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致良知”原来是和佛教圣典是相同的,儒释道本为一家
我们大家都知道王守仁,号阳明,人们又把他称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圣人。“圣人”这个称号在中国古代只有孔子可以当得起。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今天我和大家谈谈致良知这门学问。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其实,王阳明的“心学”和佛教圣典是相通的,王阳明讲:人人皆可成圣。佛教圣典曰:世人皆有成佛的因,惟心自造。中国民间俗语常说: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都是异曲同工,人的祸福寿夭,皆人自招。大人至善,就算寿终正寝,也显不出地狱相,因为心是洁净的,而贪嗔痴恨心重者,地狱相立显。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人要努力去除内心的尘垢,才会找寻到本来那颗洁净的内心,然后通过做正确的事完善自我,就会成为圣人,这就是致良知。这样活得通透,就如佛教里讲证得了大智慧,你就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已经无惧、无惑。
人的进步与修行不需要一定出家,多学学王阳明的心学,在尘世里努力做正确的事,为国家、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努力拼搏,就是大修行。小到勤俭持家过日子也是成圣成贤之路。你比方说有人做了坏事,去寺庙捐了一些钱,上了香追求心安理得,能是修行吗?在应该主持公道时,坚持了公道正义就是修行,再和处事的智慧相结合就更加完美了!有人说,我不做恶事,怎么还活得这样苦逼,还是勉强得以温饱。有人干坏事,还是肥马轻裘,是不是没有因果?那你的理解就太肤浅。就好比某人以前欠账太多,他先得把以前的账还了,他才能再慢慢享用以后挣得钱。有人以前存款太多,他现在胡吃海喝,还是在花存款,等他挥霍无度之后又苦逼了,报应才显。现实中那些明理善良的妇女往往能生下兴家旺业的儿子,那些高中进士的人怎么会出自没有操守德行的人家呢?那些只知念念佛号,不知用心体悟真经的人终是迂腐之人。儒释道其实都在催人奋进,而不是消极避世,有人误读了经典,那些真的高僧在寺院里也是极其勤奋,努力开悟的过程就是奋发有为的过程。有些只是假修行人,虽置身佛门也是徒劳无功。我等在俗世中不断努力养家,传道,授业,解惑,行正确的事,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大修行。
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良知才会显现出来,这样才会在成圣成贤的路上更进一步,才会真的面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