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的心愿/大海 2024-06-17 04:09:31 一个老兵的心愿:孩子你现在好吗?!——宝应县氾水镇新荡村老党员张曰亮寻找70年代所施救儿童的故事五月初夏暖意浓,千里寻亲赶路忙。“五一”假期刚过,一位古稀老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女婿们自驾的轿车前往北京方向,踏上了寻亲之路。故事还得从五十多年前说起。那就是1969年,一位21岁年轻有为、帅气健壮的已婚小伙张曰亮,尽管当时爱人已怀着快要出生的孩子,但他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在家人的积极支持下,于当年12月被批准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1505部队,(驻地北京市密云县)开始他的五年军旅生活。他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1971年3月的一天,北京地区天气虽然阳光明媚,但寒气未尽,人们还穿着棉衣,在农田里忙着春季积肥备耕。一位姓王的农民带着五岁的小男孩和村民们一起参加农田作业,在趁大人不注意时,五岁小男孩跑到露天水井旁玩耍,由于水井四周没有护栏,这个不懂事的小孩不慎滑到井里,这口井是用来农田灌溉的,储水量比较大。井体像一口坛子,井底直径有10多米,但井口直径不足1米,井也很深,从地面到井底有20多米,水深有10多米,施救的难度比较大。当时小孩父亲也冒险跳下去进行施救,由于不会游泳,悬扒在井壁上,随时会有掉下去的危险,井边围观的有百十号人,但再也没有人敢下去救了。这时小孩已沉入深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曰亮和他的指导员,在执行任务时,恰巧路过这里,老远就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有人还哭着喊救命,他们意识到可能有人落水了,他们赶紧跑到井边一看,果真有人掉到井里了,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张曰亮连忙卸下挎包,脱下棉袄,也没来得及和指导员商量,就奋不顾身的一头扎到井里了,他凭着一身的好水性,钻到水里摸了好几分钟,才捞到小孩,他首先将小孩托出水面,在井上的村民配合下,成功的救上了小孩。这时小孩的腹腔已灌满了水,呼吸微弱,奄奄一息。脸色发紫,深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小孩总算脱离了危险。小孩的父亲在张曰亮的极力协助下,也被成功获救。解放军跳井救人的消息被当地的县乡领导得知后,第二天,密云县委县政府就组织了百人慰问团,包括自发群众三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敲锣打鼓给营部送来了慰问信、感谢信、锦旗等。围观群众越来越多,顿时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口号连连不断,场面十分动人。张曰亮舍生忘死跳井救人的动人事迹得到军部党委和首长的高度赞赏,特给予记二等功一次。并授予“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标兵”、“活雷锋”荣誉称号。同年8月,军部在承德市举行由三千多代表参加的庆功领奖大会,张曰亮的家乡江苏省宝应县原县委书记李源涛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大会十分隆重,仅乐队就有一百多人,新闻记者二十多人。掌声、奏乐声、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场面气氛热烈令人鼓舞。其间,北京日报、新华日报、解放军战友报,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张曰亮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部队和地方迅速掀起学习张曰亮先进事迹的热潮。为深入扎实地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地方机关、单位、学校,作为一项政治学习任务。部队有关单位特地为他组织60多场次学英雄见行动的英模报告会,邀请他巡回演讲。为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密云县委决定将被救儿童的名字改为“王学军”为不忘救命恩人张曰亮,王学军家人也将他哥哥的名字改为“王学亮”。规模较大的宣传学习活动持续有半年之久,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政治影响。他是千里寻亲的圆梦者一晃50多年过去了,当年英姿勃勃的兵哥,如今已逐渐老去成了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可是在他心里有一件事始终放不下,就是他经常惦念的那个被救的落水儿童王学军,在他退伍前曾两次去他家看望过他,当看到他那么聪明活泼可爱时,心里感到很欣慰。他退伍以后也写过两封信给王学军父母,可是邮递员以查无此人为由都被退回。张曰亮很后悔,当初退伍时没有给王学军家人留下通信地址,所以一直失去联系,双方都感到很遗憾,这次见面时才知道王学军的家乡被整体移民搬迁了。