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六日 鸟鸣

下午我正在屋里看书,忽然听的外面有很热闹,定下念头一听,才发现不知何时,大殿前的树上传来清澈的鸟鸣。

一只鸟仿佛在讲经,啼鸣的声音,婉转多折。
听起来很是严肃,声音来自那棵大树的最高端,讲一句,停顿一下,短短长长,很有章法。
午后无风,树叶也安静了,鸟鸣的清丽,在碧蓝的天空下格外明亮。
我赶紧出门拿起手机录了一段。
这才发现,大概是雨后晴朗,鸟们都出来了,走过殿前的台阶,一阵群鸟的声音嘀嘀咕咕的从树叶间传来。
能听得出来,清亮的鸟鸣在控场,其他的鸟在按序发言,有的急躁,有的沉稳,有的表达不太流利。
恩,这是鸟们听完课,开始课间讨论了,讨论的比较和谐。
正在听着,有鸟从一棵树飞到了另一棵书,这可能是课堂小组在重新组合。
我是北地来的人,北地寒冷,麻雀居多。
在我的家乡,记的小时候,我所住的那座小学校园,常常被白雪覆盖,偶尔会有一两只罕见的鸟飞来,但也说不上名字。
苦寒又干旱的北地,生灵并不多,尤其这种充满灵气的生灵。
我对动物极其喜爱,但又见的太少。
成年后,住进了城市,整天在车轮和人声,广告声中嘈杂,自然的声音更难听到了。
而这座坐落在深山里的古庙,正好位于气候最为湿润的浙江,鸟类和植物的繁多,向我呈现了世界的极大丰富。
你听听,这到底是有些什么鸟呢?好像不下五种。
今天听了一天鸟,能感受,就是懂了,感受到他们在聊天,在倾诉,还是在讨论。
音节如此复杂的鸟语,在他们的世界是否也有一套复杂的交流体系?
人类总是很傲慢,觉得动物不会说话,其实他们只是不会说人类的语言而已。
如果树上鸟也是如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他们也会嘲笑这些两脚兽,太笨。
笨的连鸟语也不会说,飞也不会飞,拖着沉重的身体,行动离不开地面,和地上爬的马陆,是属于一类吧。

物产丰富的地方,才有鸟兽聚集,它们饮山泉,吃草籽小虫,自由的择枝而栖,随时歌唱。

不像人,如果不依靠工具,就无法挣脱重力的牢笼。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在《逍遥游》中,谈到列子可以御风而行,轻然曼妙,洋洋得意,看上去非常潇洒。
但那还不是真正的逍遥和自由。
毕竟列子需要借着风,一旦风没有了,他就得回来。
而真正的逍遥自由是无拘无束,无所可持,这就是中国历代的哲学家到最后追求的,心性的自由。
世间万事因缘际会。
水汽多了,山岭深处较冷,天空凝聚朵朵白云。一旦太阳出来,温度升起来,又会云飞流散,露出碧空万里,仿佛刚才的栖霞没存在过一样。
这树间的鸟鸣,心里的欢喜,哪一样不如此呢?
云散了,不可惜,享受阳光就好。鸟儿歌唱完飞走了,听鸟叫的大爷要去喂鱼了。
一向轻盈潇洒的苏轼说:

“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正如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泰戈尔这样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在中国文士的心中,苏轼的这句清逸之作,蕴含着彻悟人生底蕴的禅机。

鸿雁掠过长空时,根本无心去留意留在雪地流水中的痕迹,本来世间万物的规律就是变动不居,生灭无常。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一切随缘自是,也就无所挂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