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梢齐、多一快,内劲出
何为四梢?即: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甲(手足之指甲、趾甲)为筋梢。“四梢齐,则内劲出”,那么如何做到四梢齐呢?拳论曰:“至于齐之之法,舌若催齿,牙若断筋,甲若透骨,发若冲冠,心一战而内举动,气自丹田而生,如虎之恨,如龙之惊,气发随声,声发手发,手随声落。一枝动,百枝动,四梢无不其,内劲无不出也。”大概很多初学内家拳的人看到这里,仍然无法领会,或者无法很透彻地体会到如何去操作。
首先要明白,四梢实际上是内五行在外在身体上的表达,是内劲外放的关键,尤其是初期求取明劲阶段。
发为血梢,心属火、主血,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动,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
牙为骨梢,肾属水、主骨,化精填骨,水又生金(坚固也),骨实牙坚,有勇在骨,切齿则发。
舌为肉梢,脾属土、主肉,脾醒舌灵,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竖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甲为筋梢,肝属木、主筋,手足指功,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凑功。
四梢之动,皆在心意,意属土,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也。
其次,到底如何做到“四梢齐”呢?实际上,首段的拳论已经告诉我们,那就是“心一战”、“气自丹田生”、“恨”、“惊”、周身相随。如何体会这些关键词呢?其实几乎所有人都有体会,那就是冬天骤然遇冷,那个打颤的瞬间;还有突然受惊,那个汗毛竖立一激灵的瞬间。但是这些情况都是偶然的,不是可以自主的;而我们练习拳术,是要能够自主做到的。这里笔者谈谈如何来体悟和达到四梢齐。第一要做到松静。尤其是从思想和精神上放松下来,心意如同古井而无波澜。第二要从“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中体会什么是“松”。只要做到眉心和会阴的放松,周身即可自然放松下来。而眉心和会阴的放松,可以多体会微笑的感觉,从“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中体悟。文字虽然不文雅,但却是真传心法。第三从“谷道内提”,也就是从提肛中,去找打颤和汗毛竖立之感受。这也是形意拳和八卦掌练习的内在要求之一,所谓“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顶上飞”。用谷道内提来激发“打颤”,可以用频率较快的提肛来激发、来体验。这里不要去用“忍便”状的用力来体会,而是随着呼吸,用意来快速高频率地做。这也是道家炼精化气中封闭阳关、还精补脑的关键。要注意,这只是一种方便法,用来体验“四梢齐”,也是一种训练的方法,但不是拳法本身。当真正可以做到放松,并能以“呼吸吐纳”达到以“气”提,而不是用力来做到“谷道内提”时,就可以随时做到“四梢齐、内劲出”了。
进而,我们还要明白,由四梢齐而骤然爆发的内劲还是明劲,而要追求内家拳术的上乘境界,要去体会真正高层次的暗劲、化劲,还要从松空中、从舍己从人中多去参悟。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四梢齐的关键是周身的“气”(先天炁)足,所谓“捶以内而外发,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这也是我们通过内家拳术达到养生目的的关键,如果气不足,即便能够达到很高的技击功力,也是缺乏持久力的;在养生上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技击和养生并非是完全同一的,若要技击与养生兼顾,必然要去研究和体悟内家拳的内功修证,必然要“善养气”,所谓善养气是为内家也。
关于四梢齐与“气”的关系,《岳武穆九要论》论述的甚为全面,不需要再去“狗尾续貂”,这里全文引用如下:
“发(周身毛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形,无关乎四体,似不足立论。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纵然)不必本论诸(之于)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能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定矣。
抑(发语词,无实义)舌为肉梢,而肉为气之囊。气不能行诸(之于)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
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以上为了方便不擅长文言文者阅读,笔者对关键文言词做了随文注释。然而,可能还是有不少读者难以看懂,这里笔者用个简单的譬喻来说明,希望对不擅长文言文者有所启发。人体如同一个卡通兔子形状的气球,四梢如同兔子气球的耳朵等外露部位。如果气球不能充满气,那么兔子气球的球体部分可能会饱满,但是兔子的耳朵等外露部分还会是干瘪的。只有把气球内部充足气,气球的耳朵等外露部分才能饱满。四梢齐与内气的关系可由此而知也。