这次千里寻亲张曰亮心急如焚,也让两个女婿累得不轻,从第一天下午四点驾车从宝应出发,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才到密云县高岭镇(原高岭公社),他们停车一看,这里的环境变了,地形地貌全变了,根本找不着当年的踪影。后来询问了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工作人员说:“对不起,我们辖区内没有此人,再说,你们也没有任何手续,就是有此人,我们也不好提供他的相关信息。”这时张曰亮一行心灰意冷,尽管有一点失望,但是并没有丝毫放弃之意。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来派出所办事的中年男子插嘴说:“你们可以到东边村部问问或许村里人能知道一些情况呢。”在这位中年男子的指点下,他们又开车去村部询问了一个有70多岁的老保安,老保安说:“听说过人是有这么一个人呢,每年清明都回来扫墓呢,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他有一个远房叔叔住在村东头,要不然你们去找他谈谈他可能知道王学军的住处呢。”后来又去王学军的叔叔家,他说你们来找小军啊,他现在住在北京通州区,全家都住在那里,平时很少回来,可惜我没有他的电话号码我只有他哥哥王学亮的电话号码,他哥哥在密云县城工作,他肯定有他弟弟的电话号码。这时王学军的叔叔就打电话给王学亮,说明他们的来意,王学亮接到电话非常热情,随即叫他们把车开到密云县城他家的住所,当他们见到王学亮时,王学亮非常感动,立马就打电话给他弟弟,密云县城离北京市内有一百多公里,王学军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他哥哥家了,老爷子张曰亮终于和王学军相逢了。当张曰亮看到王学军魁梧的身材,健壮的身体时非常高兴。王学军看到张曰亮老爷子体质好很健康也很兴奋。见面的那一刻,两人都很激动,几乎说不出话来,拥抱了很长时间。双方经过短暂的叙旧问候,王学军邀请他们一行到他的工作单位清华大学,安排他们在清华迎春园宾馆入住休息,晚上,王学军召集在京的家庭全体成员及主要亲友来清华迎春园陪客,并举行宴请接待仪式。当王学军向大家介绍贵宾席首席这位老爷爷,就是他当年的救命恩人时,全场哗然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在那一刻,王学军家人就团团围住老爷子,王学军的儿子突然走上前紧紧搂住老爷子身子,久久不肯松手,意味深长的说:”老爷子你不但是我父亲的救命人,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当年要不是你救了我父亲那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小家庭啊,王学军的孙子、孙女儿也拉着老爷爷的手,嘴里在不停的喊着:“老爷爷您好,您辛苦了,老爷爷健康长寿。”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场的30多人不停的向老爷子敬酒,表示感恩致谢,王学军的爱人、儿媳激动的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晚宴结束以后,王学军就将明天活动计划征求老爷子意见。老爷子说:”故宫,颐和园就不去玩了,就到天安门广场看看拍拍照留念留念就行了。”第二天清晨老爷子一行在王学军及其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环视毛主席纪念堂,敬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向英烈们鞠躬致敬,最后仰视天安门城楼并合影留念。当老爷子提出要告别回家时,王学军及其家人表示,坚决不同意,再三挽留,邀请他们在北京玩几天,都被老爷子婉言谢绝了。这次千里寻亲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意义重大,双方都圆了50多年的梦。交流了感情延续了亲情,弥补了半个世纪的遗憾。他是党史学习的践行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张曰亮加入共中国共产党50周年。为了响应学习党的历史,强化思想教育的号召,他带着晚辈们不远千里,不惧辛苦,利用寻找多年失联儿童的机会,再次来北京故地重游,他们没有游山玩水,观花赏景,而是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他说:“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是我们党、我们的国家的指挥中心、政治中心、最高司令部,天安门又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他的红色文化,政治内涵极为丰富,我们这次来北京也是帮助我们的回顾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的最佳选择。在北京,虽然只看三处地方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连贯起来看联系起来想就觉得有很深的意义。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的28年间,在我们党和毛主席枪杆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了全中国。为了实现这伟大的理想,伟大目标,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人民英雄,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站在纪念碑前缅怀他们就是牢记他们,学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一雄壮的声音震惊世界。