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进厂卷香烟”不奇怪,高收入就是高学历人才择业的一个标准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727)
“名校毕业生进厂卷香烟”不奇怪,高收入就是高学历人才择业的一个标准
网络上流传着一条新闻,标题是《人大、武大毕业卷香烟,流水线上研究生超30%,卷烟厂:他们自己要来的》。
文章透露,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拟录用人员共149人,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且近一半来自国外高校,其中绝大多数进入下辖7家卷烟厂。
名校毕业、高学历,向来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如今,一批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到了卷烟厂的一线岗位,是不是令人觉得诧异?
在很多人眼里,一线岗位往往是打工仔的首选。名校毕业生理由去科研单位、金融电子、大学院校、政府机关等高大上的单位,去烟草企业打工,有点落魄。
“学历岗位错置”是近年来屡屡牵扯社会神经的话题,如北大医学院研究生到北京某小学应聘当老师、清华北大学生到杭州街道办事处任基层公务员、深圳某些中学招聘清北研究生任老师......凡此种种,均打破了坊间对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预期。
那么,如何看待名校研究生到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呢?实际上,这是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常态,并无惊奇。
我们必须纠正以前的某些认识,如今,名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在就业时,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眼下,名校招生数量、研究生数量与30多年前增加了数倍,社会上高收入岗位趋于饱和,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降低身价,是正常之举。
名校和高学历毕业生选择某个岗位,肯定有相应的意图。譬如,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近年来有大半热衷于进入体制内,是因为体制内有保证,工作和生活相对稳定。
再譬如,北京名校的学生留京工作,或者保证能获得北京户口,或者保证有高薪收入。如果二者不能确保一个,那就应该是就业选错了方向,或者就业无门。
同理,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的研究生选择了烟草企业,认同的就是单位工资高、待遇好。这跟很多名校毕业生选择金融、电子、电力等领域的单位就业,是同一个道理。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消息中提到的“流水线录取工人超30%为研究生”。毋庸置疑的是,在研究生们看来,流水线工人的待遇肯定高,高学历从业者的收入也应该超过普通的工人。
此外,这些研究生肯定不会永久地停滞于一线岗位。企业管理层应该有意地培养管理人才,让研究生接受基层的锻炼。研究生也不会永远呆在一线,如果长久做劳力者,他们肯定会跳槽。
再如,杭州市的某些街道办事处也招录了很多清北毕业生做公务员,难道,这些清北毕业生真的会长期停留在基层?不会的,他们肯定有机会到区政府以上的机关担当重任。如果在最好的年龄段,长期地担任基层办事员,清北毕业生肯定会跳槽。
这些年,随着大学的扩招,高学历人才逐渐增多。即便是名校毕业和高学历,在就业上,也不会说按部就班地赢得优势。纸上功夫终觉浅,学问转化为谋生能力,需要实践的磨练。
名校标牌也罢,高学历也罢,实际上,当它们成为敲门砖的时候,只能够敲响最适合择业者最合适的那扇门。何况,名校毕业生也有良莠之分,好大学不一定意味着十全十美的好工作。
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名校的高学历研究生,都要降低择业时的期待值。毕竟,这是一个百舸争流、物竞天择的时代,对职业的选择,既要有收入、户口等方面的硬性条件,也要看重工作过程带来的精神体验和满足感。
在择业时,学历是敲门砖。在人生中,学历就是自身素质的招牌。我们希望孩子们考取名牌大学,实际上就是能够有更好、更多的选择,同时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如果孩子们对当前的工作很满意,就说明学历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