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请试着清新脱俗起来

最近这些年,艺考的考试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考查的内容更全面,还因为考生人数的增加,让很多院校都开始缩短考生的考试时间。这意味着,考生不光是能力素质过硬,还必须得是时间控制的一把好手。

循着这个思路,不由得让我有了谈论今天这个话题的启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从教学中能够大量发现学生们存在此类的问题,值得考生们去自我审视,进而改善。

今天我想先说第一部分:避免落入俗套。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参加语言表达考试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和别人说的一样。按理来说,汉语那么博大精深,稍微换个词、倒个序,就能做到与前人不同。可是...怎么在专门考说话的考场上,我们竟然就能总是听到几乎一字不差的遣词造句呢,并且还一年年的继承了下来?!

女汉子

翻开负面案例的第一页:

女汉子这个词出自何时何地已经很难考证。我只知道至少从五年前,便有不少的考生开始在自我介绍里自称女汉子。在我们惯常的写作思维里,第一个说的是可谓惊为天人,第二个第三个尚可接受,等到了第十五六七八个也这么使用的话,除了东施效颦,好似没有更恰切的形容方式了。你看,我们先不去谈论词语的内容和你是否搭配,只从考试策略上来说,就已经不算良策了。

那么再说内容层面。我突然有个想法,如果你在考场里恰好被“女汉子”包围时,或许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塑造出温文尔雅、知性婉约的女性美,会不会反倒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双刃剑

在案例纸的第二页,赫然写下的是双刃剑。

相比女汉子,这个用词则更为古老。我也不知道当今00后考生们是怎么从师哥师姐手中,一年年一载载接过这个词并“发扬光大”的。

诚然,词语本身并无不妥,用来形容互联网也颇为贴切。可问题依旧出在重复使用上,毫无新意,纯粹的老梗。偏偏有关网络的话题这些年越考越多,出题人都能做到从不同角度考核网络生活这个大考点,怎么到了你这统统变成了无比精炼凝萃的——“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了呢。

随着这句提纲挈领的话的开篇,让听者继续听下去的欲望也大打折扣。因为猜都能猜到,接下来无非就是正说说,举个例,再反说说,举个例,最后结尾,验证论点。搞不好考生还得为自己的流畅表达、自圆其说而沾沾自喜一下。

结语

回到问题伊始,我们要尝试找寻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艺考即评课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类似人生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的问题,可未必人人都有令人满意的回答。在我看来,除了要帮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技能、结构思路,还要花一定的精力,去教给这帮年轻人应试策略。这个策略,应该是建立在任课教师对环境的充分了解之上而形成的个性化教学方案。环境,包含大小两个部分。小环境,指考试环境。这两年出了什么新的考试形式,哪些考题被淘汰出局,哪些话题又开始大量涌现,因此教案要定期地做哪些调整,这是小环境。大环境则是指媒介传播环境,乃至更大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现实中的广播电视传媒,以及短视频、社交媒体这些媒介融合下诞生的新新媒介,在近期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传播新特点,哪些内容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对此的了解,可以协助评述教学的实施者既能贴近时事,又可以敏锐捕捉当下的传播亮点,趋利避害。

同女汉子和双刃剑类似的词语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一说公交车让座或是碰瓷,学生就答“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等等。

对于传者,我们需要时时自省,我们是否能做到一切从考试成绩出发,把最新鲜最前沿最有效度的内容传递给了学生;对于授者,我们是否做到了在批判中前行,而不是全盘的拿来主义,所有材料一背了之。这是我对即兴评述教学中双方态度的总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