为巩固红色政权,防外侵,防内乱,保家卫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卫星上天、航母下海、月球取样,火星着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特别是这次疫情防控救治彰显了我们国家实力和制度的优越,显示了大国担当的责任。今天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如此强大,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就是因为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正确路线的指引,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我们要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回去的路上,老爷子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到雄安新区看看那里的宏伟建设和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二是看一看过去的军营,部队虽然撤走了,可那里是我政治生涯的起源,初心形成,使命担当的地方,当我每每回忆起当初我站在鲜艳的党旗下,握紧拳头向党宣誓的那一刻,使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一路上,老爷子怀着喜悦的心情,他总觉得这次寻亲活动收获满满,既在圆梦于今,延续亲情之后,又找回了五十多年前军营生活,是一次红色旅游、开心旅游,是学习党史的践行。寻亲活动临近结束,最后离京送别时,王学军深有体会地对大家说了这么一段话,这次老爷子带着两个女婿驱车千里寻亲相会,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投怀拥抱,握手感恩,联络了感情延续了亲情,同时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虽然我和老爷子短时间的接触,从他身上看到了真诚和善良看到了英雄的本色,军人的风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做晚辈的好好学习,我们要把他的好思想、好作风,永远传承下去。用他二女婿杨平华的话来说,这次陪同岳父寻亲实际上是一次政治思想活动,对我的教育很深是精神食粮的添加,思想认识的升华。三女婿陈军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参与岳父寻亲,起初,我觉得是件很平常的事,想不到现在看来还真是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过去我们以为老爷子的事可能是一个传说,现在不但听到了真事,还看到了真人。亲眼目睹这一切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我们要把它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真实故事,一代一代地讲下去。”50多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对张曰亮来说,还是一个很长的时段。他始终如一地保持一个军人的平常心态,没有居功自傲、以荣为本,而是扎根农村,就地务农,坚持做人标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小组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张曰亮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境界,这与党的教育,部队培养是分不开的,也与他本人认真学习分不开。尤其是对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著作的学习分不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曰亮最好的学习榜样就是他父亲,也算是红色基因吧,他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也是解放初期的老共产党员,为人忠诚、本分,清正廉洁。参加过渡江战役后勤运输组织工作,粮草物资的筹集工作,清匪、剿匪、除奸、镇压反革命等党的秘密工作,参与和组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等农村改革,为党和人民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所以,张曰亮也得益于其父平时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的政治影响。在一次战友聚会时,张曰亮说道:“现在我们都老了,但心还没老,为党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趁我们还有一点余热的时候,能教育好子孙后代,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为社会多作奉献!” 