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生成
神的生成主要是阐述神是如何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天人合一、形气神三位一体、人身整体观三个角度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是分为三个角度,实际上这三个角度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从天人合一的角度
其一,人是大自然中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
人是由天地合气而产生的,产生了人,才有了人之神。《灵枢·本神》中言:“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经文说明了“神”的原始生成来自自然界中天地之“德”与“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生命的起源。
类似的记载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及《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所以说人既然是万物之一,当然也是大自然中阴阳两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产生了人才有人之神。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吴昆注为:“天地变化,人神运为,虽若殊途,感通则一。”
王冰注为:“天地变化,人神运为,中外虽殊,然其通应则一也。”
张志聪集注为:“天地变化,人神运为,中外虽殊,其通应则一也。”
王冰、吴昆以及张志聪的注解均说明虽然天地的变化与人的变化有所不同,就人体而言,天地为外,人神为内,但是天地与人虽看似不同,实则感通为一,这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
其二,道生智,玄生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此处直言道生智,玄生神。玄生神如何理解呢?
吴昆注解为:高远之中,无有无不有,玄生神也。“其在天为玄”至此六句,惟此东方有之,其余诸方皆无对举之文者,以东方为生物之始,可以冠乎他方,譬之元统众善,而能该乎亨、利、贞也。《天元纪》以此六句为变化之用,冠于五行之上,可以互观矣。
王冰注为:“玄冥之内,神处其中,故曰玄生神。”
张志聪注为:此处承上文而言,在天之五方五气,在人之五藏五体,在地之五味五行,皆阴阳变化之为用也。阴阳变化之道,其在天为玄。玄,幽远也。玄生神,神者阴阳不测之谓。是以在天为六气,而在地为五行也。其在人为道,道者,阴阳五行不易之理也。道生智,智者五藏之神志魂魄,因思虑而处物,是以人之五藏生五神化五志也。其在地为化,物生谓之化,化生万物,而五味之美不可胜极也。
其三,变化为用之中而生神。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吴昆注解为:“玄”,远也,无象而后有玄。“道”,蹈也,有为而后有道。生、长、化、收、藏皆化也。五味皆地气化生。人有实践,然后有真知,道生智也。冲漠之中,无有而无乎不有,玄生神也。此上皆是变化为用。”
王冰注为:“玄远幽深,故生神也。神之为用,触遇玄通,契物化成,无不应也。”
张志聪注为:“道生智,能循乎天理之自然,则是非邪正,自然分别,而用无不周也。”
倪仲宣曰:先从天而人,人而地,复从地而人,人而天。
无论是王冰的玄远幽深生神,还是吴昆的无象而后有玄中生神,都说明神是在宇宙自然变化之中而产生。
其四,玄生神,且神明栖据于玄冥之中。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吴昆注为:“冲漠之中,无有而无乎不有,玄生神也。”
王冰注为:“神用无方,深微莫测,迹见形隐,物鲜能期,由是,则玄冥之中,神明栖据,隐而不见,玄生神明也。”
张志聪注:“此言阴阳不测之变化,运行于天地之间为玄为道为化,为有形之五行五体五藏,皆神用无方之妙用也。”
需要理解的是神从无有无乎不有中产生,同时神又存在于其中,只是这种存在迹见形隐,物鲜能期。
综上所知,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而言,人是大自然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而这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自然之神,神用无方是也。玄者,玄远幽深也,无有无不有之中产生了神,神同时又存在于其中。简言之,“玄生神”即神从大自然之中而产生,神又存在于自然之中,神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
2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
其一,人类产生以前主要是自然之神,而人产生以后,神用在人,就有了人之神。人之神是由父母阴阳两精相结合的产物。父精母血相结合后,产生了新的生命体,产生了形,神相应而生。这里强调神的形成是以先天之精为物质基础的。
《灵枢·决气第三十》中言:“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张志聪注:“吴氏曰:所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又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两神者,一本于天一之精,一生于水谷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此形也。所生之来谓之精,故常先身生,谓未成形而先生此精也。”
父精母血相结合后,产生了新的生命体,形具而神生。这里强调人之神的形成是以先天之精为物质基础的。所以说人之神离不开形气,形气神作为生命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其二,心藏神,神统帅形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吴昆注为:“心为一身之主,五脏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之官。心藏神,故曰神明出焉。”
王冰注为:“任治于物,故为君主之官。清静栖灵,故曰神明出焉。”
张志聪注为:“位居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静虚灵而主藏神,故神明出焉。”因为心能任治于物,灵应万机,统帅形气,故心为君主之官;又心之本体为清静虚灵,故而神藏其中,神明出焉。
由上可知,人类产生以前主要是自然之神,而人产生以后,神用在人,就有了人之神。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而言,人的生命之神是由父母阴阳两精相结合的产物。父精母血相结合后,父精母血结合的过程中亦包含父母神气之交合,故而产生了新的生命体,形气俱而神生。
3从人身整体观的角度
其一,人出生以后,人之神又离不开后天水谷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的滋养、培育。《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吴昆注为:“阳为气,阴为味,气得味,阳得阴也。故气得乎味,味以养气,为阴阳和而生生者也。生生则化津液,五液交相成就,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气五行妙和而凝,神乃自生矣。”
王冰注:“五气和化,津液方生。津液与气相副化成,神气乃能生而宣化也。”
张志聪注为:“地位居下而处乎天之内,故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藏之气,气得味养,则阴阳和而相生矣。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津液各走其道,气和津成,而五藏之神乃自生矣。
济公曰:神气为阳故曰生,津液为阴故曰成。”
由此可知,津液生于胃府,大肠主津,小肠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故曰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二气五行妙和而凝,神乃自生矣,津液与气相副化成,神气乃能生而宣化。
其二,《灵枢·平人绝谷篇第三十二》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经文明示,天之五气和地之五味,滋养了脏腑和气血津液,在这个基础上“神”有了活力,然后使人之“五色修明,音声能彩”。
张志聪注为:“人之藏府形骸,精神气血,皆藉水谷之所资生,水谷绝则形与气俱绝矣。”
其三,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均是紧密联系的。神同形气是紧密相连的。《灵枢·本神第八》:“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张志聪注为:“此言人之德气,受天地之德气所生,以生精气魂魄志意智虑,故智者能全此神智,以顺天地之性,而得养生之道焉。德者所得乎天,虚灵不昧,具众理应万事者也。目之视,耳之听,鼻之臭,口之味,手之舞,足之蹈,在地所生之形气也。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盖未成形而先受天一之精,故所生之来谓之精。
《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本于先天所生之精后天水谷之精而生此神,故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火之精为神,水之精为精,肝为阳藏而藏魂,肺为阴藏而魄,故魂随神而往来,魄并精而出入。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地之万物,皆吾心之所任。心有所忆者意也,意之所存者志也,志有所变者思也,思有所慕者虑也,虑有所处者智也。此皆心神之运用,故智者顺承天地之性,而得养生之道也。
4小结
综上所述,神的生成主要是阐述神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虽然从天人合一、形气神三位一体、人身整体观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但这三个角度之间也是一个截然不可分割的整体。
总之,玄生神,神存在与宇宙自然之中,可称之为自然之神;宇宙自然产生了人,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人,人有了生命则有了生命之神。人的生命以来自先天父精母血的结合及后天水谷精气、清气为物质基础进行供养,生命之神乃人生命的一部分同样需要这些物质在体内生化供养;人的五脏中亦有神发挥作用,称之为五脏之神。生命之神、五脏之神的活动,会不断消耗着上述物质,为了维护生命活动需要不断补充这些物质,如此生生化化,维持着人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