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伟大风采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到达延安之后,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要生存下去,需要克服种种困难,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艰苦奋斗。红军初到陕北,每人每天只有五分菜钱、一元月薪,连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毛巾、鞋袜等都无钱购买。当地群众过着“端上饭碗照影影,睡在炕上望星星,身穿羊皮垒补丁”的艰苦生活。面对这样境况,除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别无选择。

1939年5月,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为了克服严重的物质生活困难,坚持抗战又不加重人民的负担,从1939年起,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歌曲《二月里来》《生产大合唱》《南泥湾》等都反映了当时的艰苦奋斗景象。

毛泽东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并要求“节约每一个铜板为战争和革命事业,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还表现在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面。开荒种地,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其他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满足也离不开艰苦奋斗。边区的工业生产白手起家,发展迅速,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被服厂、印刷厂、军事修械所等,逐步发展建立了纺织厂、造纸厂、农具厂、制革厂、制鞋厂、石油厂、制药厂等。部分军工用品有了较大的增加,民用工业品如纸张、油墨、肥皂、毛毯、毛巾、鞋袜、食油、食盐等,供给率达到80%至100%。边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也是勤俭办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这样描绘红军大学:“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当时创办的各类学校如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民族学院、陕北公学等二十多所,全部都是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的,为革命以及建设年代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延安时期中央领导人在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度难关,已是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且将艰苦奋斗与廉政建设和勤俭节约融为一体,做到廉洁奉公和厉行节约。为了防止腐败和铺张浪费,边区政府制定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公约第五条明确规定,政务人员必须公正廉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边区政府建立了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严格划分了收入、支出、保管和审核四大系统,相互制约,以防止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边区政府规定,公私费用必须严格分开,一切私人开支,均“不能出公家账”。禁止办“高级酒席”,除接待外宾外,一切大会、节庆、纪念、婚丧,不论公家还是私人,不得铺张浪费。同时,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

由于思想教育到位,制度执行有力,因而边区政府树立了清廉形象,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贪污成风、寡廉鲜耻的腐败现象形成了强烈对比。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0)

相关推荐

  • 资讯有故事丨“这支队伍是中国和亚洲的希望”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 延安时期的第一次烈士追悼大会

    早在1945年,我党就在延安第一次举行革命烈士追悼大会.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4月24日,毛泽东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他在报 ...

  •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榆林、延安行(12)

    早已预定了今天下午的火车票离开延安,昨天我对安总说,还有半天时间,我想看看杨家岭和枣园.安总说,没问题,这两处都很近,你们可以多睡会,我们9:00出发. 定闹钟8:10,洗漱后退房,去隔壁饭店买了包子 ...

  • 延安日报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一片圣地.在这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思想:在这里,挥洒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热血和汗水:在这里,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史诗.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包括了 ...

  • 《秋收起义》: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的秋收起义,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2017年是秋收起义9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正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 ...

  • “我一向以为,能救中国的人还没有出生,现...

    "我一向以为,能救中国的人还没有出生,现在我才知道,这个人已经出生了,而且已经50多岁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这是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quo ...

  • 百年风华:几回回梦里去延安

    来自:前线客户端 最初,我是从初中课本上知道延安的.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把我们的视野,带到了一个充满梦幻的地方:"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 ...

  • 资讯有故事丨“我强烈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 浙江卫视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 侯京健倾情讲述伟大的转折

    从红船起航到星火燎原,从雄关漫道到宝塔烽火,从保家卫国的胜利凯歌到戈壁深处的东方巨响,从赶考路上的探索到敢闯敢试的奋进,从抗击灾难的众志成城到小康路上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筑起了一个 ...

  • 【1077红色故事】《红色延安的故事》之第一炉灰口铁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铭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的感人事迹,孕育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和 ...

  • 走进“中国第一红街” 重温革命初心

    "中国第一红街"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浩浩长江的南岸,巍巍大桥的脚下,从中华路到红巷不足千米的距离,依次分布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