赞 (0) 相关推荐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济南这家有6人有,还包括一名101岁老兵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济南这家有6人有,还包括一名101岁老兵 老兵八一颂党恩 7月31日,新兴社区老协在社区工作站活动室举办了"老兵八一颂党恩"座谈会.老协退伍老兵丶老党员以及协会理事丶各队队长参加了座谈会. 社区党委何启文书记丶谢宏副书记来到会场, ... 【山东】张育涵《给抗美援朝老兵的一封信》 给抗美援朝老兵的一封信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育涵 敬爱的老爷爷: 您好! 见字如面,距离上次见您已经一周有余,您最近还好吗?上次见面时,您跟我说的那些嘱托还时时在我耳边回荡,您讲给我的那些战争故事也如 ... 那些看了很温暖的小故事,有爱真好 (1) 路上遇到一对外地老夫妇,穿着朴素而干净,老太太明显一脸的埋怨,老爷子拦住我,说两个人出来找儿子,儿子没找到钱包丢了,又冷又饿,让我给他们买碗面吃.我看他们不像骗子,就领到附近一家简陋的面馆,老 ... 同题PK||孙张蕊:雨中 共七篇,请点击"上一篇"或者"下一篇"阅读,请在你喜欢的文章下边留言或者点赞(最多者奖金20元,发表七日后结算).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样子. 道路 ... 因为擅长神转折和放大招,80岁的法官爷爷成网红了 ·▼ 最近,美国一位老爷爷因为神转折般的判案风格,在Yoube上非常火爆. 老爷爷的本职工作,是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市(Providence)市政法院的首席法官. 名字叫做Frank Caprio. ... 【原创】 八一.特刊 ——《献于老兵》 作者:张振元 朗诵:孙尊华 第519期 八一.特刊 [原创] 八一.特刊 --<献于老兵> 作者:张振元 朗诵:孙尊华 一场场, 硝烟滚滚的战争, 不知---- 给人民带来多少灾难, 多少不宁! 妻离子散, 痛不欲生 ... 【赛诗会第1273期】陈玉华 林洪海 崔坤军 张 蜀 卢冷夫 乔贵庆 杨玉辰 王保生等 【赛诗会第1273期】陈玉华 林洪海 崔坤军 张&#160;&#160;蜀 卢冷夫 乔贵庆 杨玉辰 王保生等 一步一步教你怎么画老爷爷 一步一步教你怎么画老爷爷 萨苏:一个老兵眼里的中印缅战场 作者:萨苏 萨苏,本名弓云,知名军史作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获得者,曾担任<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新浪<史客& ... 一个最会画大海的人! 生于海边的缘故,海洋和海景就成了他永恒的绘画主题. 強烈明快的色彩,灵动的光影处理非常见功力.值得学习 ................................................ ... 为何有人百战余生,有人一上阵就战死?一个老兵是如何炼出来的?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士兵在打第一场仗的时候,就死于枪林弹雨,反倒是许多老兵,经历大大小小几十甚至几百场仗,却仍然活得好好的.这真不禁让人感叹,运气好真的长命百岁啊! 然而,运气好顶多管你一 ... 《啊2.0》“一个孩子的心愿”读后感 2013年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事. 一个孩子毫无征兆地病倒,一对父母一夜间忽然苍老. 2013年,越阳,15岁,白血病. 2015年2月11日,奇迹没有发生. 越阳没有醒过来. 越阳的遗愿,是一个任性的遗 ... 长篇军事小说《铁马冰河—一个老兵的传奇》连载:自序(耿家强) 长篇军事小说<铁马冰河--一个老兵的传奇> 内容介绍 <孙子兵法>曰: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本书扫描近代"国军& ... 21军一个老兵的战地实录《热血》之五《奔赴南疆》 作者||王伟功 精彩回顾↓↓↓ ☞ ☞ ☞ ☞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天水藉河大桥 第五集 -- 奔赴南疆 临战准备--划分为四个阶段: 参战准备阶段: 机动集结阶段: 临战训练阶段: 战前作战准备阶段. ... 21军一个老兵的战地实录《热血》之六《烈火金刚》 作者||王伟功 第六集 -- 烈火金刚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略篇> 现代战争中,侦察兵依然是军队的先行者.他们对敌方地形地貌.设防布阵.武器装备.兵员数量等情况的掌控,决 ... 21军一个老兵的战地实录《热血》之七《上甘岭赞》 作者:王伟功 第七集 -- 上甘岭赞 八里河东山,轮战时被称为--"八十年代上甘岭". ▲作者在八里河东山 八里河东山主峰与老山主峰遥遥相望,这两座海拔1000多米的制高点,像两头 ... 21军一个老兵的战地实录《热血》之八《父子上将》 作者||王伟功 第八集 -- 父子上将 ▲1948年10月(左起)粟裕.张震.陈士渠研究淮海作战方案 ▲ 1981年张震(左)在安顺与当年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老船工 ▲ 1950年(右起)张震.郭化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