,仅存一明拓裱孤本。道光年间为何绍基所有,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张黑女墓志》局部图
《张黑女墓志》是北魏墓志的集大成之作。它广涵众长,笔法结体具佳。既有碑书古朴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书法峻利疏朗,秀润蕴藉。何绍基极爱此志,曾携此志进行2万余里“长征”,日夕观摩,爱不释手。谓此志“化篆入楷,遂而无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清包世臣评曰“此帖骏利如《隽秀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精密如《敬显秀》”。
《张黑女墓志》在南北朝碑版中,风姿特立,出类拔萃,用笔、结体各具特色。
用笔:中侧并施,方圆兼备。中侧并施:中锋多用于长横、长竖、长撇、长捺,得内压圆浑之趣;侧锋多用于短横、短撇、横钩、方折中。这些短撇及横钩转折,配以左右开张的撇捺,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方圆兼备,以圆笔为主,《张黑女墓志》除撇、捺挑起多用方笔,点、折方圆兼用外,其余笔画大多为圆笔。妙在方圆结合精巧、和谐,达到刚柔相济之效,使墓志婉约中暗呈刚健,雄劲中隐含柔美,刚而不棱,美而不媚,显示出内涵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
点画:横平竖直,但平而不板,直而不僵。轻重并举,丰富多趣,极具韵味和情致。
横画有长横、短横两种。长横或方起圆收,或圆起方收,两端重而缓,中间轻而快。使得首尾俱低,中高如覆舟状,于不平中求平,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如“七、弦”等字。短横多左尖横,露锋入纸,收笔略有上翘,显得粗壮雄厚。有时以点画出之,活泼轻灵。如“南、于”等字。
竖画,有的起笔作尖状,顺锋轻入,如“化、俱”中单人旁中竖;有的直笔横落,见夸张的起笔痕迹,增强了字的装饰效果,如“水、十”等字。收笔有悬针和垂露之别,悬针竖用得极少,但偶见风采,给人一种锐利中见含蓄的感觉;垂露竖,直中有曲,曲中求直,给人以刚中有柔、挺劲有力的感觉。如“帝、除”等字。并列的两竖多相背取势,即两竖中部都稍向内弯,如“日、桐”等字。
撇画,有长、短之分。短撇迅捷劲利,采用切锋侧过笔法,古称“啄”,“啄”之必峻。如“徒、於”二字,前者两小撇构成的双人旁似有千钧之力,与后面的“走”字下部连绵搭配,取得了一种刚柔并济的和谐效果;后者“於”字第四笔短撇单看似觉生硬,与整个字的风格不相统一,但仔细玩味,全字独有的疏而不漏的结构美正是由于它下面的行草双点构成。长撇状若兰叶,清丽圆润,细而柔曲,撇尖上翘,末端粗重敦厚,中含隶意,形成含蓄开张之势,如“人、吏、元、父”等字。另有一类撇画,收笔向左出锋,作“弯尾撇”,骨力含蓄内蕴,如“成、轨”等字。
捺画有平捺、斜捺。平捺尽势而去,挺拔有力,有一泻千里之势,如“之、远、通”等字;斜捺刚劲利落,如金错刀,示人以刚正不阿之感,如“太、史”等字。《张黑女墓志》的捺画存有明显的隶书笔意,没有明显的一波三折,大多比较平直,一般是逆锋入笔,转圆笔顺锋力行至势尽,按笔而收,形成八分字的雁尾式。初看《张黑女墓志》,其捺画似乎大致相同,而仔细观察,其神态同中有异,各具风姿,例如同是一“人”字,一出锋,一不出锋;同是“長”,“長”出捺,而“张”字的“长”不出捺;还有象“牧、故”的捺,则近似唐代八法中的磔。
《张黑女墓志》的点姿态繁多,俯仰向背,随字赋形,极具变化。有侧点,竖点,平点,方点等。此外,有些短横、短竖及捺画都分别作侧点和平点,如“抓、刺”的短竖分别作竖点和方点,“良、魂”改末笔捺为露锋点。再有,由于《张黑女墓志》的笔画融入行书笔意,出现了连写点,如冲、無、然,这些点画顾盼生情,意态活跃自然,达到了孙过庭所说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的审美要求。
钩画灵活多变。综观全碑所有钩的笔法几乎无一相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隶法,如“乎、既”等字;一类如唐楷,如“方、蒲、元”等字。戈钩颇具特色,婀娜多姿,生动飘逸,寓刚于柔,寓巧于拙,出钩皆如楷法,如“茂、城”等字。另外不少字以垂露代钩,也使墓志增添了趣味,如“除”字等。
横折将内厌法与外拓法巧妙地运用于一体。有转有折,用方折较多。圆转处用篆法提笔暗过,如“高、相、口”字。方折处顿笔而成,如“名、是、胃”字。所有的横折转角,都是一笔运完,运足势以后切锋另下,下笔利落,运笔果敢,交接清楚,给人一种既连绵又干脆、有筋有骨、血肉充盈的感觉。如“黑、色、草、军” 等字。
结体:1、体呈横式,开张洞达。一是其章法直接承隶书,字距大于行距,给人以横式之感。二是疏密自如,竖向笔画疏朗,横向笔画紧密。这种疏处空灵、密处丰满、统一于一字之中,更增其横式之趣。三是部分笔画夸张变形,示人以横势之感。撇画大胆左伸,捺画变斜成平,尽势右展,点画流畅连贯如行书笔意,戈钩绵里藏针,婀娜右舒,横画尽力右行。
2、以楷为主,楷行结合。《张黑女墓志》楷行结合的字例俯拾皆是,如“纯、河”等字的点作行连,“亥”字的撇和点作行书意连,“於”则写成小草,即使一些全作楷体的字,也流露出顾盼呼应、流动活泼之势。
3、宽绰有余、雍容大方。苏轼论书曰“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 《张黑女墓志》虽是小字,然其宽绰有余可奉为典范。该碑中如“寿、书”等字上下层叠的横画,紧密而不拥挤;“朝、州”等字,竖向笔画之间疏朗开阔不乏呼应,字之布白疏密有致,雍容大方,令人回味无穷。
《张黑女墓志》的最大特点恐怕不在于这些点画的细枝末节,而是其所呈现的整体潇洒秀逸的风韵。康有为列此志为“质峻偏宕之宗,”又说此碑“如骏马跃涧,偏面骄嘶。”欣赏此帖,要察之墓志,以通其变;观之钟王小楷,以知其源;味其高古韵格,得其神气。
本文收入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书法艺术》(七年级)一书,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博主为《书法艺术》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七、八年级)的主要撰稿人,也是该套丛书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