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门的那道坎就在这里
一直有朋友跟我说腾讯会议这个app很好用,我也忍不住体验了一把。这个周五,呼朋唤友,约了一些朋友使用这个腾讯会议app。
这个app的好处是大家都可以成为主讲人。因为是第一次的缘故,我还是准备了话题的,讲了一讲郝少如师爷讲过的内容,学习武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动作。学员在这个阶段,先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把动作模仿出来。有些人,天生模仿动作能力很强,第一阶段就会学得很快很好。不过,在武式太极拳练习中,动作本身并不是最重要,而是为第二阶段服务的。我在构建学习体系的时候,就把第一阶段内容,放到线上,让大家在家里就可以把动作模仿得八九不离十,模仿得好最好,模仿不好也不要紧,因为还有接下来得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学习身法。所谓身法,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身体的法则。就是我们在做动作时,身体各部位的正确位置。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骨骼有没有摆对,摆对了就会有神奇效果,摆不对,就是广场舞效果。
在武式太极拳前辈总结中,武禹襄祖师最早提出了身法八要譬如松肩、坠肘、涵胸、拔背等等,到郝月如老师,又增添了五条身法,合起来称为十三身法。以前我写过不少关于十三身法的内容。
身法,是练拳还是跳操的分界线。有了身法的动作,就是太极拳,没有身法的动作,就是广播操。这也就是郝月如老师说的:“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身法摆对了,气势就出来了。
身法学习,文字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点用,不过效果不好,基本就是隔靴搔痒。再思考再琢磨,不如懂的老师几秒钟的调校。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就是卡在了这里,这是一个自学者很难逾越的障碍。在我的太极拳教学体系中,线下课就是用来调校身法的。
第三阶段,是心法学习。所谓心法,这又是一个古人的用语习惯。现代汉语其实也有,譬如家长对着孩子吼:“你心思在哪里啊!不好好学习。”心法,就是注意力的法则,也就是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力放在哪里的规则。有了身法,再加上心法,训练效果会再上台阶,没有心法,就会成为一个干瘪的行拳架子。
现在有个神奇的情景,很多大师不讲身法,甚至不懂身法,一来就是高大上的心法,好像练身体都显得太低级了,直接往高层次走。其实,没有身法只有心法的拳架,练的是海市蜃楼。种种神奇,只能在徒弟身上出现,遇到外人,只能要求对方要有武德了。
在武式太极拳行拳中,食指是心法中的一个要点,注意力放在食指竖直向上,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会被领起来,肩肘就会比较到位。在手掌上,另一个需要投入注意力的部位是掌根。因为是坐着跟大家聊的,所以都拿手掌来举例。
太极拳学习,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认真学习,功夫也就渐渐上身了。当然,所谓功夫上身,对付普通人而已,真跟练家子动手,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