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喜欢分享玩具是正常的,硬让他分享只会增加焦虑和暴力倾向。

孩子到了两岁左右,渐渐开始有物权意识,知道这是“我的”,就不那么乐于别人动自己的东西。

大部分家长也都明白这个道理,遇见自己孩子不愿意分享,劝说一番无果,也就由着他去了。

有时候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会说“小孩子都这样,不懂和小朋友分享,真是没办法”,大家也都理解。

直到那天,我遇到一个家长。

那天,我照旧带着小猴子散步归来。远远看到一个小男孩,怀里抱着三四个玩具,哭得稀里哗啦。

小猴子看到玩具,控制不住自己跑上前。刚跑到跟前,小男孩就拿起其中一个飞机朝小猴子脸上砸下来,速度之快我都没反应过来。

这时,孩子的奶奶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吓了我一身冷汗,心想万一戳着眼睛可怎么办。

小猴子没有理睬发生的一切,只盯着男孩怀里的玩具,他也不抢,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个给弟弟玩,”孩子奶奶边说着,就从男孩怀里抢过飞机,塞到小猴子手里。

小猴子扭头看看我。

“你问问哥哥,可不可以?”我说道。

说话间隙,男孩已经伸手要来抢回自己的东西。奶奶迅速打回他的手,厉声喝道:“让弟弟玩!”

“我不要,我不要给他玩,我不要……”他一边说一边大哭起来,好像别人抢走了他的至宝。

小猴子也吓了一跳,赶紧要把飞机还给哥哥。

“拿着玩,哥哥还有很多呢”,奶奶一边阻止,一边又责骂自家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你有这么多玩具,那个就给弟弟玩。”

我赶紧把玩具还给男孩,告诉他:“弟弟不玩,弟弟不拿走。”他听到我的保证松了一口气,哭声渐渐小了。

这时,奶奶从旁边的手提袋,拿出一个讲故事的大兔子,又塞给小猴子:“来,弟弟玩这个。”

小猴子很喜欢大兔子,笑着让我帮他按上面的发声按钮。

那个男孩瞬间哭得声嘶力竭,要抢回他的兔子。奶奶拉住他,拍打他的手臂并狠狠地训斥他。

我实在不好意思,白白让他挨了好几次打,赶紧让小猴子说再见,带他回家。

“这孩子真是太自私了,一点也不会分享。你看,我专门带了一大袋玩具,就是为了他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奶奶撑开手提袋,里面各种类别的玩具七八个,“可是他就死活不给别人玩,真气人。”

“没关系,小孩子都这样,他现在才刚刚有这个东西属于我的意识,不懂分享的意义。”

“是吗?”奶奶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只担心他以后这样,走向社会没有朋友,性格孤僻该怎么办呢?”奶奶脸上阴云笼罩。

“不会的,长大了就好了。”我坚定语气,试图安慰她。

回去的路上,我抱着小猴子一直在消化刚才的一幕。

首先,觉得男孩真可怜,被逼迫着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人。

无论他哭得多么伤心,奶奶都看不到,只是一味地狠心要求他分享。

明明是自己的东西,想要拿回来,还要被狠狠地打手心,看起来那么绝望无助。

虽然那只是一个小车,虽然他有很多小车,但那就是他的宝贝啊。

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所说:"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

后来,听到奶奶的话,看到她一脸担忧的样子,我觉得奶奶也很可怜。

孩子才两岁,他的社会属性还没有完全形成,他需要慢慢引导如何分享,而不是逼迫他为了社交去奉献自己的东西。

但是奶奶不太明白他成长的步调,又很爱小孙子,因爱而生的焦虑就徒然增加,忍不住把事情放大,做很多无谓的担心,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奶奶看到孙子哭也会很心疼吧,但还是狠心一次次打回他伸出的小手,就是为了他好,为了他可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多交朋友。

后来我又遇到了那个男孩很多次,他总会有意无意地推搡或打比他年幼的小孩。

也许这就是他学到的相处模式:我不乐意的事,可以通过暴力来阻止。

就像他伸出的小手一次次被打回一样。我想这才是会影响孩子社交的一点隐患。

我们为人母,常常也陷入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能自拔,常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做着有悖于孩子成长的事情。

打压带来的可能会有暂时的屈从,但背后往往有更大的反抗情绪在酝酿。

当母亲,首先要放过自己,尝试放下不合理的焦虑,不断地提高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

然后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尊重他这个小小人,他就会慢慢朝着值得尊重的方向发展。

投稿请至:yizhang@chapterculture.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