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19 以德服人
NO.219
当了整整十五年宰相的元载,就这样屈辱地离开了人世。
之后他的妻子王蕴秀(名将王忠嗣之女)、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也都被诛杀,家产则全部被籍没充公。
元载究竟有多少家产,由于史书缺载,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要想知道一盘菜到底好不好吃,并不需要把这盘菜全部吃掉,只要尝一口味道就够了;要想知道元载到底有多贪,也并不需要搞清楚他的全部家产,只要看一点细节就够了。
据说查抄元载家的时候发现,他家中仅胡椒就有八百石(一石相当于一百升)——那时的胡椒都是从印度等地进口的,其价格之昂贵堪比黄金,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由此可见,元载搜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
这样看来,他落得如此下场,就如同海鲜到处有,偏偏要去福岛吃鱼生——死得一点也不冤枉!
元载死后,接下来自然轮到王缙了。
王缙本来也要被赐死,但主审的吏部尚书刘晏为他向皇帝求情,说王缙只是从犯,可以网开一面。
看在刘晏的面子上,王缙最后总算保住了性命,被贬为括州(今浙江丽水)刺史。
与王缙命运相似的,还有王昂、杨炎等人。
按照李豫的意见,这些人也都是要被诛杀的,幸亏吴凑极力劝谏,这才改成了贬官。
接下来,该用谁来担任新的宰相呢?
李豫对此早有安排。
在诛杀元载数日后,他一下子任命了两个宰相——之前曾遭元载打压的太常卿杨绾为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常衮(gǔn)为门下侍郎,两人都加同平章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以前的唐朝宰相通常由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担任,怎么现在变成了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了呢?
这其实与安史之乱有关。
安禄山叛乱后,李唐朝廷为了表彰平叛功臣,往往把中书令、侍中这样的顶级头衔授予某些建下大功的将领,比如肃宗李亨就曾加授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但郭、李二人长期领兵在外作战,不可能参与朝政,因此中书令、侍中也就逐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荣誉职务,而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则顺理成章地以副代正,成为了两省事实上的最高长官。
之后,唐朝的宰相通常就由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分别加同平章事(全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为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事)来担任,而其他官员只要加“同平章事”衔,也就成了宰相班子的一员。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新宰相杨绾。
杨绾出身于关中名门弘农杨氏,早年就以聪慧著称,加之好学不倦,博览群书,长大后才华横溢,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公元754年在制举考试(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举,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不定期举行的特科)中一举夺魁,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
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历任右拾遗、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每一段职业生涯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一时声名鹊起。
杨绾为人正直,又向来以清廉著称,如今皇帝用他来取代奢侈无度的元载,其意义自然是十分明显的。
这一点,官场中人都看得出来。
任命颁布后,不少官员都纷纷作出了反应。
中书令郭子仪晚年很注重享受,得知杨绾拜相的时候,他正在大宴宾客,听到消息后便马上撤除了五分之四的乐队和歌伎;
御史中丞崔宽是西川(治所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崔宁的弟弟,生活十分奢靡,在城南建有一座极为豪华的别墅,杨绾上位后,他立即忍痛将别墅拆除;
京兆尹黎干喜欢摆谱,每次出门都要带一支百余人的仪仗队,现在也赶紧缩减规模——减到了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