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前辈们的教法和次序
在武式拳的教练过程中,很能看到读书人的认真。武式拳的前辈们更多地讲授初学者应该怎么练,而不是经常空谈高大上的境界。
郝少如老师在《习练武式太极拳的基本过程》中,写得很清晰。我上一篇文字偷懒了,是从网上直接搜出来粘贴过来的。后来,跟我手头拥有的这篇文章比对了一下,发现网上文章是有遗漏的。是不是故意遗漏的,我不知道。
我手头的文章增加处再录出来分享给大家:
这十三条身法就是练好武式太极拳的方法,然而要掌握好身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先选择最基本的一两条身法进行练习,练到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直到身法全部掌握并将它们联成一体。在身体中正的基础上,身法应从求尾闾正中练起,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掌握。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于腰间,脊骨之气能够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于灵活,协调,进而再求掌握行气运劲的本领。
我划线部分,就是网上漏掉的部分文字。这一段文字很重要,讲述了练习身法的次序。大家注意,次序很重要,《大学》里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讲的就是次序的重要性。
武式太极拳前辈武禹襄、李亦畬都是读书人。他们对事物的研究,跟普通习武者还是有区别的。
在身法的练习中,他们的做法,很接近于现代体育,是一项一项要求叠加的,而不是笼统泛泛地讲一些实际不太好操作的要求。对于现代太极拳学习者来说,困难之处在于:他们的用语都是那个时代的用语,跟我们现代用语有很大出入了。现代人,对于那个时代的身体部位的名词,已经越来越陌生了。随着现代解剖学进入中国,我们现代人更接受解剖名词,用解剖名词说这些要求,可能大家更容易理解。
5月19日,我在阳澄湖畔组织了一期太极拳猫步培训班。这次培训班有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学员都参加过我的课程,有些是以前的猫步班,有些是线上的筑基5式班。当我再次近距离演示给大家看什么是腰椎竖直,什么是尾闾正中时,大家几乎是一看就明白。
事实上,尾闾中正、腰椎竖直、松腰、纠正骨盆前倾,讲的就是一件事情,就看你能不能做到位。
当然,明白之后就是吃苦头
身体条件有了,脑子里概念清晰了,训练的效率就出来了。
有朋友体验到了,只要动作正确,貌似慢悠悠的动作,训练量是很大的。还感叹猫步:很难但很酷
慢悠悠的训练,有朋友说:练狠了!但是每一步的酸爽好像很陶醉。
只要方法正确,身体会时时变化。到这一步,练太极拳就是一种乐趣,我都有点担心大家练得太猛了。有朋友甚至喊出了:早知走猫步,何必瞎打拳
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年是最好的一年》这个群里,越来越多的朋友进步明显。练出东西的朋友,跟没有摸到门的朋友,举动是不一样的,甚至说话都是不一样的。太极拳有没有练出功夫,有没有摸到门口,有时候一开口就行了。
今年上半年,还有一次太极拳猫步培训活动,预计在下个月,6月的月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当然,我会先满足参加过我线上筑基5式课和线下猫步课的朋友的。有基础跟没基础,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